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氧气 课件(18页)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氧气 课件(18页)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9 17: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2.2 氧气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并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认识到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表达能力;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随身携带哪种气体?为什么?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三态变化:
氧气
气态(无色)
液态
固态
(淡蓝色)
(淡蓝色雪花状)
-218℃
-183℃
3、氧气(O2)的检验
助燃性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1.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氧气能支持燃烧。
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不同现象 相同现象
空气
氧气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点燃
文字表达式:
2.硫的燃烧
资料提示
【思考】实验时集气瓶底为什么放少量水?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与水蒸气结合会生成酸雨,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木炭的燃烧
不同现象 相同现象
空气
氧气
发出红光
发出白光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热量
木炭
文字表达式: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点燃
现象
空气
氧气
只红热,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丝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点燃
4.铁丝的燃烧
讨论
1、铁丝使用前为什么需要用砂纸打磨?
除锈。
2、实验中为什么将铁丝应绕成螺旋状?
增大受热面积,聚集热量。
3、铁丝下端应系一根火柴,目的是什么?
引燃铁丝。
4、集气瓶中要预先加入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沙目的是什么?
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何不同?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C.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B
B
2、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
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
B、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 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D.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3、证明集气瓶里盛的是氧气,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测定密度,若密度大于空气的是氧气
C、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D、放入发红的木炭后加入澄清石灰水,
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一瓶一定是氧气
C
谈谈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