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17: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襄二中2022—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案
备课人:弓文凯 审核人: 使用人: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标】
1、了解驳论文有关知识,理清课文思路,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学习文章结构严谨、逐层进行论证的方法。品味辛辣犀利、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3、理清课文批驳思路,体会驳论文的行文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 1、文体知识:杂文就是用文艺性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的文艺性议论文。其写作特征是“大中取小”,立意则“因小见大”。它往往把各种表达方式溶为一体。
2、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年),原名( ),字( ),鲁迅是他的(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有《 》 、《 》 、《故事新编》,杂文有《而已集》。
(二)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完成下面题目
1、读准字音。
慨叹( ) 省悟( ) 诓骗( ) 抹杀( )
拐弯抹角( ) 玄虚( ) 前仆后继( )
2、理解词语。
玄虚:
渺茫:
诓骗:
怀古伤今:
埋头苦干: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舍身求法: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思路。。
二、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学习检测】
1.树靶子(1-2)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对方观点:
对方论据:

2.批靶子(3-5)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2)鲁迅是怎样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的?
(3)这是怎样的批驳方式?有什么好处?
3.立观点(6-8)
(1)鲁迅从正面提出了怎样观点?其依据是什么(正面立论,间接批驳)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句话的“中国人”指谁?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举出几例吗?
(4)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4、说说文章主旨
【写作特色指导】
(1)语言极富感染力。
这篇文章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立驳结合,论证严密。
对方的论据也是事实,错误在于这些论据只是一部分事实,不是全部事实,不能一概而论。悲观论者从部分事实中概括出一个普遍性结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作者从驳论入手,又驳又立,紧密结合。课文第二部分直接反驳错误论点,是驳论。第三部分间接反驳错误论点,从正面立论,使对方论点不攻自破。
【学习拓展】
阅读鲁迅的《“友邦惊诧”论》,感受鲁迅杂文的论证艺术和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