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过关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成华期末)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A.万里长城全长约670m B.一本物理书长2.67cm
C.一元硬币的直径为18.0dm D.一位同学的身高约165c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km,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本物理书长2.67dm,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元硬币的直径为18.0mm,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位同学的身高约165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2021八上·天河期末)如图,中学生的手掌长度约为( )
A.15m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中学生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手掌的长度比宽度稍大一些,大约是15cm,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3.(2021八上·徐闻期中)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6.3km=6.3km×1000m=6300m B.6.3km=6.3×1000m=6300m
C.6.3km=6.3km×1000=6300m D.6.3km=6.3×1000=6300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6.3×1000m,A不符合题意;
B.进率及换算过程均正确,B符合题意;
C.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6.3×1000m,C不符合题意;
D.换算过程错误,缺少单位,应该是6.3×1000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解答。
4.(2021八上·河西期中)学校后勤老师计划给教室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适合的是( )
A.甲图: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5cm的直尺
B.乙图:分度值为1mm,量程为2 m的钢卷尺
C.丙图: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皮卷尺
D.丁图:分度值为0.05 mm,量程为200mm的游标卡尺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5cm的直尺,分度值大小合适,但量程偏小,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尺寸,A不符合题意;
B.分度值为1mm,量程为2m的钢卷尺,分度值足够小,精确度足够,量程也足够大,用来测窗框尺寸最适合,B符合题意;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皮卷尺,分度值偏大,不够精确,量程也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尺寸,C不符合题意;
D.分度值为0.05 mm,量程为200mm的游标卡尺,分度值和量程都偏小,不适合用来测量窗框尺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理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2021八上·东台月考)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图中物体的一端没有对齐零刻线且视线与尺面不垂直,B图中物体的一端没有对齐零刻线,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D图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逐项判断。
6.(2021八上·河西期中)如图所示,小程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应保持平行,不能歪斜,A不符合题意;
B.物体没有紧贴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紧靠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刻度尺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初始刻度值为1.00cm,末位刻度值为3.95cm,所以刻度尺的长度为
C符合题意;
D.物体左侧没有与0刻度或其它整格刻度线对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和被测物体平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测量时从某一整刻度开始。
7.(2020八上·宽城期末)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说过一句话:“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那么演奏国歌的时间大约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演奏国歌的时间为46s,约为50s。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时间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8.(2020八上·河池期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 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 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 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
【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较快速度读书,1min大约能读300个字,A不符合题意;
B、健康人的脉搏1min大约跳动70次,B符合题意;
C、人们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s~5s,C不符合题意;
D、正常骑自行车1min大约行驶150m~300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时间单位代表的时间长短的正确理解,解此类题目需要学生经常进行一些有关时间活动的测量,并记忆一些常见活动所用的时间。
9.(2020八上·高平期中)下列工具中,不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A. 螺旋测微器
B. 沙漏
C. 钟表
D. 日晷
【答案】A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螺旋测微器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沙漏、钟表、日晷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常见物理仪器的测量对象,判断即可。
10.(2021八上·江油期中)关于误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B.误差和错误可以互相转换,当误差较大时就是错误,当错误测量结果接近于真实值时就成了误差
C.误差是受测量仪器、测量手段和测量者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误差不可消除,但可以通过使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来减小误差
D.测量值有时候和真实值相同,这说明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A不符合题意;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测量者的估读也有差异,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故答案为: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即误差是不能避免的,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由前面解答可知,误差与错误是不同的,误差和错误不可以互相转换,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1mm或0.1cm;B;2.5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每大格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0.1cm。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B符合题意。
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所对刻度为2.50cm,则被测长度为2.50cm。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是分度值;读取刻度尺数值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2.(2021八上·钦北期末)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如下图所示是测量 的工具,其读数是 。
