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4~5节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4~5节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9 15:30: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4~5节测试卷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得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是几位同学有关温度的争议,其中正确的是......(▲)
A.感觉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感觉不冷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B.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
C.井水在冬天温度高,在夏天温度低,这就是所谓的“冬暖夏凉”
D.在同一环境中的铁比木头温度低
【答案】B
【解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人们对冷热的主观感受有时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温度物理意义及测量必要性的认识,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详解】A、人们对冷热的主观感受有时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人感觉冷时,温度不一定低;感觉不冷时温度不一定高。故A错误;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故B正确;
井水常年温度变化较小,冬天由于环境温度低,所以我们感觉井水温度高;相反,夏季由于环境温度高,所以我们感觉井水温度低。故C错误;
D、在同一环境中的铁和木头的冷热程度,也就是温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2.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一颗围绕恒星开普勒452运行的行星。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0.98,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活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画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
A.建立假设 B.合作与交流 C.提出问题 D.检验与评价
【答案】A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科学家发现一颗围绕恒星开普勒452运行的行星,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为0.98,划线部分是对此行星特征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所以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建立假设,提出猜想环节。
故选:A
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B.只要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水中就行
C.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垂直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水中,稍候一会儿,然后从液体中取出读数
【答案】A
【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详解】A、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此选项正确;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此选项错误;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此选项错误;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此选项错误。
故选:A
4.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5.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答案】A
【解析】根据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了解来作答,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于温度的感性认识,是一道基础题;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详解】A、正常人的体温是37℃左右,高烧病人的体温可以达到40℃,故A符合实际;
水的凝固点是0℃,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故B不符合实际;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为100℃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应该在0℃或0℃以上,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6.体温计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只有35℃到42℃
C.体温计的玻璃泡附近有一段弯曲的细管 D.体温计比较短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略
7.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需掌握: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详解】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错误;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错误;
C、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此选项错误;
D、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上,示数为32℃,此选项正确;
故选:D
8.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支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此温度计不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靠气体作为膨胀物质,液体的受热膨胀忽略不计。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气体温度计的原理,膨胀物质不是液体,而是气体,依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详解】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细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管中的液面上升;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
故选:A
9.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答案】A
【解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在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时,液柱变化越大,读数也越精止确。
【分析】液体温度计的玻璃泡容积越大,内径越小,分度值距离越长,测量越准确。
【详解】(1)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
(2)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所以三支温度计相近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甲最长,乙次之、丙最短。
故选:A
10.下面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应为.......(▲)
①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③取出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⑥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①⑤⑥③ C.④②①⑤③⑥ D.②①③⑥⑤④
【答案】B
【解析】温度计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仪器,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步骤、读数要求等方面的问题。
【分析】【详解】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该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④,再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②,再让温度计液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①,再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⑤,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⑥,最后取出温度计③。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15℃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80℃这一刻度时,温度计读数表示的是......(▲)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略
12.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所给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提出问题。在依据情景提出问题时,首先要找出情景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要找出问题与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关系,提出较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分析】此类问题是考查对实验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首个重要环节,也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所给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提出问题。在依据情景提出问题时,首先要找出情景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要找出问题与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关系,提出较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这一情景中提出的问题是“石墨烯为什么很薄?”的问题,选项A只是问题的简单重复,没有提出探究的侧重点,所以选项A没有探究价值;
