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9 07:1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如图片是历史的浓缩,它见证和诉说着历史。如图中的“废墟”是西方列强在哪次侵华战争后造成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22·湖南益阳·八年级期末)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难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4.(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两天发生在圆明园的景象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B.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 D.抗日战争的史实
5.(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过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实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6.(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2019年11月13日,何鸿将于2007年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铜马首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铜马首与其它十一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导致中国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美法联军
7.(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1860年,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材料中的“强盗们”是指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八国联军
8.(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9.(2022·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0.(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11.(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维护鸦片贸易合法化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教训清政府
13.(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一场绅土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听到你在哭泣”。与材料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下图)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破产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火烧圆明园
15.(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1858年,美、英公使声称:“从遥远的地方无法驾驭中国政府,到了它的身边,它就会变得驯服多了。”实现美、英外交意图的条款是
A.全面开放长江 B.增开通商口岸 C.公使常驻北京 D.鸦片贸易合法
16.(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诗句所述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给中国文化带来巨大的损失 B.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体现反抗外敌的坚强意志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17.(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清朝时,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长江沿岸各地官吏的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受盘查,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上述情况最早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8.(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一系列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两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政府统治的腐朽落后 B.部分清朝官员避战求和
C.清政府的武器装备落后 D.清朝官员准备仓促
19.(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A.割占香港岛 B.签《望厦条约》 C.火烧圆明园 D.掀起瓜分狂潮
20.(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张“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这种变化与下列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有关?
A.沙俄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21.(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更多的好处是指
A.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B.得到了九龙司地方一区
C.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2.(2022·湖南益阳·八年级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俄国
23.(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是下列哪一条约规定的内容?(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24.(2022·湖南益阳·八年级期末)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示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25.(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由此推测,当时的中国( )
A.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
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 D.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26.(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不忘国耻,英勇抗争】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材料二 在获得“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等有利条件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这场战争”中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改变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当时采取了什么行动?
(3)材料三这一遗址的名称是什么?造成材料三遗址这一惨痛历史事件的侵略者是谁?
(4)近代中国百年耻辱是我们永远的痛!今天,我们强大起来了,但我们仍要铭记历史,牢记教训。从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中国惨痛的经历中,我们能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27.(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28.(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中国人民始终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反抗列强的壮歌,直至取得伟大的胜利。
请从上表材料中选取1—2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阐明论题,史论结合,字数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图中的“废墟”,可知是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3.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B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4.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1860年、圆明园”能直接看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景。也可从时间上判断,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至1901年,签订《马关条约》时间是1895年,签订《辛丑条约》的时间是1901年。由此可知,题干中的这则报道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故选A。
5.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过来”说明长江中有外国商船往来,允许外国商船在长江航行的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B项正确;《黄埔条约》签订于1844年,条约中无此规定,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其中规定《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所以与《天津条约》相比,《北京条约》不是最早的,排除C项;《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所以导致中国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7.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6-1860年,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的战争,最终中国战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抢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就砸碎,最后他们又放火烧毁,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所以材料中的“强盗们”是指英法联军,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解析】依据材料提及的“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即从广东发端,曾占领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B项与题意相符,A项是甲午战争的影响,C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此题选B。
10.D
【解析】依据题干中“圆明园” “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等信息可知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由此分析可知这两个“强盗”是英法联军,故选D。
11.B
【解析】根据题干“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将园中的财物洗劫一空,B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者是八个国家,排除D。故选B。
12.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寻找原料产地和倾销商品,打开了中国大门,这是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故选A。
13.B
【解析】依据题干“一场绅土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圆明园在哭泣。”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1860年,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B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的说法不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说法不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D
【解析】根据材料“京郊的一处废墟”及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圆明园遗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火烧了圆明园,D项正确;虎门销烟发生在广州虎门,而非京郊,排除A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上海地区,与京郊废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解析】根据材料“1858年”“从遥远的地方无法驾驭中国政府,到了它的身边,它就会变得驯服多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这便于外国侵略者对清政府施加影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外国侵略者强化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开放长江、增设通商口岸、鸦片贸易合法化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6.A
【解析】根据“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带来巨大的损失,A项正确;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火烧圆明园没有体现反抗外敌的坚强意志,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解析】根据题干“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受盘查,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行?”结合所学知识,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B项正确;允许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是《天津条约》,而非《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较早的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的扩张,掠夺殖民地,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BCD项都是清朝战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A项。
19.C
【解析】根据材料“1861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知,这次远征是法国和英国共同进行的,发生在1861年之前。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的皇家园林一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C项正确;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排除A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美国在1844年签订《望厦条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战争前像一张“大葡萄叶”、 变成了一只“大公鸡””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1.D
【解析】由题干中的“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所以D项符合题意;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22.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因此最先占领中国领土的国家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采取先武力占领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因此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D项正确;而法国、美国、日本都不是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C项正确;《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排除A项;《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到割地,排除B项;《黄埔条约》是在1844年,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和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排除D项。故选C项。
24.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经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题干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为C。
25.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旗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近代以来被认为是主权国家的象征。19世纪60年代中国制定了第一面国旗,说明当时的中国逐渐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试图与国际接轨,B项正确;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辛丑条约》签到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C项;材料表明中国已经有近代外交意识,不能说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26.(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遗址;英法联军。
(4)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国耻。
(1)
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可得出,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中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根据材料二“在获得'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等有利条件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可得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这一遗址的名称是圆明园遗址,造成材料三遗址这一惨痛历史事件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
(4)
从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中国惨痛的经历中,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国耻。
27.D
【解析】根据“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可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我国领导最多的国家。D项正确;A项与英国有关,B项与英法有关,C项与俄国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28.要求:不得抄袭题干内容,观点正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即可。(如: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观点:晚清政府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论点:a:清政府抵抗外敌不力。面对英法等联军的侵略,咸丰帝逃亡承德,无心抵抗;b: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期间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清朝被迫增开了更多的商埠;c:割让了更多的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沙俄占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D:圆明园被烧、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等等,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根据材料,可提取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两点信息,提出观点:晚清政府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论述:根据所学,可从清政府抵抗外敌不力;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让了更多的领土;圆明园被烧、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等等;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等史实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