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2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清朝绘画焦秉贞的《耕织图》
课程标准
1、了解明到清中叶经济与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
2、探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及思想文化发生变化的原因
农业呈现出的什么变化?
材料:明朝中期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了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的事迹。他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猪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 ... 类似情况,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中外历史纲要》(上)89页
一 ·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领域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回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等运往各地销售……
新航路的开辟,不同文明间交流增多
2.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人口增长
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911)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了“摊丁入亩”的方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些税制改革对我国人口的增长有重要意义。
高产农作物
明清时期的农业
1、新农作物品种的输入
2、农业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3、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和相关副业,商品化趋势增强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卷361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 (yongsun)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a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 西台漫纪 》卷 4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1)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一 、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手工业领域
1、纺织业、印染业等行业生产工具革新、技术提高、规模扩大。
2、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2.手工业领域
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乾隆胭脂红珐琅彩鼻烟壶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
产生时间:明朝中后期
产生地点:江南地区
行业部门:丝织业等
标志:出现机房——手工工场
本质特征:雇佣关系(即早期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朝代 商业都会 发展概况
战国
两汉时期
唐代
宋代
明清
明清时期的商业
1、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白银普遍流通
●明清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户部官票
银元
明清时期的商业
1、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2、长途大额贸易发展
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3.商业领域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1)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2)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3.商业领域
(3)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
景德镇 佛山镇 汉口镇 朱仙镇
晋商,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令国人瞩目,它们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富可敌国,曾经一度垄断中国票号汇兑业,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曾有“中国威尼斯商人”之称。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人的身影。
“红顶商人”胡雪岩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中国明清十大商帮
明清时期的商业
1、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2、长途大额贸易发展
3、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4、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经济
明清时代的局限
政治
思想文化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占据压倒优势。
专制体制高度强化的同时日益走向僵化
日益僵化的程朱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科技发展缺乏创新
本质不变
“质变”还是“量变”:
再看明至清中叶社会之变
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资产阶级革命
小农经济绝对优势
专制体制高度强化
程朱理学占据主流
闭关锁国
vs
“执着坚守”还是“固执保守”:
再看明清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壮硕弱冠
垂垂花甲
天朝上国的迷梦
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的形成(1)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后,日益僵化。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1)代表人物:王守仁
(2)思想主张:
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②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陆九渊思想
宇宙观: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方法论:
发明本心
内心的反省
心即天理,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陆王心学之王阳明:
良知即天理。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破除外在的敌人、障碍和困难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破除自己心中的不法、不良、 不妥、贪婪的欲望和冲动才是最困难的。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 。
王阳明思想
宇宙观:
良知即天理
方法论:
“致良知”,即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陆王心学本原: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
本质:
“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
穷理: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
陆九渊
本质:
“致良知”、本心是良知
良知就是理
穷理: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王守仁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学派名称 代表
人物 对世界本原看法 求知方法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格物致知
发明
本心
致良知
元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
影响海内外
古代重要思想,影响海内外
产生的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
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
1.内容相同:
2.影响相同: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
3.哲学类别不同
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格物致知”(学习、实践)
“致良知” (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学代表
陆王心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
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
心学出现的意义: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1527-1602)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1610-1695)
(1613-1682)
(1619-1692)
温陵居士
梨洲先生
亭林先生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明清儒学的发展
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
(1)李贽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提倡个性解放
否定孔子的权威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书》
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
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
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1)李贽
思想 主张 (1)提倡个性自由
(2) 反对孔孟权威,反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历史 评价 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黄宗羲(1610 —1695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2)黄宗羲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学者尊为亭林先生。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
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3)顾炎武
顾炎武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学风
背景: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含义:
影响:
①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著有 《读通鉴论》《船山遗书》等。
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4)王夫之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还提出男女平等和“童心说”“真心”
反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这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提出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思考: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实质又是什么?