【答案】时间;110s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中的工具为停表,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1min与2min之间偏向2min,秒针指示的示数为50s,故停表的示数为1min50s,即110s。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3.(2021八上·肃州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 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 毫米。
【答案】0.5cm;2.30;23.4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得,刻度尺A的1cm被分为2格,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5cm。
刻度尺A测量时是从4.00cm(最后的那个零是估计值)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0cm,物体的长度为
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测量是从4.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4cm,物体的长度为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表示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4.(2021八上·金牛期末)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 (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图中测出硬币的直径为 cm。
【答案】μm(微米);1.2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最合适,70㎜等于7㎝,纸太厚,若70nm,1000张才70μm太薄了不符合实际。
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硬币从左侧刻度为8.00cm到右侧刻度为9.20cm,直径为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5.(2021八上·徐闻期中)王贤同学在某次测量中,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于16.45cm、16.43cm、16.55cm、16.44c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物体的长度最接近真实值是 。
【答案】16.55cm;16.44cm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6.55cm与其它数据相差太大,则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
为了减小误差,求三次正确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分析】多次测量长度时,差距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通过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0八上·洛宁期中)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甲、乙所示。
(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 cm。
(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3)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
【答案】(1)0~10
(2)乙
(3)3.8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即测量范围,故量程为0~10cm。
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待测物体需要紧靠刻度尺有刻度的这一边,故乙同学不正确。
分度值为0.1cm,一共38格,刻度尺需要估读,故读数为3.80cm。
【分析】根据刻度尺所能测量的最大值,判断量程;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线接近被测物体;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7.(2021八上·平遥期中)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
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
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
(1)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的两空中应分别写A: ;他做了三次实验,并分别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 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 mm。
实验序号 A 纸张的总厚度 一张纸的厚度L0/mm 平均值L/mm
1
2
3
【答案】(1)①(或③);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封底),记为L(或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2)纸的张数;0.087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 错误的步骤是①,因为封面比纸张后,故测量纸张的厚度时,需要去掉封面;故改进步骤为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封底),记为L。
错误步骤③错误之处为页与张的概念不同,一张有两页,故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2) 计算一张纸的厚度是总厚度除以纸张数,故需要记录纸的张数;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
【分析】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注意课本的页码数不是课本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将多次测量的纸的厚度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18.(2020八上·江阴月考)如图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选填“A”或“B”)。
A. B.
【答案】(1)1.55;0.1
(2)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5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cm﹣1.00cm=1.55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为 (D2﹣D1)。
故答案为:B。
【分析】(1)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可以测量圆的直径;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2)根据圆的内径和外径差计算总厚度,再除以个数,计算单个的厚度。
1 /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过关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成华期末)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A.万里长城全长约670m B.一本物理书长2.67cm
C.一元硬币的直径为18.0dm D.一位同学的身高约165cm
2.(2021八上·天河期末)如图,中学生的手掌长度约为( )
A.15m B. C. D.
3.(2021八上·徐闻期中)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6.3km=6.3km×1000m=6300m B.6.3km=6.3×1000m=6300m
C.6.3km=6.3km×1000=6300m D.6.3km=6.3×1000=6300m
4.(2021八上·河西期中)学校后勤老师计划给教室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适合的是( )
A.甲图: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5cm的直尺
B.乙图:分度值为1mm,量程为2 m的钢卷尺
C.丙图: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皮卷尺
D.丁图:分度值为0.05 mm,量程为200mm的游标卡尺
5.(2021八上·东台月考)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21八上·河西期中)如图所示,小程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0八上·宽城期末)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说过一句话:“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那么演奏国歌的时间大约为( )
