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2 人口
D
C
A
E
B
请说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省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
温故
省区名称 简称 省会城市
A
B
C
D
E
甘肃省
云南省
湖北省
贵州省
广东省
甘/陇
云/滇
鄂
贵/黔
粤
兰州
昆明
武汉
贵阳
广州
1.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特点;
2、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新课导入
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从
众
人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不含港澳台人口)。
中国约
世界约
我是中国人
7200000000
1400000000
CHINA
第七次人口普查,
全国总人口数141178万人
国家 人口(亿) 国家 人口(亿)
中国 14.07 巴基斯坦 1.96
印度 12.36 尼日利亚 1.77
美国 3.19 孟加拉国 1.66
印尼 2.54 俄罗斯 1.42
巴西 2.03 日本 1.27
2020年最新人口数据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
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
1949年
1980年
为什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
为什么1980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
探究一:中国人口增长趋势
2、人口特点:增长速度快
人多好 or 人少好?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人越多越好吗?
探究二:
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人口年龄构成中15~64岁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也就是说中国劳动力适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
消费市场广阔
优势
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优势
国防兵源充足
优势
2、我国人口众多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曾提出了寓意深刻的“乘除法”问题,他指出:“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
1971年
计划生育
政策起步
1984年
计划生育
政策微调
2015年
实施“全面放开二孩”
2013年
启动“单独二孩”
2002年
“双独二孩”
陆续推开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历程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3、人口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目的:
基本内容:
具体要求:
提高人口素质
优生优育
40年
4亿
1974-2014
3.我国计划生育的成效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从2.58%降低到0.48%,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到来,晚了五年。
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2021年
阶段 时间 政策
1
2
3
4
鼓励生育
独生子女
两孩政策
三孩政策
1949-1979
1980-2010
2011-2020
2021-
鼓励生育
独生子女
两孩政策
三孩政策
1980年
2011年
活动(P12)
2、图1.11示意近百年来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1.11,描述变化趋势,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1982年以前,我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较为稳定;
1982年以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说明自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新生儿减少,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
活动(P12)
3、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图1.12示意2010年和2020年我国两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读图1.12,描述15~59岁和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化。据此,谈谈你对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理解。
我国调整人口政策是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减缓人口老龄化,使人口实现均衡稳定增长。
2020 三孩政策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科学的人口观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谐调
6月11日为中国人口日,尽管当前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以下,达到了世界人口发展大会提出的目标,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仍须坚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1.材料:2000年我国总人数比1990年共增加了13 2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 279万人。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
A.人口增长速度慢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人口增长速度快 D.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D
2. 我国的人口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世纪实施的计划生育降低了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B.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仍然还是计划生育
C.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意味着不再计划生育了
D. 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C
3.有关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庞大,出现负增长最好
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最好停止增长
C.地大物博,人口增长再快也无妨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D
感知人口分布
QQ即时在线人数地图
(2019年某日数据)
阿里菜鸟的物流预警地图
二、中国的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口总数
土地面积
(人/km2 )
世界人口平均密度 47人/km2
中国人口平均密度 143人/km2
二、中国的人口分布
第一级 人口密集区 >100人/平方千米
第二级 人口中等区 25~100人/平方千米
第三级 人口稀少区 1~25人/平方千米
第四级 人口极稀区 <1人/平方千米
图1.13 中国人口的分布
二、中国的人口分布
1.对照图例,找出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分析其分布的特点。
2.对照图例,找出人口密度≤99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分析其分布的特点。
胡焕庸
(1901-1998)
人口地理分界线:
黑河——腾冲一线(东多西少)
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
人口94%
人口6%
面积57%
面积43%
探究三:
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条件 东南部 西北部
自然 环境
社会 经济 发展
开发 历史
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耕地多,
开发较早
多沙漠、草原、山地
耕地少
开发较晚
地形平坦,
气候干燥
工商业、交通运输发达,
城镇多,人口集中
工商业、交通运输欠发达,
城镇少
水源充足。
地形:
东部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为主。
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气候:
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西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交通运输网稠密,交通便利;西部交通运输网稀疏,交通不便。
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东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西部地区开发相对较晚。
开发历史:
黑龙江黑河
云南腾冲
西部人口稀疏原因
东部人口密集原因
多山地、高原
多平原、丘陵,地形比较平坦
降水少,自然环境差
降水多,自然环境好
交通网稀疏
交通网密集
经济水平低
经济水平高
开发历史晚
开发历史早
中国人口地理界线
小结
活动: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
面积:10万
人口:560万
人口:7900万
面积:72万
=790
=8
东密西疏
讨论:东部人口大量西迁,可行吗?
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应适量迁移
课堂练习
1.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
A.黑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线 C.京九铁路 D.长江干流线
A
2.实行计划生育好多年了,但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依然非常庞大,这是为什么呢?( )
A.人口死亡率明显降低 B.人口基数大 C.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D.人口出生率太高
B
3.我国的人口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世纪实施的计划生育降低了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B.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仍然还是计划生育
C.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意味着不再计划生育了
D. 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C
4.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C
课堂练习
下图是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回答
5.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 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我国各省中,广东、河南、山东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省
B.从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新中国以后人口增长大体上是直线上升的.
C.尽管我国人口多,但土地面积大,所以人口密度并不高 D.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仍约增长1200万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