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9 16: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
单元
2022.8.20
政治制度
HISTORY
选必修一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了解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旧知回顾:中华民国时期包括哪些政府?各自存在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初创共和
自主学习:依据课本第14页内容,归纳新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如何体现“共和”的?
政权名称开明宗义,叫“民国”;
国旗为五色旗,体现“五族共和” ;
以民国纪年取代年号纪年,否定君主专制。
令人诧异的是,这时绝大多数革命党人认为袁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只有他才能使国家免于内战及迫使清帝退位。孙中山并不主张妥协,但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只要能推翻清室,坚守共和原则,他并不在乎是由他还是由袁出任总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的原因有哪些?这为后来的政局变动埋下了哪些隐患?
原因:革命党人担心国家陷入内战;袁世凯手中实力远比革命党强大;需要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隐患:袁世凯可能会进行独裁统治。
(一)南京临时政府——初创共和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月11日颁布
(一)南京临时政府——初创共和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临时约法》为限制总统权力而进行的制度设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改总统共和制为议会共和制,参议院权力高于总统;
实行责任内阁制,将总统置于内阁的监督与约束之下。
实权总统?
虚位元首?
(二)北洋政府——破坏共和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对责任内阁的挑衅
材料:袁一旦当选临时大总统,便开始扭曲共和制度……总理唐绍仪是1872年赴美留学的幼童,他真诚地想将国家引向法治轨道,这明显与袁的野心抵牾。为了羞辱唐,袁未按照临时宪法关于命令须经总理副署的规定,便将直隶都督派往南京帮助遣散部队。1912年6月16日,唐与四名同盟会会员辞职,以示抗议。继任的总理是一名无能的外交官,前驻俄公使陆征祥。他缺乏政见,没有指导能力,从而遭到国会的弹劾。7月27日后,陆便以生病为托词不再办公。袁的亲信、内政部长赵秉钧此时充任代总理,9月24日赵又接任总理一职,赵的内阁不过是总统玩弄的一个傀儡。在五个月内,袁便成功地将『责任内阁』搞得混乱不堪。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度的表现。
破坏责任内阁制运行程序;任用亲信担任内阁总理。
根据《临时约法》,在政府成立后六个月内应举行国会的选举,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维护共和政体提供了机会:
(二)北洋政府——破坏共和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对政党政治的破坏
期望:
民国肇建,开放党禁,以议会为中心,一瞬间冒出几百个政党……国会伊始……各路人马都对政党政治信心满满……梁启超在1912年民国建立之初如此说:“我国非采政党内阁制,无以善治,此殆国中稍有识者所共喻。”不仅是责任内阁,而且是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内阁,成为民国初年……追求的目标。 ——许纪霖著:《家国天下》
依据材料思考民国初年人们对政党政治有何期望?
认为政党政治是实现社会治理、走向共和的必要途径。
特点:
依据历史纵横,思考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有何特点?
政党数量众多;
很多党派由旧势力演变而来;
党派间分歧较大。
(二)北洋政府——破坏共和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对政党政治的破坏
成果:
其结果是:在参议院总额274席中,国民党获得123席,占总额的44.9%……在众议员总额596席中,国民党获得269席,占总额的45.1%……这样,国民党占议员总数的45%以上,成了国会中第一大党……宋教仁更是喜出望外,认为由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和由他担任总理已成定局,国会制和政党政治从此在中国实施势成必然……
——钟德涛:《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与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结局:
1913年,袁世凯依照《临时约法》在全国实行选举。1月,国会两院选举结束,以同盟会为主干的国民党取得大胜。3月20日,宋教仁应袁世凯之邀从上海奔赴北京,在上海车站被刺杀,后送往医院不治身亡。
思考:宋案的发生反映了什么?民初的政党政治何以失败?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获得组阁的机会。。
宋教仁被刺杀,二次革命被镇压,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二)北洋政府——破坏共和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对政党政治的破坏
反思:
国民党在刚刚进行的国会选举中可是大胜啊,参众两院都取得多数席位,但为什么等到它真的准备反抗时,却一败涂地呢?……选国会议员的时候也是如此,那个时候,包括士绅在内的大多数人对国会议员究竟是干吗的并不清楚,此前选谘议局就不是太明白,现在选国会更是不知道。因此,选到最后选出的都是革命党,而这并不能说明革命党就那么得人心,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很得民心,尤其是当革命党跟帮会搅和到一起的时候,更是让很多人心生反感。所以,一旦袁大总统下了讨伐令,他们就如鸟兽散,崩溃了,根本没有力量。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政党竞争机制不完备;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南京国民政府——“假共和、真专制”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942年)委员长本人变得更专断,更难于接近,政府官员要见他得等几个星期……身为国民党的总裁,蒋介石实际上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可以操纵行政院,挟持立法院,绕过司法院,其实这些机构只是摆设。
——[美]布莱恩·克洛泽著,封长虹译:《蒋介石传》
依据图示和文字材料,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训政。
国民政府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建国精神,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为之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在当时多数国民党人的心目中,并无放弃政治独裁垄断之念,实行“宪政”,不过是换一种方式,以“选举之胜利”掌握政权,与西式民主的政党轮替执政并非一事。
——汪朝光 :《 “行宪”乱局与国民党统治的衰颓——以1948年“行宪国大”为中心的研究 》
(三)南京国民政府——“假共和、真专制”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行宪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给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
企图以“宪政”来争取民心,缓解军事、政治的压力。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旧知回顾:依据纲要上册所学和课本第16、17页内容,回顾中共在建国前创建过哪些形式的政权?
时期 政权名称 政权性质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民国边区政府
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工农民主专政
抗日民主政权
带有军事性质的过渡政权
(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探究: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中华民国边区政府”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陕甘宁边区政府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材料十一:在华中地区,实行“三三制”以后,原地方精英与新四军和抗日政权出现少见的融洽气氛,特别是一些被选进或者聘任为参议员和区代表的乡绅,表现出了空前的抗日热情,滨海县的参议长乡绅徐岫青,将自己的三个儿女都送到了新四军……有的乡绅甚至捐出自己的田产…一些本来就有武装的地方精英,也纷纷把武装交出来,归到新四军里。乡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减租减息的阻力也相应减小了。
——张鸣著:《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第17页“学思之窗”,对“三三制”原则进行简要评析。
原因: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需要。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协商民主,各阶层联合、全民参政。
意义:各阶层的关系更为融洽减少了抗日根据地政策执行的阻力;团结了抗日力量,抗日民主政权获得了更多的人力、物资支持,有利于夺取抗战胜利;从制度上保障了各阶层的民主权利,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大行政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设置的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区。六大行政区自1949年10月设立,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至1954年6月撤销。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依据课本第18课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依据课本梳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文革” 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和挫折;
1982年,通过新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依据课本梳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建立: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转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曲折:1966一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完善: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入宪: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
(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新中国建立前中共的制度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共和
北洋政府:破坏共和
南京国民政府:“假共和、真专制”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军事过渡政权
主要矛盾的变化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完善
注:本课件素材和设计思路参考了何成刚教授主编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丛书》以及园地钟明浩老师的课件,向著者表示感谢!本课件仅供各位老师参考使用,若有版权问题,告知后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