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2.6 戊戌变法
1895年春,北京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3月8日,全国各省举子入京参加会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这些举人为什么要公车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何为公车?
康有为(老师)
广东南海人,自幼饱读四书五经。
连续两次乡试失败。
1888年,《上清廷第一书》要求变法。
1891年,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著书立说。
1895年,鼓动举人公车上书。
梁启超(学生)
广东新会人,12岁考取秀才,17岁中举。
1890年会试失败。
1891年至1893年在万木草堂求学。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
(1873-1929)
2.发展:
(一)概况: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人士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1、学会:
2、报纸:
(二)作用:
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为百日维新奠定了基础。
康、梁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国闻报》(天津,严复),《时务报》(上海,梁启超《变法通议》)。
强学会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
P29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思考
1、主要宣传变法图强的观点。(实行资产阶级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2、推动了戊戌变法思想的广发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增强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国家政策。
1.背景:
(1)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
(2)康有为上书皇帝,呼吁变法救国。
(3)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时间:1898年6—9月
3.开始标志:
二、百日维新
领域
变法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4.内容:
5.性质:
结 局:戊戌政变
废除变法诏令
(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
改革触犯顽固派利益,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搜捕维新人士。
光绪被
囚于瀛台
谭嗣同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殉难画
如何看待谭嗣同的殉难?
用自己的死唤醒国人,激励更多的人探索救国之路,改变中国命运。
如欧阳予倩所言:“一班青年知识分子,因那一回政变的刺激,从桎梏zhì gù麻醉中觉醒过来,中国革命也就积极地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倘若那六君子不死,有许多人或者还会对由上而下的改革存着幻想。”
——蔡尚思 方行《谭嗣同全集》
甲午战败,加剧民族危机
背景
序幕:公车上书
发展:创会办报
高潮:百日维新
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过程
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