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人体排泄的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排泄的物质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尿酸的尿素等
B.二氧化碳、尿酸和尿素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C.排便、排尿、排汗和呼出二氧化碳等活动都属于排泄
D.细胞代谢的废物必须及时地排出体外
2.北京鸭在肥育期要添饲过量的糖类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这说明( )
A.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B. 糖类可以转化为糖元
C.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 D.糖类可以转化为能量
3.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形成尿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小体由③和④组成
B.血液经过②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C.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⑤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4.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 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③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5.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球,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
D.如甲的尿液中还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的问题
6.血液在人体中主要起运输作用,当血液流经某器官或结构时血液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葡萄糖、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等都会明显减少
B.血液流经肺后,氧气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废物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废物少的静脉血
D.血液流经大脑后,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
7.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类物质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B.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通过缓慢氧化的方式释放能量
C.人体在任何时候同化作用都大于异化作用,这样才能维持生命的延续
D.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它们是同时进行的
8.据了解,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环境的污染、药物的滥用,肾病患病人群以惊人的速度在上升,发病率已高达10.8%,慢性肾病患者已多达1.3亿人。肾炎患者往往是肾单位功能受损引起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血管名称是入球小动脉
B.③中流的是动脉血
C.检测⑤中的液体发现含有葡萄糖,说明此人就患有糖尿病
D.⑤中的尿素浓度比④高,这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9.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不同的结构。
(1)结构 中的液体为尿液。(填序号)
(2)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比①低,这与图中 有关。(填结构名称)
(3)排尿是人体排出水分的重要途径,请再写出一种人体排出体内水分的途径
。
10.分析如图人体部分系统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A器官的名称为________。
(2)①是食物中常见的营养素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C血管与B血管中含有的成分相比,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1.如表是正常成年人的血浆和尿液中主要物质浓度 (单位:%)的比较,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A 0 0 2.0 0.05 1.6
B 7~9 0.1 0.2 0.002 0.91
(1)样品中属于尿液的是 (填“A”或“B”),你判断的依据是 。
(2)样品A中的尿素、尿酸、无机盐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样品B,这是因为 。
(3)如果样品A中出现了蛋白质,表明肾脏的 部位可能发生病变。样品A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
12.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液体A、B、C是从肾单位中提取的样品(单位:g/10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样品 A B C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样品B是从[ ] 中提取的液体。
(2)样品C是从[ ] 中提取的液体,样品C可作为农家肥利用,主要是其中含有无机盐和 。
(3)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而最终排出的尿液为1.5L,这跟肾小管的
作用有关。
(4)[④]与[①]中的血液成分比较,[④]中蛋白质浓度明显 (选填“升高”或“降低”)。
13.如图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思维导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图中所示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是通过 系统排出。(填图中相应字母)
(2)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主要由A系统中的 (填器官名称)通过①过程进入血液循环。
(3)人体氧化分解有机物所需的物质②从B系统进入血液后会与 结合,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
(4)人体中很多结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及解析
1.【解答】解:A、排泄的物质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尿酸的尿素等,A正确;
B、二氧化碳、尿酸和尿素来自有机物的分解,B正确;
C、排便属于排遗,排尿、排汗和呼出二氧化碳等活动都属于排泄,C错误;
D、细胞代谢的废物必须及时地排出体外,来维持体内平衡,C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因为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物质一旦过剩,很快在生物体内进行转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所以要想让鸭在短时间内变成肥鸭,主要方法是使其增加糖类物质的摄入,减少运动;
3.【答案】D
【解析】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
【解答】A、肾小体即为肾小球,由 ②③ 组成;故A错误;
B、血液经过②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故B错误;
C、③中的液体是滤过后的液体,不存在大分子蛋白质;故C错误;
D、⑤是滤过和重吸收后的血液,尿素的含量会明显减少;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等经过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不符合题意。
C、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③ 指的是膀胱,C符合题意。
D: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经过④指呼吸系统,然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D不符合题意。
5.【解答】解: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①是肾小球、②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①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③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故不符合题意;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故符合题意;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的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故不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如甲的尿液中还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的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解答】解: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所以血液中葡萄糖、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等都会明显减少是错误的;A错误;
B、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减少,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正确;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进行生理活动如重吸收作用消耗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的养料要减少,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由含废物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废物少的静脉血,C正确;
D、血液流经大脑后,大脑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所以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D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析】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解答】A、糖类物质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呼吸作用,即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通过缓慢氧化的方式释放能量,C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在患病期间,往往异化作用占优势,C错误,符合题意;
D、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者是同时进行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图中①是流入肾小球的血管,叫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②是肾小球;③是从肾小球流出的血管,叫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④是包在肾小球外的囊叫肾小囊,流有的液体为原尿;⑤是肾小管,⑥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A、①是流入肾小球的血管,叫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
B、③是从肾小球流出的血管,叫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因此发现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人可能病变部位是⑤肾小管,C符合题意;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⑤肾小管中的尿素浓度比④肾小球高,这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D不符合题意;
9.【解答】解:(1)③收集管中流的液体为尿液。
(2)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④肾静脉中尿酸和尿素含量比①肾动脉低。
(3)人体内的水分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通过皮肤排出汗液也能排出体内水分。
故答案为:
(1)③
(2)肾小球、肾小囊内壁和肾小管
(3)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或皮肤排出汗液)
10.【答案】(1)肺 (2)蛋白质 (3)尿素、尿酸、水分、无机盐等合理即可
【解析】(1)A是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胃里的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而蛋白质到了小肠才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因此①是食物中常见的营养素蛋白质。
(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肾单位中的肾小球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中,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C血管中的物质是要送回循环系统中,而B血管中的物质最终要排出体外,因此正常情况下,C血管与B血管中含有的成分相比,减少的物质有尿素、尿酸、水分、无机盐等。
11.【解答】解:(1)样品A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只有尿素、尿酸和无机盐等,是尿液。
(2)样品A中的尿素、尿酸、无机盐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样品B,这是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
(3)如果样品A中出现了蛋白质,表明肾脏的肾小球部位可能发生病变,通透性过大。样品A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被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了。
故答案为:
(1)A;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球;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
12.【解答】解:(1)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③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B是原尿。取自③肾小囊腔。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样品C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C是尿液。取自⑥肾小管。
(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像水、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的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图中④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比①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
故答案为:(1)③肾小囊;(2)⑥肾小管;尿素;(3)重吸收;(4)升高
13.【解答】解:(1)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B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C泌尿系统排出。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主要由A消化系统中的小肠通过①吸收过程进入血液。
(3)氧气用过B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力,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人体中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壁等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故答案为:(1)BC。
(2)小肠。
(3)血红蛋白。
(4)结构与功能相适。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