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恰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知道如何规范地测量长度。
2.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3.了解计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变化的过程。
想一想:运动是有快慢的,运动员赛跑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它们谁跑得快?
某一时刻,跑在前面的运动快。
裁判是如何判断的?
观众台上的观众是怎么判断的?
跑完全程,所花时间最短的运动快。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总结:
思考讨论:
小聪同学的100 m跑成绩为17 s,小明同学的50 m跑成绩为8 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物理学中采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小聪:平均1s的路程约5.88m;
小明:平均1s的路程6.25m,所以小明跑的较快。
路程 s 不相同,时间 t 也不相同
一、速度(v)
2.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符号km/h
换算关系:1 km/h = m/s
=1
此“时速表”指向120,说明此时汽车的速度是120km/h,
即:此时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120km。
汽车速度表
时速不得超过40km/h
(即速度应小于或等于40km/h。)
“40”的含义
限速标志
102.6km/h= m/s
换算关系:1 km/h = m/s
28.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1 :
方法2 :
相同时间,
比较路程。
相同路程,
比较时间。
速度
短跑冠军
刘翔
100米短跑,12s
110米跨栏,12.88s
VS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1:
比较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校冠军:
刘翔:
路程
时间
——— =
100m
12s
——— ≈ 8.33m/s
路程
时间
——— =
110m
12.88s
——— ≈ 8.54m/s
刘翔跑得更快
速度
短跑冠军
刘翔
100米短跑,12s
110米跨栏,12.88s
VS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2:
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1m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校冠军:
刘翔:
时间
路程
——— =
12s
100m
——— = 0.120s/m
时间
路程
——— =
12.88s
110m
——— ≈ 0.117s/m
刘翔跑得更快
速度
比较猎豹和旗鱼谁的运动速度更快
VS
陆上短跑冠军猎豹,追捕猎物时的最高速度高达40m/s
海洋游泳冠军,现已知它的最高时速为110km/h
小试牛刀
猎豹运动速度更快
速度
【了解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
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
单位为 km/h
小客车最高限速:120km/h,
最低时速:60km/h
大型车最高限速:100km/h,
最低时速:60km/h
速度
汽车速度表盘
当前车速为185km/h
表示:1h内通过的路程为185km
速度
机械运动的分类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1.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0
0
10s
20s
30s
40s
300m
600m
900m
1200m
0
0
10s
20s
30s
40s
200m
1200m
450m
750m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想想议议]
匀速直线运动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1.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0
0
10s
20s
30s
40s
300m
600m
900m
1200m
0
0
10s
20s
30s
40s
200m
1200m
450m
750m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2.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通过任意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相等。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并不常见,我们可以把一些运动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只在数值上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与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无关。 是速度的计量式,而不是决定式,决定物体速度大小的因素是运动物体本身。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路程-时间(s-t)图像、速度-时间(v-t)图像。
0
t
s
B
A
s-t图像
0
t
v
D
C
v-t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
6.其他常见的(v-t)图像、(s-t)图像表示的物理含义。
0
t
v
表示:加速运动
F
0
t
s
表示:静止
E
0
t
s
表示:变速运动
G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可根据 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这样
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因为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
例: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
50 m
50 m
6 s
7 s
全程100m
注意:求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
前50m平均速度:
后50m平均速度:
全程平均速度:
全程时间:
解: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t1=6s,后50 m路程s2=50 m,t2=7 s,全程s3=100 m,用时t3。由题得:
答: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3 m/s、7.1 m/s和7.7 m/s。
例:仁爱礁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隶属我国海南省三沙市,中国公务船只定期在那里巡视,如图所示是我国一艘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综合公务船。该船以20km/h的速度匀速航行了120min,则航行的距离是多少米
解:公务船航行时间
t=120min=2h
由 得公务船航行的距离
s=vt=20km/h×2h=40km=4×104 m
答:公务船航行的距离是4×104 m。
必要文字说明
单位注意统一
20km/h的速度匀速航行了120min
写明所用公式
问什么答什么
米
1.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C.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一定越小
D.速度与运动路程无关,与运动时间也无关
D
2.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之比是5:3,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之比是3:2,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之比是( )
A.5:2
B.9:10
C.10:9
D.3:5
B
练一练
s
t
——
随堂练习
3.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B
随堂练习
4.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40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随堂练习
【解答】解:
(1)由题知,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t=16:30﹣7:30=9h,
所以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 = =100km/h;
(2)火车过桥速度v=144km/h=40m/s,火车全部通过桥梁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由v= 可知: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40s=1600m,
火车的长度:L车=s′﹣L桥=1600m﹣400m=12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火车的长度是1200m。
随堂练习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平均速度的计算
速度单位及换算
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速度的定义
表达式:
`
1
2
3
4
5
8
7
6
今日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