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执著与不执著”讲评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执著与不执著”讲评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19: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执著与不执著”讲评课件
2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能够坚忍“十年寒窗”的寂寞与辛苦,我们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
而大自然往往是不执著的。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多,云便成形;风吹过来了,云便飘动,变幻着各种不同的样子;风大了,云便消散无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坚持某一种形态。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材料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主要靠抓各则材料的关键词来进行,本题有两则材料,其关键词分别是“执著”和“不执著(顺应自然,不坚持,不留恋)”,这两个关键词概念之间是选择关系。从“我们常说”、“我们一直”、“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这些语句当中可以看出本题主要写作的倾向性。从整个材料看有三个基本角度来立意:
①执著
②不执著
③执著与不执著。
审题立意
立意没有高低,但材料作文的命题倾向性还是比较大的,本则材料最好以“既要执著也要不执著”的角度去立意,辩证地展开论证。
第二则材料所说的“不执著”“顺应自然”“不坚持”“不留恋”都是针对第一则材料的“执著”而讲的,可以理解为“灵活变通”“借势而为”“不固执”“变化革新”等,但不能理解为“放下”甚至“放弃”。
“材料范围内”的 逻辑起点
执著:人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界中“特殊的一个”,执著体现了生命的高贵和尊严。
不执著:师法造化,天人合一是智慧也是境界。
执著与不执著:
既要保持内心的执著追求,又要适应充满荆棘的人生,不执著不是放弃追求,更不应以丧失自我为代价。
“材料范围内”的 逻辑起点
①时间:执著于未来,不执著于过去
②心态:执著不等于痴迷,不执著不代表苟且
③实践:执著于目标、原则(底线),不执著于方式、方法。
批改反馈
1.大多数同学未能从两方面辩证分析;
2.拟题、开头、结尾不会点题,中间不会扣题,点题扣题意识不强。有的是无心之失,有的是无心为之,应该加以强调;有的随意引申拓展,写了很多“坚持”,就是不提“执着”,有的转换为写“变通”,写“放弃”,就是没有“顺应自然”“不坚持”等关键词;
3.观点偏激,完全否定“执着”,认为要成功,就无须“执着”,就要“放弃执着”;
批改反馈
4.拟题含糊,另选词语,有偏题的嫌疑,如《专一与广博》《活在当下,更应珍惜》等,虽然其内容不一定完全偏题,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对于材料作文的命题最好充分利用原材料中的“核心词”,如本材料中的“执著”。好的命题有《执著与变通》《换个角度去执著》《不执著的另一种美》《理性的执著方能成功》《有所为与无所谓》《从权还是从道》等。
5.语言表达不通顺,重复啰嗦,缺乏逻辑性,例后分析单一粗暴空洞。如:“执著的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自从我们呱呱坠地……”“纵观历史,它像一面镜子不停的映射出无数成功的例子……”“我渴望顺其自然,摆脱执著的魅力……我该如何选择?”
评分标准
【立论方向】
(1)肯定执著精神,但应该视具体情况(或遵循规律)而进行灵活变通(变化)
(2)肯定灵活变通,但应不忘坚持
(3)肯定适当坚持,否定一味坚持(暗含学会变通)
(4)肯定适当变通,否定不审慎(不经思考)的变通,缺乏坚持
(5)只肯定执著坚持(或灵活变通)
评分标准
【等第建议】
1.立论在(1)(2)的文章,论说充分的可以考虑二类上或一类。
2.立论在(3)(4)的文章,论说比较合理的可以考虑二类中或二类下。
3.立论在(5)的文章,论说比较清晰的可以考虑三类中(若能充分论证可以在48、49分)。
4.其他不切题的文章可以考虑四类(40分以下)
破题示例:
古人有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群之材,亦必有坚韧不拨之气。古往今来,许多成大事者,都得益于他们的执著坚持。然而,我想说:执著并非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有时懂得灵活变通才能使你走出山穷水尽迎来柳暗花明。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恨长久,舍不得,放不开。佛又曰:勘破,放下,自在。是啊,人生当中有太多的事情让我们执著,乃至成贪、成痴、成狂,于是众生皆苦。只有放下执著的心态,顺其自然,静观生活,笑待一切,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开阔的视野让“变通”变得越来越容易与频繁;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太多的“变通”让我们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出发的目的。
根据评分标准,哪一个破题更容易获得高分?
