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课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课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08 16:14:1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浈江期末)下列数字中,单位应该是cm的是(  )
A.手掌的宽度约为10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2.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步行速度约为1m/s
C.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3.下列物体长度的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
A.小明身高约1.6mm B.一根新铅笔长17cm
C.手指甲宽约10nm D.学校的课桌高为80dm
4.(2019八上·临沂月考)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工件的长度,将其一端与10 cm处的刻度线对准,另一端恰好与24cm的刻度线对齐,此工件的长度应记为(  )
A.14cm B.14.00cm C.0.14m D.0.140m
5.(2021八上·龙凤期中)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22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5.15厘米 B.5.13厘米 C.5.127厘米 D.5.12厘米
6.(2021八上·永年期中)小明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  )
A. 皮卷尺 B. 学生直尺
C. 7.5米钢卷尺 D. 游标卡尺
7.(2021八上·尚志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学生刻度尺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2.15cm B.1.15cm C. D.
8.(2021八上·金牛期末)如图。用一木质刻度尺测量物体边长,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1八上·丰润期中)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C.零刻度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正确测出物体长度
D.只要严格按要求操作,且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就可以减小误差
10.(2021八上·宝安期末)本学期,你平均每天完成物理书面作业的时长是(  )
A.1小时以上 B.30-60分钟 C.20-30分钟 D.20分钟以下
11.(2021八上·亳州月考)物理学中“质量、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即将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质量、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作出大致的估计。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
A.1min B.4s C.2s D.0.5s
12.(2020八上·横县期中)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大约是(  )
A.90s B.90h C.90ms D.90min
13.(2021八上·钦北期末)下面有关误差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14.(2021八上·罗湖期末)生活中经常要测量,测量的结果会产生误差,误差会影响测量精度。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15.(2021八上·桂平期中)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误差就是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错误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消除误差
二、填空题
16.(2021八上·桂平期中)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停表的示数为   s。
17.(2021八上·环江期中)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精密定量的科学,常需要进行测量。
(1)如图所示,是常用机械手表的表盘,这种手表的分度值是   ,某次物理实验从9点整开始,结束实验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则实验进行了   s;
(2)如图所示小军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   ,物体的长度为   cm。
18.(2021八上·东台月考)一只小蚂蚁沿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匀速直线爬行,小明用秒表和刻度尺分别测出蚂蚁爬行的时间和距离,如图甲、乙所示,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   s,爬行的距离为   cm。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A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m,B不符合题意;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C不符合题意;
D.小明身高约为1.68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填写合理单位。
2.【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B符合题意;
C、100m短跑成绩约为15s左右,C不符合题意;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100m短跑成绩约为15s左右,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3.【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分析】一般中学生的身高为1.60m,A中数据太小;手指甲宽约10mm,C中数据太小;学校的课桌高为80cm,D中数据过大;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B正确。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一些熟悉物体的长度。
4.【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L=24.00﹣10.00=14.00cm,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5.【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5.22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13厘米,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去掉错误的数据,求平均值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 皮卷尺,量程和精确度都合适,而且易弯曲,便于测量腰围,A符合题意;
B. 学生直尺,量程太小,而且不易弯曲,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B不符合题意;
C.7.5米钢卷尺,量程太大,精确度不高,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C不符合题意;
D.游标卡尺量程太小,精确度太高,而且不易弯曲,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刻度尺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时一定要认清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这样才能进行正确测量;测量学生的腰围时对刻度尺的精确度要求不高,要根据这一高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7.【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一端和1.00cm刻度线对齐,一端的读数为2.15cm,测量结果为2.15cm-1.00cm=1.15cm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为1.15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即可,注意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未放正,B不符合题意;
C.零刻线未与物体起始段对齐,C不符合题意;
D.零刻线与物体起始段对齐,刻度尺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必须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不能歪斜。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零刻度已磨损的刻度尺测出物体长度时,选用其他清晰地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最后的读数减去物体前端对齐的刻度读数,即为物体的长度。C错误,符合题意;
D.只要严格按要求操作,且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就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注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10.【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物理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20~30分钟内可完成。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及数据大小进行估测。
11.【答案】D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 课桌高度大约高70cm,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大概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即约1s.
