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湘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湘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9 15:26:58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查
五年级科学试题
考试时间:2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快乐填一填(每空1分,共计20分)
1. ( )、( )、( )、( )、( )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
【1题答案】
【答案】 ①. 眼 ②. 耳 ③. 鼻 ④. 舌 ⑤. 皮肤
【解析】
【详解】眼睛、鼻子、舌头、耳朵和皮肤是人体的五个感觉器官,负责接收各种感觉的信息,再由神经传到大脑。大脑接到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转变成影像、气味、味道、声音和触觉。
2. ( )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 )会影响身体健康。
【2题答案】
【答案】 ①. 睡眠 ②. 睡眠不足
【解析】
【详解】大脑连着身心每个部位,尤其与心交、与肾交、与气通,不用脑不行,用脑过度也不行,所以我们提倡的是科学用脑,要掌握用脑的诀窍,保护脑健康。睡眠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少年儿童每天应保证9~10小时的睡眠。
3. 物体放入水中,有的( ),有的( )。
【3题答案】
【答案】 ①. 下沉 ②. 上浮
【解析】
【详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如果同体积的物体比水重,放入水中就会下沉;如果同体积的物体比水轻;放入水中就会上浮。
4. ( )发生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会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
【4题答案】
【答案】地震
【解析】
【详解】地震:地表岩层受到巨大挤压力发生褶皱,继而断裂,释放出巨大力量,产生地震。地震发生时有摇晃的感觉,大地猛烈地震动,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等。因此,地震发生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会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也会形成堰塞湖。
5. ( )时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5题答案】
【答案】火山喷发
【解析】
【详解】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往往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6. 地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6题答案】
【答案】 ①. 岩浆岩 ②. 沉积岩(顺序可调换)
【解析】
【详解】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7. ( )、( )、( )、植物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7题答案】
【答案】 ①. 大气 ②. 水 ③. 生物
【解析】
【详解】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岩石风化后产生了风化物和风化壳。
8. 蜡烛燃烧后,有新的物质产生,生成了( )、二氧化碳等。
【8题答案】
【答案】水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9. 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 )。
【9题答案】
【答案】不良导体
【解析】
【详解】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10. 热能从物体( )的部分传到( )的部分。
【10题答案】
【答案】 ①. 高温 ②. 低温
【解析】
【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二、动脑选一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计20分)
11. ( )是人体的指挥部。
A. 心脏 B. 四肢 C. 脑
【1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的一部份,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大脑对人体至关重要。
12. 假如地震来了,( )做法是正确的。
A. 高空跳窗逃生 B. 乘坐电梯 C. 躲在卫生间的墙角里
【1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不能跳窗逃生。地震时电路及易损坏,所以不能乘坐电梯,以免被困在电梯里。
13.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
A. 119 B. 122 C. 120 D. 110
【1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要熟记常用的急救的电话。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紧急突发事件,可以拨打全国通用紧急求救电话:消防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
14. (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 氧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1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5. 下面传热最快的物体是( )。
A. 木棒 B. 铁棒 C. 玻璃棒 D. 塑料棒
【1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以上物体中传热最快的是铁棒,金属的导热性能好。
16.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 )。
A. 下降 B. 上升 C. 不动
【16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基本性质,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会产生上升运动,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密度增大,会下沉运动。相同气压条件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膨胀上升运动,冷空气收缩下沉。故B正确。
17. 熟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1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地球的表面到地球核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硅和富含铝的硅酸盐类岩石组成,所以又称为岩石圈。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熟鸡蛋,则地壳为鸡蛋皮,地幔为鸡蛋清,地核为鸡蛋黄。
18. 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传递出( )的信息。
A. 地球内部 B. 地球外部
【18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震、火山、地热等自然现象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等。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地热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19. 小学生睡眠标准为( )。
A. 8小时 B. 9小时 C. 10小时
【1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教育部明文规定,每日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所以选项中对于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来说10小时睡眠时间学习效率最高。
20. 要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它的( )。
A. 轻重 B. 形状 C. 大小
【2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略
三、仔细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21. 地震发生时,地表不会发生变化( )
【21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22. 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 )
【22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视觉的产生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光线,光线进入眼内,经眼部各屈光介质的折射后形成一个物像焦点落在眼底视网膜上,而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又将物像分解处理,形成视觉神经冲动,经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视皮层,进而由大脑视觉皮层将双眼分别传入的视觉冲动进行处理融合,从而我们就看到了这精彩的世界。
23. 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断裂。( )
【23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本题考查地震状态。地球能量释放时影响到地层从而产生了挤压或者断裂的情况。
24. 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100℃。( )
【24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火山爆发时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火山熔岩的温度有1000℃。
25. 有些物质变化的反应速度较快,如铁的生锈。( )
【25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铁的生锈等。有些物质变化的反应速度较快,如蜡烛燃烧。有些物质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如铁的生锈。
26. 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 )
【26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碳酸饮料的配料:水、果葡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焦糖色、磷酸,咖啡因、食用香精)。根据对碳酸饮料的认识,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如可乐、雪碧、汽水等。题干正确。
27. 空气容易传热,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27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不同的材料导热能力不同。一般金属制品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强;木头、塑料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空气不容易传热,是热的不良导体,比如蓬松的充满空气的衣物更具有保暖性能。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8. 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形成对流。( )
【28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传热的主要方式之一,当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形成对流,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9. 热可以用传导、对流或辐射方式进行传递。( )
【29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在没有作功而只有温度差的条件下,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称为热传递。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
30. 很早的时候,文化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 )
【30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
31. 将地形名称与相对应的特点连接起来。
盆地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山地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丘陵 四周是高山,中间很平坦
高原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31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的地形,要求学生掌握地球表面的地形。
五、趣味做一做(共32分)
32. 蜡烛的燃烧
(1)点燃蜡烛后,蜡烛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2)把一个冷且干燥的杯子罩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杯壁能发现什么?
