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考点三: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原因:列强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矛盾和激化阶级矛盾
1、准备: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后在广西传教。
2、 开始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广西桂平。(时间:1851-1864年)
3、 发展:永安建制,初步奠定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4、定都天京: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2)制度建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反映了人民向获得土地的愿望,鼓舞了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局限性: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难以实现也无法施行。
军事上:北伐、西征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转折:1856年秋,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调整与改革: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2)洪仁玕:《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但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7、失败: 1864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绞杀)
三、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清朝统治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中国历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金田
起义
永安
建制,
定都天京
1851
1853
1856
1859
1860
1864
西征
北伐
天京事变
由盛转衰
重建领导核心
安庆陷落
天京陷落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中国近代史与近代化的区别
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历史阶段开始于鸦片战争
近代化: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生产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变革。简单地说,近代化就是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强,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开始于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发生在东亚的两场结局不同的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失败)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洋务运动是从表面(技术)去学习西方。日本是全方位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西方列强侵略
内忧
外患
太平天国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 时间
目的
口号
代表 人物 中央
地方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自强”“求富”
恭亲王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洋务运动的目的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师夷长技
以制夷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曾国藩
1811~1872
左宗棠
1812~1885
李鸿章
1823~1901
张之洞
1837~1909
奕
1833~1898
3.洋务派
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1.创办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口号:
自强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李】
福州船政局(最全)
【左】
安庆内军械
(第一)
【曾】
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后膛钢炮
快利枪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中国近代最大的军工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京师同文馆
1862年8月正式批准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兴办新式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3.开办民用企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的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批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张之洞创办
李鸿章创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陆军
4.建立新式海陆军
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占据新疆部分地区
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光绪四年,69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
先北后南
缓进急战
1884年,清政府
在新疆建立行省
左宗棠收复新疆
建立新式海军
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
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①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进步性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1.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企业
C.兴办新式学校 D.派遣留学生出国
3.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企业 C.出版机构 D.新式学堂
4.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8.洋务运动时,留学教育也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突破,许多留学生回国后成为国家栋梁,如严复、詹天佑等。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 ( )
A.引进了机器生产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推动了教育近代化
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里的“近代化”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B.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类人才
C.建设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6.“这项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视了。”材料中的“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同时也是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001A正式下水,为建设强大海上作战力量,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回顾历史,我国的近代化海军始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