BC.因石墨烯材料已经研究并教授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还知道石墨烯是人类发现的准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因此问题“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的探究意义不大;所以选项B、C没的有探究价值;
我们虽知道石墨烯是人类至今发现强度最高的材料,但引起强度最强的因素不知道,所以“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的探究较有价值。
故选:D
13.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分析】此题考查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读数和根据测量对象进行选择,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其中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有一定的难度。
【详解】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要稍候一会儿,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可以离开液体,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平齐,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要求。
故选:C
14.2020年2月下旬,全国部分省市的部分企业、工厂开始复工,为做好新冠肺炎防控,职工的体温检测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以下有关体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个人,测量不同的位置,体温有所不同,口温的正常范围比腋温高
B.企业的安保人员一般用测温枪测量员工体温,而不用水银体温计,因为测温枪便携、测温时间短、不接触人体,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C.测温枪又称为“红外测温仪”或“激光温度计”,它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为它是个接收器,人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外辐射能量,而测温枪的作用就是接收你身体某区域的辐射能量
D.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5∽42℃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同一个人,测量不同的位置,体温有所不同,腋温正常值为36-37℃,口温正常值为36.3-37.2℃,口温的正常范围比腋温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企业的安保人员一般用测温枪测量员工体温,而不用水银体温计,因为测温枪便携、测温时间短、不接触人体,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测温枪又称为“红外测温仪”或“激光温度计”,它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为它是个接收器,人的身体无时无刻都在向外辐射能量,而测温枪的作用就是接收你身体某区域的辐射能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不是35.5-42℃,是35-42℃,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又用该体温计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39.6℃,丙为39.6℃,则......(▲)
A.只有甲的正确 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 D.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16.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两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根据晶体凝固(熔化)特点,凝固(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可判断。
【分析】凝固(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典型特征。
【详解】冰的熔点是0℃,水凝固(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是0℃,两者温度相同。
故选:C
17.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
A.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B.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他的体温在37.5℃至39.5℃之间 D.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答案】A
【解析】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等于或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温度计正确使用,以及使用体温计时的注意事项---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
【详解】用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他的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7.5℃,
故选:A
18.小梅家有一批郁金香盆栽,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答案】A
【解析】实验结果与假说不符,说明假说不恰当,应该修改假说,重新进行实验。
【分析】【详解】略
19.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则示数是......(▲)
A.0℃ B.2℃ C.4℃ D.6℃
【答案】C
【解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再难的题也有一定的解题规律。首先分析真正的温度差是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100℃减去热水的真实温度50℃为50℃,而错误的温度差为96℃减去50℃为46℃,假设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则为46格,也就是一大格表示C,这是第一点。
其次要分析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100℃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的温度差为100℃,而每一大格表示C,则需要100℃÷C=92格,这是第二点。
再次,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之间有92格,而错误的读数是一格表示1℃,这样,92格就是92℃,可以计算错误的温度值为96℃-92℃=4℃。
【分析】此题考查温度计错误读数的矫正,该题有一定的难度,需同学们有较强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各个学科的相互联系。
【详解】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100℃-50℃=50℃
2、错误的温度差为:96℃-50℃=46℃
3、假如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则46℃需46格,它表示的真正温度差为50℃,也就是一大格表示C
4、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0℃-0℃=100℃
5、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100℃÷C=92格
6、温度计的错误读数为:96℃-92℃=4℃
故选:C
20.为了研究维生素对蟑螂生长的影响,下列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从20只蟑螂中,选出两只相似的蟑螂,一只作为实验组,一只作为对照组
B.将20只蟑螂放在一组,先进行实验处理,然后恢复原状观察
C.选相似度高的20只蟑螂,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一组作为对照组
D.实验组的蟑螂喂食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对照组的蟑螂喂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答案】C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分组要求。
【详解】从20个蟑螂中,选出两个相似的蟑螂,一个作为实验组,一个作为对照组,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A错误;
将20个蟑螂放在一组,先进行实验处理,然后恢复原状观察,无对照实验,B错误;
选相似度高的20个蟑螂,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一组作为对照组,符合实验要求,C正确;
D、实验组的蟑螂喂食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对照组的蟑螂喂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变量不唯一,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物体的 ▲ 称为温度,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 ▲ 原理制成的。
【答案】冷热程度 热胀冷缩
【解析】根据对温度概念、单位、液体温度计测量原理的掌握作答。
【分析】此题考查了温度的概念、单位及温度计测温原理,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详解】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冷热程度 热胀冷缩
22.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 ▲ 的温度定为0℃, ▲ 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答案】冰水混合物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解析】【分析】【详解】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23.如图中,图甲温度计读数是 ▲ ,图乙温度计读数是 ▲ 。
【答案】-23℃ 25℃
【解析】先根据温度计的刻度值变大的方向判断温度值是零上还是零下;由图可知,甲图中越往下刻度数字越大,所以是零下的温度,乙图的规律与甲图相反,是零上的温度;然后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最后根据液柱所对的刻度线读出相应的示数,记录的结果要加上单位。
