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0: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宽宥、游弋、濡养、麾下、灰烬、自惭形秽、形销骨立、鸠占鹊巢等。
2.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重点)
3.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重点)
4.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难点)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后随父母迁居北京,国家一级作家。
走近作者
她被王蒙评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
字词积累
自惭形秽 广袤 宽宥 游弋 轻觑
濡养 麾下
huì
mào



tān
yòu
huī
赘 余 窗棂 困厄 鸠占鹊巢 自惭形秽
金戈铁马 坍塌
抽丝剥茧 灰烬 积攒
(zhuì)
(líng)
(è)
(jiū )
(huì)
嘟囔
(dū nang)
(gē)
(zǎn)
读一读
(jìn)
(bō)
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倒塌,崩塌。
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李彼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
自惭形秽
俯拾即是
鸠占鹊巢
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坍塌
李代桃僵
第一部分( 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 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1层( 7-9 ):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 10-14):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5-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一句古话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4.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文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5.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6.如何理解“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句话?
初读课文,深入研究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一句古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初读课文,深入研究
2.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庄严、真诚。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鹊”指的是“事业”。
“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4.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文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1: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结合自身谈谈)
明确:事业
自我寻找
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
(努力向上的小屋)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最后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问题2: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结合自身谈谈)
明确: 自身
思考
拥有独立的思想
(庄严、真诚的小屋)
如何理解第三间小屋“自身”?明确: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性的人文精神。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5.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6.如何理解“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句话?
相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它所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所以说“不大”;相对于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所以说“不小”。
思考:第1自然段里的"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三个短语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它们对应 上文的"大地,海洋,天空"。探究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说理性散文的语言特点
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1.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探究结论一: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运用比喻,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
②我们把自己的头防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头脑里只有别人的思想,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精神的状态。
探究结论二: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
文章结尾“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你打算在精神大厦里安放些什么呢?譬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 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