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长春版) 一一、一二、一三、一四课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黝黑(yǒu) 白皙(xī) 细腻(nì) 间或(jiàn)
B.地壳(ké) 羞涩(sè) 停泊(bó) 鸟喙(huì)
C.葳蕤(ruí) 倏忽(shū) 呢喃(nán) 婉转(wǎn)
D.督学(dū) 诧异(chà) 懊悔(ào) 祈祷(q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喧闹 视察 惩罚 载歌载舞
B.崇拜 搜刮 怜悯 毫不忧豫
C.嘶鸣 滑稽 天赋 敬而远之
D.咕哝 聘请 匍匐 大声疾呼
3.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乱象,福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B.五一”期间,我校全体七年级学生基本全都没有休息,在家认真复习。
C.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D.小事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C.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期中考试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像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5. 综合性学习。(7分)
请你参加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以“爱国”为主题对对联。上联是:欢度国庆,恰逢稻熟丰登日(2分)
下联:
(2)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写一段祝福语,用上提供的词语。(不少于40字)(3分)
幸福安康 繁荣昌盛
(3)请写出借“月亮”思念亲人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表达我们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2分)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这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6.读第一段和第二段,这两段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7.韩麦尔先生今天与往常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为什么会这样?(3分)
8.画线的句子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理?(2分)
9.小弗郎士的学校为什么不教法语了?(3分)
10.在这节课上小弗郎士都学到了什么?(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1分)
磨刀石
胡明宝
农夫拿着一把生锈的镰刀在磨刀石上磨。
“噌噌噌,噌噌噌”,磨刀石看着镰刀在自己身上越磨越锋利,高兴地唱着歌。
突然,磨刀石听到了一个讥笑的声音:“哼!高兴啥呢?你出力再多,贡献再大,也不会得到农夫表扬的。”
磨刀石循着声音一看,身旁一块卵石正幸灾乐祸地瞅着它。
一会儿,农夫的镰刀磨好了,刀刃在阳光下闪着清冷的光,农夫拿起地上的一片树叶,在刀刃上一碰,树叶立刻无声地分成两半。
农夫说:“好刀,好刀啊!”
这时,卵石又叫起来:“嗨,伙计,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
磨刀石听了卵石的话,又想想农夫刚才的话,委屈得很。
磨刀石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卵石说:“你的身子都被磨弯了,出力不讨好,何苦呢,跳进前面的水沟躲起来,你就自由了。”
磨刀石看见前面的确是一条水沟,不过没有水,长满了茂盛的草。
磨刀石一咬牙跳了下去。
第二天,农夫提着用钝的镰刀在磨刀石昨天待过的地方找来找去,边找边自言自语:磨刀石呢?磨刀石呢?
卵石僵着脑袋不说话。
农夫走到水沟边,拨开水草,终于看到了磨刀石,兴奋地说:“原来在这里啊,终于找到了。”说着,又把它捡回来放在原处,却一脚把旁边的卵石踢飞了。
磨刀石很高兴,心想:“帮助他人,成就他人,就是我最大的价值啊!我为什么要听一块卵石的风言风语呢。”
“噌噌噌,噌噌噌”,磨刀石看着镰刀在自己身上越磨越锋利,又高兴地唱起歌来。
11.整体感知文章,依次填写出表现磨刀石心情或行动的词语。(3分)
高兴→ → → →高兴
12.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本则寓言寓意的句子。(2分)
13.文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
14.文章前后均写了磨刀石高兴地唱歌,两处的表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燕 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5.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2分)
16.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
17.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18.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2分)
三、写作(5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不论在校园里,还是在家庭中,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在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你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你有时上演的是喜剧,有时遭遇的是伤心。
请结合你的经历或感受,以“有趣的演出”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长春版)一一、一二、一三、一四课检测题参考答案
