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给出的数据,是准确数的是( ).
A.我国的国土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B.某本书246页
C.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4 ℃ D.半径为20米的圆的面积为628平方米
2.下列叙述中,出现近似数的是( ).
A.七年级(1)班有45名学生 B.小航买了12支笔
C.格格买玩具花了298元 D.小红的体重为46千克
3.张华用最小刻度单位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本书的长度,他量得的数据是9.58 cm,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9和5是精确的,8是估计的 B.9是精确的,5和8是估计的
C.9,5,8都是精确的 D.9,5,8都是估计的
4.近似数2.864×104精确到( ).
A.千分位 B.百位 C.千位 D.十位
5.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56.040,精确到__________位(或精确到__________).
6.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0.1,对5.649取近似值的结果是__________.
7.一个式子,用计算器计算显示的结果为1.597 258 3,将这个结果精确到0.01,答案是__________.
8.(1)若6尺布可做一件上衣,则9尺布能做______件这样的上衣;
(2)若每条船能载3个人,则10个人需要______条船.
能力提升
9.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0亿;(2)2.4万;(3)1.060×105.
10.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954 1(精确到十分位);
(2)2.567 8(精确到0.01);
(3)14 945(精确到万位).
11.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后交流:
(1)下面是博物馆里的一段对话:
管理员:“先生,这块化石有700 003年.”
参观者:“你怎么知道得这么精确?”
管理员:“三年前,几位考古学家参观这里,他们说这块化石有七十万年了,三年过去了,所以是700 003年.”
(2)小玲和小玉在讨论问题:
小玲:“如果把6 498近似到千位,就会得到6×103.”
小玉:“不,我有另外一种解答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先将6 498近似到百位,得到6
500,接着把6 500近似到千位,就是7×103.”
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说法?
12.甲、乙两学生的身高都约是1.6×102 cm,但甲说他比乙高9 cm,问有这种可能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解析:选项A,C,D中的数值都是近似数.
2.D
3.A 解析:与长度测量有关的数字值,只有最后一位数是估计的.
4.D 解析:因104所表示的数位是万位,则4是十位.则可以说2.864×104精确到十位.
5.千分 0.001 6.5.6
7.1.60 解析:将这个结果精确到0.01,即对千分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是1.60.
8.(1)1 (2)4 解析:(1)按计算9÷6=1.5,但实际情况只能做一件,所以只能舍,不能入;(2)由10÷3=,但实际情况3条船不够,需4条船,所以在这里应该入取4.
9.解:(1)精确到亿位;(2)精确到千位;(3)精确到百位.
10.解:(1)0.954 1≈1.0;(2)2.567 8≈2.57;(3)149 45≈1万(或1×104).
解:(1)管理员的推断不对;(2)小玲对,小玉错.
点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在(1)中,考古学家说的是近似数,而管理员说的“三年”是精确数,两者相加,根本就不科学;在(2)中,若要把6 498近似到千位,只能对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11.解:有可能.
因为1.6×102=160,所以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十”位.近似数为1.6×102 cm的准确数为x cm,
则x的取值范围是160-5≤x<160+5,
12.点拨:按题意,1.6×102 cm,精确到“十”厘米,也就是上、下误差在“十”的半个单位之间,即上、下误差在5 cm之间,所以甲、乙的身高差有可能达到9 cm.例题中,x的取值范围里,下限含等号而上限不含等号的原因是:用四舍五入法,取精确到“十”位的近似数时,155≈160,符合题意,而165≈170,不符合题意,所以下限必须含等号,而上限不能含等号.
即155≤x<165.
因为甲、乙的身高都在这个范围内,
所以可设甲的身高为x1=164 cm,乙的身高为x2=155 cm,
x1-x2=164-155=9(cm).
所以甲比乙高9 cm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