故选D。
【分析】对一些不太熟悉的物理量估算,可以根据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物理量对比进行估算。
12.【答案】D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大约是90min,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的时间,结合实际情况解答。
13.【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错误是实验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A不符合题意;
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B不符合题意;
C.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C不符合题意;
D.选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4.【答案】B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误差是正确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偏差,不是差错,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读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说明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B符合题意;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塑料尺每个小格的长度变大,测量结果偏小,C不符合题意;
D.每个实验都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5.【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准确程度不同,误差的大小则不同,A符合题意;
B.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故误差不同于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不符合题意;
D.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可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误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6.【答案】1.50;228.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l=6.50cm﹣5.00cm=1.50cm
由图知,停表的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到4min之间,偏向4min,所以分针示数为3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8.7s,秒针示数为48.7s;所以该机械停表读数为3min48.7s=228.7s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停表的中间的小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7.【答案】(1)1s;280
(2)B;3.4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机械手表的表盘,一圈60s,平均分成了60格,故一格为1s;某次物理实验从9点整开始,结束实验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一共经过4min40s,故为280s。
(2)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该紧贴被测物体,B刻度尺正确;如图,分度值为0.1cm,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读数为3.40cm。
【分析】(1)两相邻刻度线之间的最小值,即为手表的分度值;读出结束实验时,手表的时刻,与实验开始时时刻差即为实验进行的时间。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值读数时,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注意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
18.【答案】247.5;99.0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4min,分针没有过半,因此秒针指示的示数为7.5s,故停表的示数为
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247.5s。
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分度值为1mm,故蜗牛爬行的距离为99.00cm。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从0开始,直接读出长度。
停表的秒针转动一圈,分针转动一个小格,故停表的读数=分针所指示的示数×60s+秒针所指示的读数。
蜗牛爬行的速度根据公式v=可以计算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浈江期末)下列数字中,单位应该是cm的是(  )
A.手掌的宽度约为10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A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m,B不符合题意;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C不符合题意;
D.小明身高约为1.68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填写合理单位。
2.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步行速度约为1m/s
C.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B符合题意;
C、100m短跑成绩约为15s左右,C不符合题意;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100m短跑成绩约为15s左右,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3.下列物体长度的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
A.小明身高约1.6mm B.一根新铅笔长17cm
C.手指甲宽约10nm D.学校的课桌高为80d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分析】一般中学生的身高为1.60m,A中数据太小;手指甲宽约10mm,C中数据太小;学校的课桌高为80cm,D中数据过大;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B正确。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一些熟悉物体的长度。
4.(2019八上·临沂月考)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工件的长度,将其一端与10 cm处的刻度线对准,另一端恰好与24cm的刻度线对齐,此工件的长度应记为(  )
A.14cm B.14.00cm C.0.14m D.0.140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L=24.00﹣10.00=14.00cm,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5.(2021八上·龙凤期中)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22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5.15厘米 B.5.13厘米 C.5.127厘米 D.5.12厘米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5.22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13厘米,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去掉错误的数据,求平均值即可。
6.(2021八上·永年期中)小明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  )
A. 皮卷尺 B. 学生直尺
C. 7.5米钢卷尺 D. 游标卡尺
【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 皮卷尺,量程和精确度都合适,而且易弯曲,便于测量腰围,A符合题意;
B. 学生直尺,量程太小,而且不易弯曲,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B不符合题意;
C.7.5米钢卷尺,量程太大,精确度不高,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C不符合题意;
D.游标卡尺量程太小,精确度太高,而且不易弯曲,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刻度尺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时一定要认清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这样才能进行正确测量;测量学生的腰围时对刻度尺的精确度要求不高,要根据这一高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7.(2021八上·尚志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学生刻度尺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2.15cm B.1.15cm C. D.