(3)在另一个烧杯内壁上沾留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再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杯壁能发现什么?
【32题答案】
【答案】(1)发光、发热、冒烟,逐渐变短;(2)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3)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详解】(1)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知,蜡烛点燃后,蜡烛发生的变化是:发光、发热、冒烟,逐渐变短。
(2)将一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这是蜡烛燃烧产生水造成的。
(3)在另一个烧杯内壁上沾留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再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造成的。
33. 野外求生
如果你野外探险时不小心遇险了,你想用手机给别人打电话寻求帮助,但发现手机没有信号。这时,你可以用什么方式向外界求救呢?说一说原因。
【33题答案】
【答案】点燃烟火;在白天,烟雾是良好定位器,火堆上添加些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晚上可放些干柴,使火烧旺,使火升高。此外,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
【解析】
【详解】从古至今,人类用各种方法传递信息,如果在野外探险时不小心遇险了,你想用手机给别人打电话寻求帮助,但发现手机没有信号。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点燃烟火的方式向外界求救。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火堆上添加些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晚上可放些干柴,使火烧旺,使火升高。此外,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查
五年级科学试题
考试时间:2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快乐填一填(每空1分,共计20分)
1. ( )、( )、( )、( )、( )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
2. ( )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 )会影响身体健康。
3. 物体放入水中,有的( ),有的( )。
4. ( )发生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会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
5. ( )时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6. 地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7. ( )、( )、( )、植物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8. 蜡烛燃烧后,有新的物质产生,生成了( )、二氧化碳等。
9. 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 )。
10. 热能从物体( )的部分传到( )的部分。
二、动脑选一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计20分)
11. ( )是人体的指挥部。
A. 心脏 B. 四肢 C. 脑
12. 假如地震来了,( )做法是正确的。
A. 高空跳窗逃生 B. 乘坐电梯 C. 躲在卫生间的墙角里
13.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
A 119 B. 122 C. 120 D. 110
14. (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 氧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15. 下面传热最快物体是( )。
A. 木棒 B. 铁棒 C. 玻璃棒 D. 塑料棒
16.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 )。
A. 下降 B. 上升 C. 不动
17. 熟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18. 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传递出( )的信息。
A. 地球内部 B. 地球外部
19. 小学生睡眠标准为( )。
A. 8小时 B. 9小时 C. 10小时
20. 要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它的( )。
A. 轻重 B. 形状 C. 大小
三、仔细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21. 地震发生时,地表不会发生变化。( )
22. 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 )
23. 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断裂。( )
24. 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100℃。( )
25. 有些物质变化的反应速度较快,如铁的生锈。( )
26. 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了二氧化碳气体饮料。( )
27. 空气容易传热,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28. 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形成对流。( )
29. 热可以用传导、对流或辐射方式进行传递。( )
30. 很早时候,文化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 )
31. 将地形名称与相对应的特点连接起来。
盆地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山地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丘陵 四周是高山,中间很平坦
高原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五、趣味做一做(共32分)
32. 蜡烛的燃烧
(1)点燃蜡烛后,蜡烛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2)把一个冷且干燥的杯子罩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杯壁能发现什么?
(3)在另一个烧杯内壁上沾留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再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杯壁能发现什么?
33. 野外求生
如果你在野外探险时不小心遇险了,你想用手机给别人打电话寻求帮助,但发现手机没有信号。这时,你可以用什么方式向外界求救呢?说一说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