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方意义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中理解乘方的意义;
2.能结合具体表达式正确的读、写及指出底数、指数、幂的意义;
3.能根据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
5.逐步发展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能力;
6.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
教学难点:1、有理数乘方意义的探索过程;
2、通过自主探索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初步学习把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的学习方 法,深刻认识数学知识的合理性;
3、在个人独立的积极思考和亲自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1、情景设置:(讲故事)
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答应满足他的一个要求。西萨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儿米?”国王哈哈大笑。西萨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问题: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的米有这么多吗?
你该怎么算呢?
学生合作式学习:先讨论每一格所放的米粒数
第一格放1粒米,
第二格放2粒米,
第三格放4粒米=2 2,
第四格放8粒米=2 2 2,
第五格放16粒米=2 2 2 2
……
第六十四格放2× 2× 2 ×2 ×2× 2… 2粒米
63个
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2个或2个以上的相同数的连乘积?
如:边长是a的正方形的面积 a ×a=
棱长是a的正方体的体积 a ×a ×a =
做一做:学生动手实践活动
一张面积为1的长方形白纸,沿中线对折,
对折1次后,面积为 ________
对折2次后,面积为 ________
对折3次后,面积为 ________
……
对折n次后,面积为 ________
n个
问题:当相同因数相乘而因数的个数非常多时,造成乘法的算式和算法的重复和繁琐,需要创造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类同于 、
2×2 ×2 ×2...2=2ˇ63
63个 n个
(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总结定义)
2、定义:一般地,把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记作:aaa…a= 幂 a 幂的指数
n个a
幂的底数
读法:a的n次方, 或a的n次幂
(引导学生把前面的例子写成乘方的形式)
强调:(1)a可以看做 a的一次幂,即 =1
(2)乘方可以看做是加、减、乘、除后的第五种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的运算。
(3)乘方是乘法的特殊运算
运算名称 运算结果
加法 和
减法 差
乘法 积
除法 商
乘方 幂
练习(一)
1)在 中,12是_数,10是数,读做,读做_;
3)在 中,-3是数,16是_数,读做_;
4)在 中,底数是,读做_;
5)5看成幂的话,底数是,读做;指数是_
4.小结:(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读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注意的问题;
(2)乘方和乘法的联系?
乘方是特殊的乘法运算,特殊在于所乘的因数是相同的;
乘法由于相同因数的增加而质变为乘方。
5.幂的“威力”(通过事例进一步体会乘方的神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吸取)
棋盘上的学问:用计算器算出其总数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米,(老师给出换算公式 1千克米=46000粒)学生将其换算成重量。
一张报纸大约只有0.01厘米后,如果把这张报纸连续对折30次后,它的厚度会达到多少?(参考: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
6.课后作业:本节书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