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
1.现有如下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木块两个,长木板、小车、刻度尺、停表各一个。小明将长木板右端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个木块垫在长木板的左端,如图甲所示,利用停表、刻度尺测量了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然后他将两个木块垫在木板左端的同一位置,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你针对他的操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2.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得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时间为2min,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 cm,若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km/h。
3.一艘轮船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之间,顺水行驶时速度为25 km/h,逆水行驶时速度为20 km/h,则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km/h.
4.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分析照片可知AF的长度为 cm,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 cm/s,木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相邻两段时间内路程差为 cm.
5.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6.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二、选择题
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8.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
A.乙车先到达 B.甲车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9.甲、乙两人同时从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终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提示:4v1<(v1+v2)2)( )
A.甲先到B点 B.乙先到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 D.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10.小亚的朋友,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小亚将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作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同时出发,0~8s小华的平均速度比小明大
C.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D.0~8s,小华的平均速度是5m/s
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B. 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 时,甲在乙前方 处
D.第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1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t=3s开始,vA>vB,t=5s时 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t=3s时,A、B相距8m。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⑤正确
C.只有①③⑤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三、实验探究题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mm.
(2)该实验原理是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5)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7)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4.如下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同时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甲车的速度是 m/s,它在做 运动,判断依据是 ;
(2)乙车在0~10s、 10~20s、20~30s、30~40s的速度 (选填“不变”、“越来越小”、“越来越大”或“先变大后不变”), 以司机为参照物,车内乘客是 (选填“运动”、“静止”)的。
(3)甲、乙两车在0~40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填“相等”、“不相等”)的。
15.为了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30,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刻度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1)能大致反映该纸锥下落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图象是图丙中的 。
(2)小明进一步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影响因素.他采用如图乙所示两个等大同材质 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请评价他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 (选填“是”或“否”),理由是: 。
16.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①“泰州18km”的含义为 ;
②“40”的含义为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9: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看手表,时间为上午10:30.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是多少?
四、计算题
17.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所用时间。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
1.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2.2.00;60
3.22.2
4.4.50;3;0.50
5.8.00;0.2
6.v= ;路程;时间;0.12
7.B8.B9.A10.D11.A12.B
13.(1)2 (2) (3)小 (4)0.03 (5)小 (6)同一位置 (7)变速
14.(1)30;匀速;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 (2)越来越大;静止 (3)相等
15.(1)A
(2)否;未控制变量(或未控制质量或迎风面积不变)
16.(1)“泰州18km”的含义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泰州还有18km;“40”的含义为此地距泰州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27min
(3)120km
17.(1)解:由v=s/t得: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1=v1tl=8m/s×500s=4000m;
(2)解:由v=s/t得: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t2=s2/v2=100m/(20m/s)=5s;
(3)解: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s=s1+s2=4000m+100m=4100m.总时间t=t1+t2=500s+5s=505s,则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v=s/t=4100m /505s=8.1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