1.B(“地壳”中的“壳”读“qiào”。)
2.B(“毫不忧豫”的“忧”应为“犹”。)
3.D(A项属于语序不当,对于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应该先排查再整治。B项的状语修饰成分含糊不清。修饰成分“基本”和“全都”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C项因滥用介词,缺主语,应去掉介词“通过”或“使”。)
4.B(A.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C.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D.缘木求鱼: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5.(1)喜迎佳节,正值秋高气爽天(平仄不作要求,字数、结构相同,宽对即可。)(2)示例:我衷心祝福亲爱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面对祖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我们有很多的祝福要表达,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表达对祖国的祝福。要用上“幸福安康”“繁荣昌盛”,注意字数限制,语句要通顺,语言要精练。)(3)示例①: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示例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示例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示例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内地人民和台湾同胞同为中华儿女,却分隔两地,思念无限,我们借助古人的诗歌来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我国古代借“月亮”这一意象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名句有很多,按照题目要求,任选两句即可。)
6.交代了今天上课前教室里的气氛和以往大不相同。为下文情节的展开设置了悬念,渲染了气氛。[文章开头段的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2)渲染了文章的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情感;(4)预示人物的命运;(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6)开门见山,揭示主题;(7)设置悬念,引人入胜;(8)总领全文,引起下文;(9)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0)为下文作铺垫等。此题我们可从以上几个方面作答。]
7.韩麦尔先生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为了表达对将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这几句话介绍了韩麦尔先生今天与往常相比的不同。韩麦尔先生这样做,是为了表达对祖国的敬意。)
8.表达了小弗郎士的懊悔和对不能再学法语的伤心之情。(理解文章相关句子,要注意句子前面或后面的句子或段落,有时候问题的答案会隐含其中。“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一句表现了小弗郎士的懊悔之情,“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一句表现了小弗郎士的伤心之情。)
9.因为阿尔萨斯和洛林被普鲁士占领了,他们只被允许学习德语。(注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10.在这节课上小弗郎士学会了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他长大了。(小弗郎士因为这“最后一课”懂得了应珍惜学习的机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不忘国家的语言,不要再贪玩。小弗郎士一下子变得懂事了。)
11.委屈 躲 反省(醒悟)(根据文章情节发展提炼合适的词语即可。)
12.帮助他人,成就他人,就是我最大的价值啊!(本题其实是要求我们寻找文章的主旨句,“帮助他人,成就他人,就是我最大的价值啊!”一句揭示了本文“奉献自己、帮助别人”的寓意。)
13.侧面描写(侧面烘托);通过描写刀刃的锋利,进一步烘托了磨刀石的功劳和贡献。(“农夫拿起地上的一片树叶,在刀刃上一碰,树叶立刻无声地分成两半。”这一句写出了刀刃的锋利,其实是为了进一步说明磨刀石功不可没,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14.前后表意不同。开头写磨刀石高兴地唱歌,是因为它看着镰刀在自己身上越磨越锋利,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高兴是感性的,是表层的。最后写磨刀石高兴地唱歌,是磨刀石经历了在卵石的教唆下跳进水沟又被农夫捡回的变化之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正价值,为自己能帮助他人、成就他人而快乐,这是理性的高兴。(意对即可)
15.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此题可根据文章大意概括回答。题目第一问是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在文章中“父亲”把歌词记错,“我”把燕子认错,因此产生了“美丽的错误”。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长城”和“燕子”寄托了“父亲”和“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16.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回答某一段落的作用,要注意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承上启下、领起(引出)下文、首尾照应等,这里是引出下文。内容上的作用要扣住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如本文,要扣住“思乡”这个话题来分析。]
