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附二】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水中的小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故国东来渭水流”中“流”的妙处。(3分)
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2.本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一个“流”字,暗示了诗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注了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二)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难得相聚却又面临别离更觉难分难舍,东风衰弱无力,百花纷纷凋残。
春蚕直到死时才把丝吐完,蜡烛烧成灰烬时蜡泪才流干。
早上起床对镜梳妆形容枯槁是为相思所苦,夜里吟诗更觉月光清冷。
好在此处离仙山蓬莱不算太远,只好希望青鸟多传递我对你的思念。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哪一个字用得好。(3分)
这两句用典,用神话传说中的“蓬山”“青鸟”表达对恋人的深切思念。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3分)
示例一:“改”写出了女子担心别离日长,自己容颜老去,表现出她思念男子的心情。示例二:“应”表明这是想象之景,表现出对爱人的思念和了解之深。示例三:“寒”字表面上说月光冷清,实际上还指男主人公孤独的心境。
(三)行香子北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yánɡ)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绿树绕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望围墙,隐约几间茅房。青色旗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山冈。莺儿鸣,燕儿舞,蝶儿匆忙,一派好春光。
5.这首词中介绍了词人哪些活动?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词人活动:乘兴闲游,欣赏春光。抒发的情感:欢快轻松,怡然自得。
6.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光图。词人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例并赏析。(4分)
①动静结合,静的百花、动的虫鸟,交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②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从而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③排比,上片结尾处花儿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烂漫,下片结尾处虫鸟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的生机勃勃。④敷设色彩,用桃花的红艳、李花的雪白、菜花的金黄渲染出春天的色彩缤纷、盎然生机。
(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qiǎnɡ)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8.“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尽”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识尽”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7.“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概括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使整篇词在思想上做了一个转折。
(五)理解性默写
9.《咸阳城东楼》中暗写唐朝政治腐败,已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诗句是: 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0.《无题》中紧扣暮春时节萧条的景物特点,抒写浓郁离别之情的句子是: 常被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1.《行香子》中从色彩的角度描绘春满小园的句子是: 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图画的句子是:
12.后人常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
“ ”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而词中的“ ”则常被用来表示那种多愁善感,很爱强说愁的无端愁闷情绪。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