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17: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播放MTV:《我和我的祖国》)祖国不仅有今天的辉煌,还有饱经沧桑的过去。中国从历史的苦难中走来,迎来了新生。青年诗人舒婷以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她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环节通过特定的情境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新课,入情入境,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
作者 舒婷 出生年 1952 原名 龚佩瑜 籍贯 福建泉州
评价 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曲折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含蓄朦胧的艺术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
代表作品 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2.写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1979年。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摆脱了深重灾难、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悲哀、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的情感,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这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急促感,寄托了诗人对祖国既深沉又热烈的爱。
3.文体知识。
朦胧诗 定义 指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新诗潮运动中出现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摈弃了直白明说的诗风,以大跨度跳跃的间断形象或多变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以表现复杂的意蕴。
特点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代表人物 食指、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4.字音字形。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隧洞(suì)    wō(蜗)行 淤滩(yū) 驳船(bó) cù(簇)新 笑wō(涡) 喷薄(bó) 伤痕累累(lěi) 干瘪(biě)    fēi(绯)红 胚芽(pēi) 迷惘(wǎnɡ) 疲bèi(惫) 稻穗(suì) 沸ténɡ(腾) 富ráo(饶)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通过检查预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本课的文常知识,积累本课的重点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本课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语气平缓)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疲惫”重读)(语调平缓、低沉)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蜗行”“摸索”重读)(语调略高,重读处声音延长,语气要沉重,后四字要读得缓而深沉)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语速由慢到快,语调逐渐上扬)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深深”重读)(节奏缓慢)
——祖国啊!(字字重读,感情饱满,用降调抒发内心的感叹)
我/是贫困,(语调深沉)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痛苦”重读)(语调上扬)
是/“飞天”袖间(略缓)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字字重读)(语调高昂)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语速快)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挣脱”重读)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渐响亮)
是/绯红的黎明(响亮)
正在/喷薄;(间隔长些,字字重读)
——祖国啊!(语调更加高昂)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前半句快)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略缓)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感情逐渐加深)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语气坚定)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感情逐渐加深)
——祖国啊,(声情并茂)
我亲爱的/祖国!(语调高昂,感情达到顶点)
2.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情感变化。
大屏幕出示:
设计思路
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读。首先,学生通过自由、大声的朗读,对诗歌产生一个总体印象。然后,播放名家朗诵音频,把学生带入诗歌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整首诗的情感变化。最后,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这样,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环节打下基础。
四、再读课文,探究意象
1.回忆“意象”的概念。
明确:意象是诗中的艺术形象,是客观生活中的物象经过审美再创造,渗透了思想感情的形象,它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2.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
第一节:
“破旧的老水车”,象征原始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熏黑的矿灯”,象征凋敝的工业。
“干瘪的稻穗”,象征人民的饥饿。
“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象征祖国的落后。
第二节:
“飞天”,寄托着纯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花朵”,象征人们的美好祈愿。
“未落到地面”说明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的“痛苦的希望”还没有实现。
第三节:
“神话的蛛网”,比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思想的束缚。
“古莲的胚芽”,象征长久以来人民心中国富民强的美好理想,终于熬过冬天,走向春天,伟大的理想冲破千年封建专制的冰封雪盖,冒出希望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象征黑暗刚过,黎明将至,伟大的祖国迎来光明与希望,尽管脸上还有伤心的泪水,但心中更有满满的欢喜。
“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象征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要实现理想,祖国就要与时间赛跑,奋力拼搏。
“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象征漫漫长夜终于到了尽头,曙光以不可阻挡之势在聚合,喷涌而出,象征着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3.概括各节诗的大意。
明确:
第一节:回溯祖国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来理解诗歌大意,饱含深情的朗诵又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诗歌的语言魅力。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品味这首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的抒情语句,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的抒情诗句。
2.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诗人在诗中使用的大量意象,诗人选择这些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究。
设计思路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在顺畅的衔接中,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之后,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悟读诗歌,品味语言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找出诗歌中打动你或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并分析句子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明确:“破旧”表现历史之久,“老水车”表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数百年来”转个不停,一方面补充老水车“破旧”“疲惫”的原因——单调、重复的动作;另一方面,老水车虽然“疲惫”却“纺”个不停,即使条件艰苦也依然坚持运转。诗人用这一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却依然顽强支撑着运转的特点。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明确:这句诗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飞天”是传说中能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着美好、吉祥、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然而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3)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明确:“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象征祖国刚刚从思想的束缚中艰难地挣脱出来,焕然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这一切值得期待,让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2.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这首诗歌除了在意象选择上独具匠心外,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分析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妙处。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明确:
(1)排比
第一节诗中的“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第三节诗中的“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气势,使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2)对比、反复
对比主要表现在诗歌第一、二节和第三节,诗人将祖国的落后、衰败、保守、愚昧、贫困、悲哀和希望渺茫,与祖国现在蓬勃向上的腾飞进行对比,表明诗人对祖国充满深情和希望。
反复主要表现在两处:一是每一节诗均用“我是……”的句式领起;二是前三节诗都是以“——祖国啊!”收束,最后一节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收尾,回环往复,气势贯通,强调对祖国炽烈的热爱之情。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关键词语、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诵读诗歌,理清情感脉络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小组内讨论分工,自由诵读。
(2)各小组在全班展示诵读,教师指导并点评。
2.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
结合之前对意象的分析和诗歌诵读,试着理清本诗的情感脉络。
(1)诗人在前两节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祖国贫穷、落后历史的悲痛和伤感。
(2)第三节诗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第三节诗的感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
(3)第四节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明确:第四节诗中抒发的感情紧承第三节,但程度有所加强,爱国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表明自己愿以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教师小结:前两节诗写诗人面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渴求富强,然而得到的却是幻灭、痛苦和绝望。后两节诗流露出诗人看到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时的欢欣和激动;同时表达出诗人愿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用自己的奋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清本诗的情感脉络,既训练学生的诗歌诵读能力,又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理解诗歌,体会主旨
诗歌中“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其实诗人不可能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等,而且去掉主语“我”和谓语“是”之后诗句仍是顺畅的,那么诗人采用这种写法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诗中“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将“我”与“你”(祖国)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负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最后,诗人更是跳出了个人情感体验的狭小范围,“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不只是诗人自己,而是全国人民都同祖国血脉相连、融为一体,诗歌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升华。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进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结束了,正如舒婷所说,我们与祖国血脉相连,我们是祖国的一分子。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祖国赤诚的热爱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用我们的知识和双手,为我们祖国的富饶、荣光与自由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吧!(PPT播放《这里是中国》)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1课的训练。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