17.(1)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朦胧的悲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2)作者将“乌秋”认作了故乡的“燕子”,连用三个反问句,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词句的理解和赏析。第(1)问考查对短语的理解,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短语所在的语境,作者抱着孩子在南国的阡陌上看到了安静的黑鸟,想到了故乡的燕子和故乡的人,欢喜的是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忧伤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无法排解。第(2)文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要注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首先要判断出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反问,其次要明确反问的作用是增强语气,突出强调。]
18.示例: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此题答案不唯一,联系选文的内容和主旨,结合自身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合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虽然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切忌脱离文章另立观点,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19.思路点拨:本次作文是话题作文,在写作“有趣的演出”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构思文章:(1)在详略之中体现内容的精彩。没有详写,自然就无所谓略写;没有略写,也就不存在详写。哪些内容需要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哪些内容只要稍作交代或一笔带过,这不是由材料的多少或精彩程度决定的,也不能凭个人喜好随意安排。一般来说,详写的内容与文章中心紧密相关,是应该从“点”上突破的内容;略写则重在用“面”上的内容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到“绿叶衬红花”的效果。如写作“有趣的演出”时,我们可以将演出的情节作为重点,而对于演出前的铺垫或是演出后的结果,则可以一笔带过。(2)在详略之中展示语言的浓淡。详写的内容要在“细”字上下功夫。刻画人物,要生动逼真;描绘景物,要栩栩如生;描写心理,要细腻传神;表达观点,要深刻独特。略写的内容要在“巧”字上努力,或用排比等修辞串起精彩的句子,抒发真挚的情感;或用富含哲理的句子,表达独特的感悟和深入的思考。如刻画“表演”这一细节时,可以细写人物的外貌,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也可以借助景物进行衬托。而对于表演后的内容,则可以用一个出人意料的情节巧妙结束,如“这场表演,原来只是一场闹剧”“我没有想到,我精心编排的只是一场独角戏”等。
例文:
图书馆里的模特
周末,迎着明媚的阳光,她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图书馆。里面早已坐满了人。四下看看,最后一排靠窗户的地方还空着一个位子。她轻轻地走过去,打开书本,整个人沐浴在晨光里。
蓦然抬头,她发觉有人正盯着自己看,怎么回事?是衣服没穿好,还是发型乱了?她暗自纳闷。顺着目光看去,发现在前边不远处的座位上,一个男生正在画板上细细地画着什么——哦,原来如此!于是,她不禁耸了耸肩,微笑着,不经意地摆出一个自认为最好看的姿势。
男生抬起头,往女孩这边看了一会儿,又低头画了起来。温暖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女孩正沐浴在一片阳光之中。她笑容可掬地看着前方,脸被阳光映得红扑扑的,真的很美。唯一不足的是,窗台上的那几个苹果,看上去无精打采的。半个小时过去了,男孩仍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依然是看一看,画几下,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会把我画成什么样呢?会不会像《泰坦尼克号》里的女主人公一样呢……”女孩心里暗暗地想着,却仍像个站岗的士兵一样纹丝不动。就这么坐了半个多小时——怎么还没画完呢——女孩尝到了做模特的辛苦。这时,太阳越升越高了,原先暖暖的阳光此时也变得炽热无比。女孩很渴,却又不敢喝水,虽然水杯近在眼前。
时间过得真慢,女孩感到微笑似乎僵在了脸上。她心里暗暗叫起苦来,腰有些疼,脚也开始发麻了。要知道,她已经纹丝不动地坐了四十分钟了。她心里开始埋怨起男孩——等他画完,自己恐怕早已变成雕塑了。是放弃,还是坚持呢?她犹豫着,很是矛盾。
天啊,男孩停下了笔。终于熬出头了,女孩如释重负!这时男孩拿着画向她走来,近了,近了!女孩感到自己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几乎跳到嗓子眼儿了。他在她的桌前停了下来,目光移到了她身边的窗台上。她的脸更红了,只等他开口说话。
就在这时,女孩偷偷地瞧了一眼画板,她顿时一阵眩晕——画纸上画的竟然是窗台上那几个小小的苹果!
点评:这篇妙趣横生的佳作,因女孩误认为男孩在为其画像开篇,以最终明白男孩画的只是苹果结尾,构思令人拍案叫绝。
本文情节上的精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详略的巧妙安排。文章中,无论是女孩微笑的表情、摆出的姿态,还是情绪的变化,都刻画得形象生动,让人仿佛可以感觉到女孩的心跳;而对男孩的描写,对男孩所画的内容,则惜墨如金,一笔带过。这种情节上的详略安排,营造了故事的真实感,也突出了情节的巧妙性。这看似简单的详略技巧,也是文章出彩的一条捷径。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