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二节《气候》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请欣赏
1.说一说我国的气候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我国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
教学目标
1. 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判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逐月分配图,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
区域认知
1.分析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形成原因。
2.分析归纳我国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通过对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
4.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综合思维能力
1.开展调查观测,认识自己生活地区的气温和降水规律。
2.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温度带以及气象灾害,认识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和减灾意识。
人地协调观
读一读
新知讲解
重点
难点
1.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2.归纳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1.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2.通过读图能分析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读一读
新知讲解
01
02
0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整体认知
新知讲解
活动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读图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地域差异。
(一)分析我国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新知讲解
读图分析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终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
气温低,降水少,垂直变化显著,温差大
描述我国的气候特征
新知讲解
分析归纳
气候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50度,热量差异大。
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离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大。
地形: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地势高—
寒冷,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影响气温、降水
形成我国气候特征
我国为什么形成这些复杂多样的气候
新知讲解
读图分析
展示地域差异
新知讲解
(二)分析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读图分析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新知讲解
(1)在图中勾画出1月0℃等温线,看一看它与哪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大致吻合。
(2)算一算,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分别约为多少?想一想,为什么中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3)读图2.13,说说哪些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哪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说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小组活动
新知讲解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
交流展示
冬季
(1)海口与漠河气温相差大约多少?
(2)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0℃等温线主要经过哪些地区?
(3)我国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漠河
-32℃
海口
18℃
50 ℃
淮河
0℃
秦岭
①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②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③1月0℃等温线大致延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纬度位置影响
新知讲解
展示交流
①估算我国7月平均气温超过16℃的地方占我国总面积的比例;
②说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
的特点。
三分之二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地形因素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
新知讲解
读图感知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方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新知讲解
合作交流
3.认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来划分的。
请你根据我国主要地形区,说说右图各热量带的大致分布。
新知讲解
读图分析
热量带 大 致 分 布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 带
黑龙江与内蒙古北部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西双版纳、雷州半岛、台湾省南部、海南省
新知讲解
读一读
热带
积温>8000℃
亚热带
4500~8000℃
暖温带
3400~4500℃
中温带
1600~3400℃
寒温带
<1600℃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新知讲解
读图分析
(三)分析我国降水分布规律
(1)读图,说说哪里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
(3)说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哪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800
东南沿海和西南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西部等
200
1600
400
秦岭-淮河
总体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新知讲解
拓展视野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被称为“中国雨极”。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在吐鲁番,常常见到一幢幢专门晾制葡萄干的“荫房”。在干旱少雨的气候下,葡萄挂在通风的室内就可以自然风干。
新知讲解
读图分析
①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
是 .
②读图说出我国分为哪4个干湿地区。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
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
半湿润地区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湿润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干燥
半干旱地区
1.认识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干湿地区 降水量范围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新知讲解
读图分析
800
200
1600
400
200 mm~400 mm
200 mm以下
800 mm以上
400 mm~800 mm
2.我国各干湿地区的降水量
新知讲解
读图交流
3.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地区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
东北山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新知讲解
拓展思考
我国东北三省东部为什么是湿润地区?
位置
地形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有冻土层,地表水难下渗
新知讲解
活动二.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认识我国季风气候的分布,并探究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
我国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 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由于 差异大,季风气候特别显著。
东
海陆热力性质
新知讲解
分析归纳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首先影响地区
冬季风
夏季风
西伯利亚、
蒙古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
西北、东北
东南、西南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北方地区
东南部沿海地区
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
新知讲解
读图分析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在我国受 影响明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其他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分界线
大
阴
贺
巴
冈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400mm
夏季风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
①我国地势: 。夏季温暖潮湿气流从 洋和 洋吹来,带来了 。东部季风区降水 。
②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大致从 向 递减,东部季风区的降水要比西部非季风区 。
新知讲解
归因探究
东南
西北
多
丰沛
太平
印度
降水
西高东低
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
新知讲解
知识之窗
每年6月上旬,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北上到长江中下游一带,与北方冷空气相遇,势均力敌,在这里形成1个月左右的连续性降水,适逢梅子黄熟之际,故称为“梅雨”。“梅雨”过后,这里天气晴朗干燥。由于烈日炎炎,沿江一带的城市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难怪古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呢 !
