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论语十二章》(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10 16: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主备人:郑持彬 课型: 学习新知课 审核:
班 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2.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3.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为人之道。
知识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他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来教导学生。首创私人学校的风气,相传弟子有三千,贤者七十余。后来尊称为“圣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编纂的意思。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通行本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仁”政)、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学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自主学习案】
1.填空。
(1)《论语》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是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春秋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教育家 、 思想家。
(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论语 》 《 中庸 》 《 大学 》 《 孟子 》,“五经”指《 诗经 》 《 尚书 》 《 礼记 》 《 易经 》《 春秋 》。

2.给下列的字注音
不亦说( yuè )乎 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wǎng ) 不逾( yú )矩
论( lún )语 一箪( dān )食
曲肱( gōng )而枕之 博学而笃( dǔ )志
3.重点词语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愠: 生气
信: 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立: 站得住,这里指能独立做事 天命:指人力无法改变的事
耳顺:听得进别人不同的意见 罔:迷惑,这里指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有害 逾: 超过,越过
川: 河流 乐(之者): 以……为乐趣
曲肱: 弯着胳膊 于我如:对于我来说
焉: 这里指“在其中” 斯:这,代词,这里指代流动的河水。
笃:坚持、坚守
4.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第一遍,读准字音 ;
第二遍,读出节奏 ;
第三遍,读出抑扬顿挫。
5、预习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写在下面
预习等级 组长签字
【合作探究案】 第一课时
一、人物简介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二、预习检测,了解学情。
三、朗读课文,说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解决字词句疑难。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上集体交流解决。交流时注意倾听、质疑,并将全班交流的结果及时地批注在课本上。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d.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e.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f.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g.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h.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i.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j.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k.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l.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当堂检测案】
填空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中庸 孟子 大学)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他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二、判断题。
(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X )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 X )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 X )
(4)《论语》的“论”读“lùn”。 ( X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 √ )
三、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B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 ( B )
A.必须 B.一定 C.必然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 ( A )
A.时间 B.逝者 C.河流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应取哪种解释? ( C )
A.书信 B.相信 C.信实,真诚
(5)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  C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学后反思,反馈目标】通过本堂课学习,
我的收获是 ,
我的疑惑有 。
【合作探究案】 第二课时
一、知识抢答
1、解释课文重要词语
2、辨析古今异义字
3、找找文中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君子 可以 罔 殆 疏 水 匹夫 朋
通假字:说通悦 有通又
二、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包含的成语?说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三、小组讨论归纳本文所选十二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方法,有的谈思想品德修养,并具体分析,然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1.关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2.关于求知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关于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1.关于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关于求知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关于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乎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言之成理即可
五、小组PK:竞背《<论语>十二章》
【当堂检测案】
一、下列哪些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
二、完成下列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
古: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今: 对人的尊称
2.可以为师矣
古:能够/可以凭借…来… (可以要分开解释是单独两词)
今:可以 能够 (表示能力)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 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 冷水 今: 泛指一切水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 普通的人,男子汉 今: 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 多次 今: 实指三个
【巩固练习案】
配餐练习A
一、解释下列的词
学而时习之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 自我检查,反省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疑惑
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越过规矩
人不堪其忧 忍受
于我如浮云 对于
逝者如斯夫 流逝
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
仁在其中矣 仁德
二、翻译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配餐练习B
一、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 按时,名词做状语
2.吾日三省吾身
日: 每天,名词做状语
3.温故而知新
故、新: 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的理解与体会 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4.传不习乎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5.饭疏食饮水
饭: 吃饭,名词用作动词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以······为乐趣,意动用法
二、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做,当作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知道,懂得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连词,但是,却
温故而知新 顺承连词
博学而笃志 并列连词
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配餐练习C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①,乃复进。其母知其言宣也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③,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言宣矣。
[注释]
①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辍笔”。
②言宣(xuān):遗忘。 ③裂:割断。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D )
A、其母方织(正在) B、孟子辍然中止(……的样子)
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 D、以此戒之 (戒备)
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B )
A、呼而问之 B、自是之后 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
答: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教子有方,从身边的事例诱导孩子学习。
【学后反思,反馈目标】通过本堂课学习,
我的收获是 ,
我的疑惑有 。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