分论点示例1:
我们无法否定执著的力量。只是成功不是仅仅依靠执著、靠蛮干而获得的。
面对陌生的未知的世界,破釜沉舟不计成本的执著,难保不出问题。藐视未知,那就是无知、愚昧。
有时候,阻碍我们前进的恰恰是执著本身,灵活变通并非放弃目标而是打破思维定式,找到通向成功的另一条路。
分论点示例2:
不执著不是见风使舵的苟且而是顺水行舟的智慧。
与不执著相比,执著可能不是那样理性高效,可却往往让我们更为感动。
真正的执著往往潜藏于不执著之中,表面的无所谓正是为了将来的有所为。
练习反馈:
人们对于执著理想的赞美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所在。
然而若只执著于理想而无视现实、不懂变通,那理想恐怕也只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有时,为了达成理想,我们不得不选择变通。然而改变中亦要有所不变,保持内心的执著方能不迷失心灵。
练习反馈:
不执著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为了走向远方而放下执念。
敢于不执著的人,比一味执着的人多了灵活变通的智慧,少了盲目执拗的任性。
从不执著走向执著,学会的是专注;从执著走向不执著,学会的是变通。
找出论述示例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改。
执著坚持还是顺其自然,都可能面临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对自身的认识,进而才会有正确的选择。奔跑中的羚羊,认识到自己体力好,便坚持与捕杀者拼长跑;而捕食者猎豹,很清楚自己如若坚持,会导致自己的气绝死亡,便从容地选择放弃。动物尚且知道如何正确选择坚持与放弃,我们更不能在选择中迷失自己,以至于一事无成。人生就是有许多十字路口,一条通往“执著坚持”,一条通往“顺其自然”,你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纵观全局的情况下,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素材运用训练
素材:
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不执著不等于不在乎,……
素材运用训练
素材运用——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素材运用2
不执著不等于不在乎,如果说不在乎是心的冷漠,不执著就是心的豁达;不在乎是对生命的挥霍,不执著是对生命的选择。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的国学大师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却未获得任何可以炫耀的博士头衔,不是大师没有能力,而是他对虚名毫不在乎。他执著的是自己对学术的追求,不执著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正因为如此,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还躲进书斋做史学研究,实在是对民族存亡的冷漠不在乎,可是却不知道“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陈寅恪表面上对抗战救亡的不执著恰是源于他对民族文化传承延续的执著。
优秀范文:
圈外人生
人生是段奇妙的旅程,却也是一个乏味的句号。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用执着画起了人生的句号,而最后,这句号是完美了,但也不免圈走了很多不执着的美。
人们都推崇执着为美德之一,对不执著不闻不问,甚至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三个字根本不存在。我们屏蔽了自然的不执著,无视了风吹云动的美,只因我们对执着的偏爱。
执着,并不是一味的倔强,而是一种坚持。正因为这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才让我们的人生有了将不可能变可能的希望,才让我们有机会创造出奇迹。我们会为马克思执着了37年光阴呕心沥血所著的《资本论》而鼓掌;我们会为李时珍耗费27年尝遍百草才写出的《本草纲目》而惊叹;我们更会因刘伟对梦想的执着所取得的成绩喜极而泣!是执着让他们登上了高峰,成就了自我,在浩瀚的天空里闪出自己的光辉。
不执著,并不是对人生漫无目的地寻找,而是在山重水复的时候,遇到了柳暗花明。
正因为有了不执著,我们的人生才有了许多选择,才能变得五彩斑斓。还记得《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急躁鲁莽、冲动中带有一股可爱的傻气。而饰演黑皮的黄渤在现实中也是个傻劲十足的人,他在高中时期就有想成为一名歌手的梦想,为此他一直非常努力。但幸运不一定会降落在每个努力的人身上,经过多次的失败后,黄渤搁置了自己的梦想。在他的人生正处于低谷的时候,参演电影里的角色使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片天地。经过几年的培训和表演,黄渤这个名字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他凭借着自己对表演方面的悟性以及早期对生活中所经历的醒悟,一步一脚印走到了如今50忆影帝的位置。
在执着与不执著的分岔路口,黄渤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使他在山穷水欲尽的地方找到了柳暗花明的光。
人生,是场有追求的旅行。只追求执着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只追求不执著的人生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为什么不能在过于完美的句号上开一个小口,让不执着与执着相融,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才能享受到水积聚成云,风吹云动各具形态的美。
圈内与圈外其实只是一线之间,我们如今需要的是“里应外合”的融合,别让圈内困住自己,圈外人生更精彩。
本课结束,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