中国与世界上其他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
我国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高温,空气湿度大,大都十分闷热;降水集中于夏季。
在世界北纬15 °~30°的纬度带上,不少地区是沙漠,我国处于这一纬度带上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是“鱼米之乡”……
差异显著的同纬地区
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的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优点。
新知讲解
合作交流
交通
主食
出行
民居结构
粮食作物
(3)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季风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新知讲解
活动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我国灾害性天气种类
课堂练习
知识之窗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半干旱和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极其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当有大风刮过时,就会有大量沙尘被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 尘 暴
新知讲解
知识之窗
每年6—10月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会遇到台风袭击。台风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它聚集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中心附近的风速常超过每秒30米,经过之地,狂风暴雨,常形成洪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但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又常常能缓解当地的旱情。
台 风
新知讲解
知识之窗
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不同地区标准是有差异的。我国中央气象台规定: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5℃以下,且陆上伴有5~7级风,海上伴有6~8级风,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寒潮侵袭时,除有大幅度的降温外,还出现大风、风沙和降水等天气,常伴有霜冻,冬季还有结冰。
寒潮
新知讲解
交流展示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夏季风的进退推动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华南地区;
⊙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在江淮之间徘徊一月左右,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季节;
⊙七月,雨带开始向北推进,七、八月份到达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
⊙九月后迅速南下,退出大陆。
5月
6月
7、8月
9月
夏季风强,北洪南干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我国东部旱涝灾害的原因
新知讲解
案例探究
强降雨引发的自然灾害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当地多人遇难和失踪,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搜集资料,请你讲讲引发舟曲县泥石流的地形、天气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有哪些。
课堂总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
1.通过分析我国的气候类型得知我国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2.通过分析1月、7月气温分布图,我们学会了归纳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知道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通过分析知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我国有台风、沙尘暴等气象灾害。
板书设计
气候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五种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1月、7月气温分布特点
降水分布规律
我国温度带
干湿地区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冬、夏季风特点
季风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类型:台风、洪涝、寒潮等
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课堂检测—堂堂清
1.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
A.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B.长江 C.黄河 D.秦岭——淮河
2.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
A.秦岭——淮河 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长江 D.黄河
3.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别是( )
A.全国普遍高温 B.南北温差大 C.东西温差大
D.地势高的地方高温,地势低的地方低温
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是( )
A.南多北少 B.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C.西多东少 D.由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逐渐减少
D
A
做一做
A
B
课堂检测—堂堂清
5.寒假中,小华坐火车回家,到家时原来的空旅行袋装满了他一路上脱下来的衣服,那么小华回家的路线应该是( )
A.哈尔滨——广州 B.上海——南京 C.长沙——北京 D.武汉——兰州
6.秦岭淮河以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平均气温低于0° B.暖温带
C.有河流冬季结冰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7.下列地区与温度带、干湿区对应正确的是( )
A.新疆南部——暖温带——半湿润区 B.广东省——亚热带——湿润区
C.济南——中温带——半湿润区 D.北京市——中温带——半湿润区
A
D
B
课堂检测—堂堂清
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中山脉大致与我国1月份
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
A.20℃等温线 B.0 ℃等温线
C. 10℃等温线 D. -4℃等温线
9.图中山脉南北两侧的温度带分别是( )
A.中温带,暖温带 B.亚热带,暖温带
C.亚热带,热带 D.寒温带,中温带
B
B
作业布置
1.制作一张关于本节课《气候》的思维导图。
2.进行社会调查,记录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地区以及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有哪些气象灾害,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做一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