A. B. C. D.
8.(2020八上·河池期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 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 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 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
9.(2020八上·高平期中)下列工具中,不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A. 螺旋测微器
B. 沙漏
C. 钟表
D. 日晷
10.(2021八上·江油期中)关于误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B.误差和错误可以互相转换,当误差较大时就是错误,当错误测量结果接近于真实值时就成了误差
C.误差是受测量仪器、测量手段和测量者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误差不可消除,但可以通过使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来减小误差
D.测量值有时候和真实值相同,这说明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12.(2021八上·钦北期末)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如下图所示是测量 的工具,其读数是 。
13.(2021八上·肃州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 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 毫米。
14.(2021八上·金牛期末)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 (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图中测出硬币的直径为 cm。
15.(2021八上·徐闻期中)王贤同学在某次测量中,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于16.45cm、16.43cm、16.55cm、16.44c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物体的长度最接近真实值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0八上·洛宁期中)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甲、乙所示。
(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 cm。
(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3)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
17.(2021八上·平遥期中)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
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
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
(1)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的两空中应分别写A: ;他做了三次实验,并分别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 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 mm。
实验序号 A 纸张的总厚度 一张纸的厚度L0/mm 平均值L/mm
1
2
3
18.(2020八上·江阴月考)如图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选填“A”或“B”)。
A. B.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km,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本物理书长2.67dm,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元硬币的直径为18.0mm,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位同学的身高约165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中学生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手掌的长度比宽度稍大一些,大约是15cm,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3.【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6.3×1000m,A不符合题意;
B.进率及换算过程均正确,B符合题意;
C.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6.3×1000m,C不符合题意;
D.换算过程错误,缺少单位,应该是6.3×1000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5cm的直尺,分度值大小合适,但量程偏小,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尺寸,A不符合题意;
B.分度值为1mm,量程为2m的钢卷尺,分度值足够小,精确度足够,量程也足够大,用来测窗框尺寸最适合,B符合题意;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皮卷尺,分度值偏大,不够精确,量程也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尺寸,C不符合题意;
D.分度值为0.05 mm,量程为200mm的游标卡尺,分度值和量程都偏小,不适合用来测量窗框尺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理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图中物体的一端没有对齐零刻线且视线与尺面不垂直,B图中物体的一端没有对齐零刻线,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D图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逐项判断。
6.【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应保持平行,不能歪斜,A不符合题意;
B.物体没有紧贴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紧靠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刻度尺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初始刻度值为1.00cm,末位刻度值为3.95cm,所以刻度尺的长度为
C符合题意;
D.物体左侧没有与0刻度或其它整格刻度线对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和被测物体平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测量时从某一整刻度开始。
7.【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演奏国歌的时间为46s,约为50s。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时间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较快速度读书,1min大约能读300个字,A不符合题意;
B、健康人的脉搏1min大约跳动70次,B符合题意;
C、人们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s~5s,C不符合题意;
D、正常骑自行车1min大约行驶150m~300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时间单位代表的时间长短的正确理解,解此类题目需要学生经常进行一些有关时间活动的测量,并记忆一些常见活动所用的时间。
9.【答案】A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螺旋测微器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沙漏、钟表、日晷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常见物理仪器的测量对象,判断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A不符合题意;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测量者的估读也有差异,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故答案为: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即误差是不能避免的,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由前面解答可知,误差与错误是不同的,误差和错误不可以互相转换,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1.【答案】1mm或0.1cm;B;2.5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每大格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0.1cm。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B符合题意。
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所对刻度为2.50cm,则被测长度为2.50cm。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是分度值;读取刻度尺数值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2.【答案】时间;110s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中的工具为停表,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1min与2min之间偏向2min,秒针指示的示数为50s,故停表的示数为1min50s,即110s。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3.【答案】0.5cm;2.30;23.4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得,刻度尺A的1cm被分为2格,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5cm。
刻度尺A测量时是从4.00cm(最后的那个零是估计值)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0cm,物体的长度为
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测量是从4.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4cm,物体的长度为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表示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4.【答案】μm(微米);1.2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最合适,70㎜等于7㎝,纸太厚,若70nm,1000张才70μm太薄了不符合实际。
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硬币从左侧刻度为8.00cm到右侧刻度为9.20cm,直径为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5.【答案】16.55cm;16.44cm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6.55cm与其它数据相差太大,则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
为了减小误差,求三次正确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分析】多次测量长度时,差距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通过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6.【答案】(1)0~10
(2)乙
(3)3.8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即测量范围,故量程为0~10cm。
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待测物体需要紧靠刻度尺有刻度的这一边,故乙同学不正确。
分度值为0.1cm,一共38格,刻度尺需要估读,故读数为3.80cm。
【分析】根据刻度尺所能测量的最大值,判断量程;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线接近被测物体;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7.【答案】(1)①(或③);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封底),记为L(或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2)纸的张数;0.087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 错误的步骤是①,因为封面比纸张后,故测量纸张的厚度时,需要去掉封面;故改进步骤为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封底),记为L。
错误步骤③错误之处为页与张的概念不同,一张有两页,故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2) 计算一张纸的厚度是总厚度除以纸张数,故需要记录纸的张数;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
【分析】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注意课本的页码数不是课本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将多次测量的纸的厚度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18.【答案】(1)1.55;0.1
(2)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5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cm﹣1.00cm=1.55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为 (D2﹣D1)。
故答案为:B。
【分析】(1)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可以测量圆的直径;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2)根据圆的内径和外径差计算总厚度,再除以个数,计算单个的厚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