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①”“剪刀②”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②”能出现在消化道的部位是( )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2.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A~E)被消化的程度,其中可以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甲、丙
3.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需要适宜的 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4.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编号 唾液(滴) 环境温度(℃) 时间(min) 2%淀粉(滴) 碘液(滴) 实验现象
1 5 37 15 5 1 无色
2 5 60 15 5 1 浅蓝色
3 5 0 15 5 1 蓝色
如图能恰当表示实验现象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5.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 B.乙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减少
C.改变温度,蛋白酶可能失去作用 D.甲、乙都是蛋白质
6.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量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的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表: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 28秒 12秒 6秒 4秒 12秒 17秒
根据表中有关实验数据分析,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80℃ B.60℃ C.50℃ D.30℃
7.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 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 ②与③对照,②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8.纪录片《风味人间》在浙江卫视热播,其中特别拍摄了一组“臭名远扬”的食物,如中国的霉苋菜梗和炸臭豆腐,国外的鲱鱼罐头、臭奶酪、冰岛臭鲨鱼等。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发酵制作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成小分子,都是“鲜味”物质,我们品尝食物时,感受到的就不再是“臭”而是“鲜香”了;而冰岛臭鲨鱼之所以气味浓烈,是因为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起来“臭”,是因为食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形成“气味”,完成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
B.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
C.冰岛臭鲨鱼的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因此,过多的食用可能增加人体泌尿系统的负担
D.霉苋菜梗和炸臭豆腐中含植物蛋白,进入人体后可直接构成人体的蛋白质
9.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 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 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 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10.下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A. 酶具有高效性 B. 酶具有专一性
C. 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D. 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11.近两年,酵素具有的各种神奇功效成了热门话题。酵素在科学上称作酶,它是生物体内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XX瘦身果蔬粉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
(1)“40℃以下温水冲饮”是因为酶(酵素)的活性受 的影响;
(2)产品的功效真实吗?请结合酶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
12.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黏膜破损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猪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①剖开新鲜洗净的猪小肠,露出内层黏膜并剪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分别放入甲、乙培养皿中;
②向甲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滴加 , 向乙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滴加15mL新鲜菠萝汁;
③把甲、乙培养皿放在37℃恒温条件下,10分,钟后用放大镜观察黏膜的变化情况。
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实验方案步骤②补充完整 。
(2).若甲培养皿中的黏膜完好,乙培养皿中的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 。
(3).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该实验重复做了多次,目的是 。
13.鸡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但鸡蛋中的沙门氏菌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最适宜繁殖的温度为37℃,在70℃条件下只能存活5分钟。
(1)鸡蛋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常温条件下,鸡蛋内的沙门氏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刚产出的鸡蛋含有沙门氏菌
B.鸡蛋内的沙门氏菌数量是不变的
C.常温放置的鸡蛋宜在10天内食用
(3)为防止沙门氏菌感染,鸡蛋食用前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杀菌。
14.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为了不影响疗效,本品需要在4℃左右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小明和同学们以胰酶肠溶片和蛋清为原材料,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法如下:
①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
②将蛋清加入沸水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后,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
1号 2号 3号
加入蛋花液 5毫升 5毫升 5毫升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清水 5毫升胰酶液 5毫升煮沸过的胰酶液
静置60分钟 37℃ 37℃ 37℃
现象 不变 蛋花液消失、澄清 不变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在________(填器官名称)里发挥消化作用;
(2)比较________(填试管编号) 两支试管,说明胰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
(3)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_;
(4)本实验中,蛋花液还可以换成 (选填字母)。
A.米汤 B.豆浆 C.花生油 D.牛奶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图示①表示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②表示麦芽糖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2.【答案】 B
【解析】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解答】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最终在小肠内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在胰液和肠液及胆汁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图中的乙曲线为蛋白质消化过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B
【解析】实验中试管1和试管2作对照,其他条件都相同,控制唯一的变量就是温度,该实验为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
【解答】由表格可知,试管1加入淀粉不变蓝,而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但试管1不变蓝,说明试管1中已经不存在淀粉,试管2会变蓝,说明试管2中含有淀粉,经过两个试管的对比,它们唯一不同的变量为温度的不同,实验结论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B符合题意。