【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一端和1.00cm刻度线对齐,一端的读数为2.15cm,测量结果为2.15cm-1.00cm=1.15cm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为1.15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即可,注意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2021八上·金牛期末)如图。用一木质刻度尺测量物体边长,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未放正,B不符合题意;
C.零刻线未与物体起始段对齐,C不符合题意;
D.零刻线与物体起始段对齐,刻度尺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9.(2021八上·丰润期中)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C.零刻度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正确测出物体长度
D.只要严格按要求操作,且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就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必须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不能歪斜。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零刻度已磨损的刻度尺测出物体长度时,选用其他清晰地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最后的读数减去物体前端对齐的刻度读数,即为物体的长度。C错误,符合题意;
D.只要严格按要求操作,且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就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注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10.(2021八上·宝安期末)本学期,你平均每天完成物理书面作业的时长是(  )
A.1小时以上 B.30-60分钟 C.20-30分钟 D.20分钟以下
【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物理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20~30分钟内可完成。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及数据大小进行估测。
11.(2021八上·亳州月考)物理学中“质量、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即将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质量、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作出大致的估计。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
A.1min B.4s C.2s D.0.5s
【答案】D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 课桌高度大约高70cm,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大概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即约1s.
故选D。
【分析】对一些不太熟悉的物理量估算,可以根据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物理量对比进行估算。
12.(2020八上·横县期中)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大约是(  )
A.90s B.90h C.90ms D.90min
【答案】D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大约是90min,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的时间,结合实际情况解答。
13.(2021八上·钦北期末)下面有关误差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错误是实验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A不符合题意;
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B不符合题意;
C.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C不符合题意;
D.选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4.(2021八上·罗湖期末)生活中经常要测量,测量的结果会产生误差,误差会影响测量精度。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B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误差是正确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偏差,不是差错,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读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说明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B符合题意;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塑料尺每个小格的长度变大,测量结果偏小,C不符合题意;
D.每个实验都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5.(2021八上·桂平期中)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误差就是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错误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消除误差
【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准确程度不同,误差的大小则不同,A符合题意;
B.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故误差不同于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不符合题意;
D.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可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误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填空题
16.(2021八上·桂平期中)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停表的示数为   s。
【答案】1.50;228.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l=6.50cm﹣5.00cm=1.50cm
由图知,停表的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到4min之间,偏向4min,所以分针示数为3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8.7s,秒针示数为48.7s;所以该机械停表读数为3min48.7s=228.7s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停表的中间的小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7.(2021八上·环江期中)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精密定量的科学,常需要进行测量。
(1)如图所示,是常用机械手表的表盘,这种手表的分度值是   ,某次物理实验从9点整开始,结束实验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则实验进行了   s;
(2)如图所示小军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   ,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1)1s;280
(2)B;3.4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机械手表的表盘,一圈60s,平均分成了60格,故一格为1s;某次物理实验从9点整开始,结束实验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一共经过4min40s,故为280s。
(2)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该紧贴被测物体,B刻度尺正确;如图,分度值为0.1cm,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读数为3.40cm。
【分析】(1)两相邻刻度线之间的最小值,即为手表的分度值;读出结束实验时,手表的时刻,与实验开始时时刻差即为实验进行的时间。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值读数时,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注意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
18.(2021八上·东台月考)一只小蚂蚁沿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匀速直线爬行,小明用秒表和刻度尺分别测出蚂蚁爬行的时间和距离,如图甲、乙所示,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   s,爬行的距离为   cm。
【答案】247.5;99.0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4min,分针没有过半,因此秒针指示的示数为7.5s,故停表的示数为
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247.5s。
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分度值为1mm,故蜗牛爬行的距离为99.00cm。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从0开始,直接读出长度。
停表的秒针转动一圈,分针转动一个小格,故停表的读数=分针所指示的示数×60s+秒针所指示的读数。
蜗牛爬行的速度根据公式v=可以计算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