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8 20: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
学习目标
春秋结束 战国开始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趋势?







诸侯国减少,趋向大统一。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战国七雄
七雄的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1、 形成:
2、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国名 都城
齐 临淄(今山东淄博)
楚 郢(今湖北荆州)
燕 蓟(今北京)
韩 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
战国七雄简表


桂陵
大梁
桂陵之战
庞涓,快回来!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救命啊!
马陵之战
减灶诱敌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我离间!
白起
廉颇
我坚守不出!你能奈何?
赵王
赵括取代廉颇!
赵括
我天下无敌!
纸上谈兵!
赵括
公元前260年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典故计策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离间计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魏国遭重创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代表战役 战争规模 时代特征
春秋
战国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规模大,死伤多
长平之战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法家思想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
立木为信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国变法的原因: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背景
2、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变法运动?
根本原因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改革。
3、 时间、人物
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假如你是当时的地主,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士兵,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角色扮演:
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世卿世禄)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提高,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控制)
损害旧贵族利益,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国富
强兵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商鞅变法之后:
10年后:行法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20年后:车裂商君……遂灭商君之家(前338年)。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
100年后: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130年后: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150年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
2000年后:百代都行秦政法。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商鞅变法的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经济发展(国富)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封建制度
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修建了都江堰。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冰父子塑像
前256年
1、人物
李冰
2、时间
都江堰是正确处理了三个主体工程即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3、构造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引导探究 都江堰的影响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修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结合课本,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有什么影响?
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美丽的都江堰
美丽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
战国七雄:
(1)形成: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韩赵魏在中间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影响:A、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B、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形成。
商鞅变法:
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
(2)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3)作用: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在使用。
(1)原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2)内容:(政治、经济、军事见书)
(3)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增强,军队的战斗
力提高;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1.商鞅变法发生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检测目标
D
2.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检测目标
A
3.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诸侯国的是
A.燕国 B.秦国
C.齐国 D.楚国
检测目标
B
4.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检测目标
C
5.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称赞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治水,这是因为李冰
A.修筑都江堰,造福于民
B.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C.进行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D.发明了甲骨文
检测目标
A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