【分析】本题侧重考查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从以下2个方向(【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培养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能力。
【详解】甲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3℃,读作零下23摄氏度;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5℃,读作25摄氏度。
故答案为:-23℃ 25℃
24.人体正常体温为 ▲ ℃,一般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用两支准确完好的体温计同时测同一病人的体温,一支读数为38℃,另一支读数为39.2℃,该病人的体温不超过 ▲ ℃,造成两支体温计读数不同的原因是 ▲ 。
【答案】37 35∽42 38 用前没有甩几下
【解析】【分析】【详解】略
25.小王拿了一支读数为36℃的体温计,用口吹玻璃泡测体温,结果读数不变,他以为体温计坏了,就把它插到一杯热水中,一会儿“嘭”的一声炸了。小王的错误操作有:
(1) ▲ 。
(2) ▲ 。
(3) ▲ 。
【答案】(1)体温计在使用前没有用力的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2)体温计测量超过测量范围的热水的温度
(3)用嘴吹玻璃泡
【解析】(1)体温计使用前需用力向下甩;
(2)不要超过体温计的量程。所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大值时,容易涨破温度计,低于温度计的最小值时,不能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一般放在腋窝下。
【分析】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使用,是一道基础题。
【详解】(1)体温计在使用前没有用力的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2)体温计不应该测量热水的温度,热水温度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
(3)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一般放在腋窝下,若用嘴吹温度的玻璃泡,吹玻璃泡会使温度下降,但体温计的示数不会下降。
故答案为:(1)体温计在使用前没有用力的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2)体温计测量超过测量范围的热水的温度
(3)用嘴吹玻璃泡
26.某些国家,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除使用摄氏度温标外还沿用另一种温标-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细心的小科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
t(℃) -5 0 5 10 15 20 25
T(℉) 23 32 41 50 ▲ 68 77
(1)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 ▲ 。
(2)某日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86℉,回到北京温度为20℃,两地温差 ▲ ℃。
【答案】(1)59℉ (2)10℃
【解析】(1)由数据知,当摄氏温度每次增加5℃,华氏温度每次就增加9℉,由此填上空缺的温度数值;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分析】此题考查了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关系及温度计的读数,属于基本规律和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
摄氏温度每增加5℃,华氏温度就增加9℉,所以华氏温度应该补充的数值是50℉+9℉=59℉;
摄氏温度每增加5℃,华氏温度就增加9℉,所以华氏温度应该补充的数值是77℉+9℉=86°,摄氏温度为25℃+5℃=30℃,所两地温差为30℃-20℃=10℃,
故答案为:(1)59℉ (2)10℃
三、科学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0分)
27.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 ▲ 。
(2)进行实验:取十盆大小、长势相似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 。
(3)(3分)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察到的现象应是 ▲ 。
【答案】(1)菊花开花与日照长短有关系
(2)日照长短
(3)日照时间短的菊花全部开花,日照时间长的菊花不开花
【解析】此题考查对照实验的概念。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
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分析】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详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日照长短不同造成的。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两个实验中,如果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则这两个实验就成为对照实验。故本实验的变量为光照。
(3)菊花的开放与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只有光照短到某一特定的数值时,菊花才开放。放在日照时间短的菊花全部开花,日照时间长的菊花不开花
故答案为:(1)菊花开花与日照长短有关系
(2)日照长短
(3)日照时间短的菊花全部开花,日照时间长的菊花不开花
28.李刚家里买了一个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开水多少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①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的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②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③第三次在保温瓶内装满初温是t℃的开水,重复前两次做法。
这样从三次的实验记录中,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你从他的实验可知,他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 ▲ 。由于影响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的因素除了保温瓶的型号外,开水
的 ▲ 、环境的温度、观察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其保温性能,因此,这些因素应加以控制;应观察的量是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开水的 ▲ 。
【答案】体积 初温 温度
【解析】根据实验的步骤,判定李刚在实验中控制的量和改变的量,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改变一个的同时一定控制好其它的物理量。
【详解】由李刚设计的实验步骤可知,李刚在实验中逐渐增加保温瓶中水的体积,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来判定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由于影响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的因素除了开水的体积(或质量)外,保温瓶的型号,开水的初始温度,环境的温度,都会影响其保温性能,因此,这些因素应加以控制,应观察的量是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开水的温度,温度变化越大,保温性能越差。
故答案为:体积 初始温度 温度
29.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三位同学在每次实验中都测量单摆来回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同 学 甲 乙 丙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L(米)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80 1.00 1.20
m(克) 30 40 50 30 30 30 30 40 50
θ(度) 4 4 4 3 4 5 4 4 4
30T(秒) 60 60 60 60 60 60 54 60 66
(1)(3分)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
(2)甲同学在探究前提出的假设是? ▲ 。
(3)要完成上述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刻度尺和 ▲ ;三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可能是 ▲ (填“1分米”“1厘米”或“1毫米”)。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 。
(5)分析实验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当摆长为1.00米时,单摆的摆动周期是 ▲ 。
(6)摆钟是利用单摆原理制成的计时工具,当摆钟变快时,要调准它,应将单摆的摆长(l)适当调 ▲ 。(填“长”或“短”)
(7)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然后再去求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采用了 ▲ (填“累积法”或“转换法”)。
【答案】(1)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2)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有关
(3)秒表 1分米
(4)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动角度无关
(5)2秒 (6)长 (7)累积法
【解析】【分析】【详解】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4~5节测试卷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得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是几位同学有关温度的争议,其中正确的是......( )
A.感觉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感觉不冷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B.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
C.井水在冬天温度高,在夏天温度低,这就是所谓的“冬暖夏凉”
D.在同一环境中的铁比木头温度低
