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0: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主备人: 授课人: 九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课题 10.《精神的三间小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宽宥、游弋、濡养、麾下、灰烬、自惭形秽、形销骨立、鸠占鹊巢等。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重点 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 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导入课文 2.目标导学(课件出示目标) 3.题目解说 “精神的”修饰限制“三间小屋”,表现“小屋”的内涵;“三间”修饰限制“小屋”,表示数量。题目表达了作者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对建设精神大厦的追求。 二、自学自研 (一)作家、作品 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后随父母迁居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她被王蒙评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 (二)生字词 1.注意加点字读音 广袤 宽宥 坍塌 鸠占鹊巢 濡养 麾下 轻觑 自惭形秽 赘余 窗棂 困厄 抽丝剥茧 灰烬 游弋 积攒 金戈铁马 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泛指自愧不如别人。(自惭形秽 ) 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益彰 )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俯拾即是 ) 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鸠占鹊巢) 倒塌,崩塌。(坍塌) 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李彼或代人受过。(李代桃僵) 3.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三)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第一部分( 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 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1层( 7-9 ):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 10-14):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5-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检查自学情况。 三、 阅读探究(交流展示)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一句古话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4.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文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5.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6.如何理解“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句话? 合作探究,教师明确: 1.明确: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2.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3.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庄严、真诚。 4.明确:“鹊”指的是“事业”。 “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5.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6.明确:相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它所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所以说“不大”;相对于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所以说“不小”。 四、练习 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1.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明确:运用比喻,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 五、总结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 六、作业布置 思考:第1自然段里的"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三个短语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 不能.因为它们对应 上文的"大地,海洋,天空"。
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如何修剪“精神小屋” 精神的 关注自我 分析话题: 爱和恨、事业、自身 心灵,提升 山间小屋 精神境界 总结升华:精神小屋——精神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