4.【解答】解:消化酶具有生物活性,其受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影响很大,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的话淀粉酶都可以消化淀粉酶,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如果温度过高会使得淀粉酶变性失活,就是死了,从而失去作用如果温度过低会使淀粉酶活性过低失去作用。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观图可知: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甲物质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说明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A正确。
B、观图可知: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乙物质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减少。B正确。
C、各种酶在最适于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所以,改变温度,蛋白酶可能失去作用,C正确。
D、酶的显著特征是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专一性,所以,蛋白酶只对蛋白质有催化作用,观图可知,甲物质没有下降,说明甲不是蛋白质,故D错误。
6.【解答】解:除去奶渍所需时间越少,说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越好,从表中数据可知在60℃的水温时,去污时间最短,说明在60℃的水温时,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
故选:B。
7.【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入手。
【解答】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了,不变蓝色;②号试管中清水不能消化淀粉,变蓝;③号试管是馒头块,不能与唾液完全混合,所以淀粉未被完全分解变成蓝色,A不符合题意;
B、①与②对照,只有唾液的有无这一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符合题意;
C、本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①②号对照,变量是唾液;①③号对照,变蓝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得出结论,C不符合题意;
D、②③对照,出现唾液的有无、舌的搅拌、牙齿的咀嚼等多个变量,对照试验要求变量唯一,所以②、③号试管不能构成对照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解答】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闻起来“臭”,是因为食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形成“气味”,完成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A错误;
B、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会被分解成氨基酸,B错误;
C、冰岛臭鲨鱼之所以气味浓烈,是因为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过多的食用可能增加人体泌尿系统的负担,C正确;
D、霉苋菜梗和炸臭豆腐中含植物蛋白,是通过消化和吸转变成人体的蛋白质的,D错误。
故选:C。
9.【答案】 C
【解析】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低,酶的活性降低,升高温度后酶活性升高,但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永久失去活性。
【解答】A、分析甲图可知,温度为T0时,淀粉酶活性最高,该温度是淀粉酶的最适宜温度,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Ta时温度过低,淀粉酶活性降低,升高温度后酶活性升高,Tb时温度过高淀粉酶失去活性,但它们对酶活性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低温时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酶永久失去活性,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析图乙可知,Tb到Tc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增加,因为Tb时酶已经失去活性,C错误,符合题意;
D、A点麦芽糖的量的变化最快,反应速率最快,酶活性最高,该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宜温度,是图甲中的T0 ,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 A
【解析】根据图像反应的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过氧化氢酶后,生成物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即酶具有高效性,故A正确;
B.图像中只有一种酶,无法通过比较确定酶的专一性,故B错误;
C.每种酶都有最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是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效率的提高,故C错误;
D.图像中没有任何关于溶液pH变化的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1)温度 (2)不真实; 酵素是酶,酶是蛋白质,口服后进入消化道,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催化的功能.因此,口服该产品不能直接分解人体脂肪,没有减肥瘦身功效
【解析】(1)“40℃以下温水冲饮”是因为酶(酵 素)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2)酵素是酶,酶是蛋白质,口服后进入消化道,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催化的功能.因此,口服该产品不能直接分解人体脂肪,没有减肥瘦身功效,所以该产品的功效不真实.
12.【答案】 (1)15mL 生理盐水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2)黏膜破损是由菠萝汁引起的或菠萝汁会引起黏膜破损
(3)减小偶然性,提高实验可信度或减小偶然性、 避免偶然性。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口腔黏膜破损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实验中的变量是新鲜菠萝汁。除有无新鲜菠萝汁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方案步骤②“向甲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滴加15mL生理盐水”,向乙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滴加15mL新鲜菠萝汁。
(2)“若甲培养皿中黏膜完好,乙培养皿中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黏膜破损是由菠萝汁引起的。“若甲、乙培养皿中黏膜均完好”,则说明黏膜破损不是由菠萝汁引起的。
(3) 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设置重复组,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该实验重复做了多次”,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可信度。
故答案为:(1)15mL 生理盐水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2)黏膜破损是由菠萝汁引起的或菠萝汁会引起黏膜破损 (3)减小偶然性,提高实验可信度或减小偶然性、 避免偶然性。
13.【答案】(1)小肠 (2)A,C (3)煮熟(或高温等)
【解析】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1)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A、由图可知,0天时,鸡蛋内的沙门氏菌个数不为0,说明刚产出的鸡蛋就含有沙门氏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改变,沙门氏菌的数量在改变;故B错误;
C、由沙门氏菌的数量变化曲线可知,10天后沙门氏菌的数量急剧增加,因此鸡蛋最好在10天内食用;故C正确;
(3)杀菌的常用方法是煮熟或高温;
14.【答案】 (1)小肠(2)1. 2(3)煮沸的胰酶液失去了活性(4)B,D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胰液是在小肠里发挥作用的;
(2)结论是胰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说明变量是胰蛋白酶,即1号和2号试管的变量是对比可以得出结论;
(3)对比2号和3号试管,变量是酶有没有被煮沸过,由实验结果可知,被煮沸过的胰酶失去作用;
(4)蛋花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A、米汤主要成分是淀粉; B、豆浆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花生油主要成分是脂肪; D、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1)小肠;(2)1、2;(3) 煮沸的胰酶液失去了活性;(4)BD。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