(共32张PPT)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氧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试举例说明。
提示:助燃性、氧化性。
如碳、硫、磷、镁等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2.________________ 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请举出几例日常生活
中属于缓慢氧化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在你所学过的气体中,通常状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
钢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烂、
酒的酿造
二氧化碳、氮气
【探究主题一】灭火的原理
阅读教材标题一内容,将下列空白处填写完整。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
可燃物跟______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氧气
发光
发热
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可燃性
氧气
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
①移走或隔离_______。
②隔绝______________。
③使可燃物温度降到________以下。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探究讨论】
1.用水灭火时,是否是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提示: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只能改变物质的温度,不能改变物质的着火点。用水灭火是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燃烧是否一定需要氧气的参与
提示:绝大部分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如木炭、硫、磷、铁的燃烧。但有些燃烧就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
【探究主题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阅读教材标题二内容并完成“活动天地”后,将下列空白处填写完整。
1.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以乙炔为例)
空气 氧气
氧气的用量(填“多”或“少”) ____ ____
现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少
多
发出明亮的火焰,
有黑烟生成
剧烈燃烧,放出大
量的热
空气 氧气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在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2C2H2+5O2 4CO2+2H2O
点燃
====
剧烈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___________。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_____。
氧气的浓度
接触面积
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产生。
碳的不充分燃烧;煤气泄漏;燃料气体的不充分燃烧。
(2)中毒原理。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牢固结合使血液失去了______
能力,导致人体缺氧死亡。
(3)预防。
保持良好的______和有效的排气。
血红蛋白
输氧
通风
【探究讨论】
1.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易燃烧?
提示:刨花小木块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比大木块大,故燃烧比大木块剧烈。
2.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太低,不能使铁丝燃烧。
【探究主题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阅读教材标题三内容,完成“实验探究”后,将下列空白处填
写完整。
1.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__________。
2.产生条件
可燃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___________时,
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增
大,从而引起爆炸。
浓度范围
爆炸极限
3.预防
在特殊场所,如油库、化工厂、矿井等要严禁烟火,遵守安全规程,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探究讨论】
1.爆炸是否都是化学变化?
提示: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有些爆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属于物理变化,如锅炉爆炸、气球爆炸、车胎爆炸等。
2.可燃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是否都会引起爆炸?
提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不一定引起爆炸,只有空气或氧气的含量达到一定的范围(即爆炸极限)时,才有可能发生爆炸。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典例1】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提示: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记录空间】本题主要是考查燃烧的条件。(1)由图示可
知,打开活塞后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过氧化氢溶液
分解产生氧气,但是这时的水温是30 ℃,而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能燃烧。(2)平常水
能灭火的原因是可以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
气,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
的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3)本题中制取氧气的实验
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所以还可以用来制取
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于水,
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1)2H2O2 2H2O+O2↑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可以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气(写出一条即可) 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3)二氧化碳 向上排空气法
MnO2
====
【典例2】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迸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我的记录空间】选B。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只要采取移走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个措施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氦气和二氧化碳可以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答案选B。
【规律方法】常用的灭火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油锅中的油着火,盖上锅盖,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着火,用细沙盖灭,都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大量二氧化碳在燃烧物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碳气体层,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3)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去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4)用灭火器灭火。
【考点二】火场自救的科学方法
【典例3】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用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记录空间】本题考查火场自救方法。(2)打开房门空气流通,含氧量大的外界空气进入,火势更旺,并迅速扩大蔓延。
(3)火灾自救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有害气体或烟尘进入体内,是正确的;因为热气流上升,越低处烟尘越少,故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是正确的;跳楼逃生易造成危险,不提倡;一般衣柜、桌子都属于易燃物,藏在衣柜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非常危险。(4)水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吸收热量蒸发,带走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答案:(1)可燃物
(2)打开房门空气就会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3)A
(4)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拓展归纳】 火场自救的科学方法
(1)火势如果很小,根据起火的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时,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3)如果房间内部着火,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使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
(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质进入体内。
(5)房间内着火时,由于空气的对流,上层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弯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