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0: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获得启发。
2.关注鉴赏范例,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同学们都很熟悉。诗中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以及牛郎织女自由地在天街闲游的图景。阅读这首诗,我们不禁也跟着诗人的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画面。阅读文章也和读诗、写诗一样,需要发挥想象才能领会其意境和情感。那么,我们该如何发挥想象力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叶圣陶的《驱遣我们的想象》吧。(板书课题)
设计思路
由之前学过的课文导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二、资料助读,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作者 叶圣陶 生卒年 1894—1988 原名 叶绍钧 籍贯 江苏苏州
评价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编辑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作品风格 大多对“灰色人生”进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代表作品 小说集《隔膜》《火灾》,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歌yáo(谣)    契合(qì) 旷远(kuànɡ) 海啸(xiào) ɡǒu(苟)安 拘泥(nì) 驱遣(qiǎn)   桥堍(tù) jiàn(鉴)赏 凝望(níng) 怅然(chànɡ) 旷远(kuàng)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通过检查预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本课的文常知识,积累本课的重点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初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组内完成,班级展示)
明确:①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根据以上观点,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鉴赏文艺作品,不能够拘泥于文字,要驱遣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走进作品的意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再读课文,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1)作者要论述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呢?
明确:要论述如何欣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呈现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和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从而为下文阐明如何鉴赏文艺作品做铺垫。
(2)阅读第8至10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从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这样的赏析,全然体会不到诗句所蕴含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接着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到的画面,从而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3)本文以一诗一文为例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诗一文的例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鉴赏文艺作品要驱遣我们的想象”这一观点;同时也给读者以“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的借鉴与指导。
(4)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的《海燕》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了驱遣想象的意义,自然收束全文。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这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文语言平实,结构清晰,不存在阅读障碍,因而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能够节约时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赏析语言,领悟内涵
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明确: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而成的,但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集合,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这样的文章决不可能随意拼凑,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
2.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明确: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味。
五、拓展延伸,驱遣想象
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象力对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示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这段描述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的文字,因我们的想象力而变得生动。父亲的身子肥胖,我们可以想象他两手上攀时一定费了不少劲;还是因为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腿并不是缩了一次,而是挣扎着缩了好几次。因为想象,“身子向左微倾”这一形象便在脑中定格。有了想象还原的这一幕,父亲的形象便格外真切起来,切实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内容,主动探究,从而论证作者的观点。
六、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时只有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进而获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的方法,以深厚的学养和鉴赏示范,引领我们把握正确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第16课的训练。
2.任意选择一首古诗词,发挥想象,描绘其画面,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
【板书设计】
驱遣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