2.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一颗围绕恒星开普勒452运行的行星。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0.98,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活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画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 )
A.建立假设 B.合作与交流 C.提出问题 D.检验与评价
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B.只要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水中就行
C.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垂直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水中,稍候一会儿,然后从液体中取出读数
4.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6.体温计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只有35℃到42℃
C.体温计的玻璃泡附近有一段弯曲的细管 D.体温计比较短
7.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8.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支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9.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
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10.下面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应为.......( )
①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③取出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⑥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①⑤⑥③ C.④②①⑤③⑥ D.②①③⑥⑤④
11.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15℃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80℃这一刻度时,温度计读数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12.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13.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20年2月下旬,全国部分省市的部分企业、工厂开始复工,为做好新冠肺炎防控,职工的体温检测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以下有关体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个人,测量不同的位置,体温有所不同,口温的正常范围比腋温高
B.企业的安保人员一般用测温枪测量员工体温,而不用水银体温计,因为测温枪便携、测温时间短、不接触人体,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C.测温枪又称为“红外测温仪”或“激光温度计”,它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为它是个接收器,人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外辐射能量,而测温枪的作用就是接收你身体某区域的辐射能量
D.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5∽42℃
15.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又用该体温计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39.6℃,丙为39.6℃,则......( )
A.只有甲的正确 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 D.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
16.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两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17.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 )
A.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B.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他的体温在37.5℃至39.5℃之间 D.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18.小梅家有一批郁金香盆栽,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19.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则示数是......( )
A.0℃ B.2℃ C.4℃ D.6℃
20.为了研究维生素对蟑螂生长的影响,下列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从20只蟑螂中,选出两只相似的蟑螂,一只作为实验组,一只作为对照组
B.将20只蟑螂放在一组,先进行实验处理,然后恢复原状观察
C.选相似度高的20只蟑螂,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一组作为对照组
D.实验组的蟑螂喂食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对照组的蟑螂喂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物体的 称为温度,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
22.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 的温度定为0℃, 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3.如图中,图甲温度计读数是 ,图乙温度计读数是 。
24.人体正常体温为 ℃,一般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用两支准确完好的体温计同时测同一病人的体温,一支读数为38℃,另一支读数为39.2℃,该病人的体温不超过 ℃,造成两支体温计读数不同的原因是 。
25.小王拿了一支读数为36℃的体温计,用口吹玻璃泡测体温,结果读数不变,他以为体温计坏了,就把它插到一杯热水中,一会儿“嘭”的一声炸了。小王的错误操作有:
(1) 。
(2) 。
(3) 。
26.某些国家,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除使用摄氏度温标外还沿用另一种温标-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细心的小科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
t(℃) -5 0 5 10 15 20 25
T(℉) 23 32 41 50 68 77
(1)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 。
(2)某日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86℉,回到北京温度为20℃,两地温差 ℃。
三、科学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0分)
27.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 。
(2)进行实验:取十盆大小、长势相似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
(3)(3分)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察到的现象应是 。
28.李刚家里买了一个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开水多少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①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的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②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③第三次在保温瓶内装满初温是t℃的开水,重复前两次做法。
这样从三次的实验记录中,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你从他的实验可知,他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 。由于影响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的因素除了保温瓶的型号外,开水
的 、环境的温度、观察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其保温性能,因此,这些因素应加以控制;应观察的量是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开水的 。
29.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三位同学在每次实验中都测量单摆来回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同 学 甲 乙 丙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L(米)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80 1.00 1.20
m(克) 30 40 50 30 30 30 30 40 50
θ(度) 4 4 4 3 4 5 4 4 4
30T(秒) 60 60 60 60 60 60 54 60 66
(1)(3分)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甲同学在探究前提出的假设是? 。
(3)要完成上述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刻度尺和 ;三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可能是 (填“1分米”“1厘米”或“1毫米”)。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
(5)分析实验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当摆长为1.00米时,单摆的摆动周期是 。
(6)摆钟是利用单摆原理制成的计时工具,当摆钟变快时,要调准它,应将单摆的摆长(l)适当调 。(填“长”或“短”)
(7)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然后再去求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采用了 (填“累积法”或“转换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