(1)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
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2)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
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西汉
明清
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
创立发展
成为正统
进一步发展
批判继承
宋朝
明朝
演变规律
随着时代特征、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身、发展完善。
归纳总结
明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著名历史学家臧嵘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背景
进步思潮
影响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李贽
①否认孔孟的绝对权威,批判程朱理学
②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
③“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
①抨击君主专制,宣扬早期民主思想
②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③工商皆本
①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倡导“经世致用”
批判学风,经世致用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背景
进步思潮
影响
①对传统理学的批判和反思,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家思想体系
②冲击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给后期民主思想以深刻启迪
③经世致用思潮对后代学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④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但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没有跳出传统儒学范畴,没有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三、小说与戏曲
小说的发展演变: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由于城市的繁荣,出现了适合市民欣赏、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宋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出了许多话本,话本创作,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新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小说的创作盛况空前。
明清小说与戏曲繁荣的原因
三、 小说与戏曲
1.小说
三、 小说与戏曲
1.小说
(1)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主要内容 以三国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艺术特点 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历史地位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2)施耐庵——《水浒传》
元末明初
《水浒传》
运用白话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成功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成书时间
艺术特点
主要内容
三、 小说与戏曲
三、 小说与戏曲
1.小说
(3)吴承恩——《西游记》
成书时间 明代中期
主要内容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艺术特点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三、 小说与戏曲
1.小说
(4)《红楼梦》(初名《石头记》)
①作者:曹雪芹和高鹗。曹雪芹生前定稿前80回,
高鹗续写后40回。
②地位: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
作品,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③内容:讲述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
剧故事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
衰变化。
④特点: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课堂探究】明清时期小说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形成了要求表现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
(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
(3)社会识字率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价值
元末
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
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
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一.戏曲:明朝时,戏剧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1)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牡丹亭》
艺术特点: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主要内容:描写了杜丽娘和柳 梦海神奇的爱情故事
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戏曲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背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一个更
为繁荣的时期
苏州昆剧古戏台
三、 小说与戏曲
2.戏曲
(1)汤显祖和《牡丹亭》
①艺术特点:曲文流利,人物内心
描写细致。
②主要内容: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
海神奇的爱情故事。
③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
封建礼教
三、 小说与戏曲
2.戏曲
(2)昆曲
时间 进展 代表 特点
明朝万历末期 改良后有很大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汤显祖 《牡丹亭》 集中体现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清朝前期 发展到 顶峰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
3.代表
(1)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时间 进展 代表 特点
明朝万历末期 改良后有很大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汤显祖的《牡丹亭》 集中体现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清朝前期 发展到 顶峰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
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戏曲
传奇
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为代表作家
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其在舞台演出方面长期流行
京剧
清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2)京剧--雅俗共赏
①背景:1790年,四大徽班借乾隆帝80岁寿辰之
机先后进京献艺
②形成:道光年间
秦腔
京调
徽调
昆曲
汉调
……
京剧
创造
改进
博采众长
北京特色
皮黄戏
三、 小说与戏曲
2.戏曲
(3)京剧
①背景:1790年,四大徽班借乾隆帝
80岁寿辰之机先后进京献艺
②形成:道光年间
③发展: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
种,流传四方。
1.背景: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
有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2.代表
(1)《本草纲目》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
规模宏大;附有药物形态图;对药物重新分类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传播
作者
地位
特点
四、科技
四、 科 技
1.传统科技: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李时珍
《本草纲目》书影 《农政全书》书影 《天工开物》书影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著作
类别
作者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医药学
李时珍
农 学
徐光启
地理学
徐霞客
工艺百科
宋应星
科技著作
总结性著作
时间 著作 评价
明成祖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辑录了上古到明朝的书籍8000多种
已经散佚,保存不足4%
清乾隆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
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整理
按照清廷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分为12目,包
括:农事、水利、种植、牧养、
制造等方面内容,还介绍了17 世
纪初欧洲一些水力学原理和水利
工程方面的知识 ,基本上囊括了
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
面,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
全书。徐光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作品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宋应星 徐光启
特点 内容丰富,配有插图 内容全面,分类清晰
内容 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2)《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行,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钱谦益肯定《徐霞客游记》“皆订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推其为“古今游记之最”。
外来科技
1、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精确的全国地图
3.西学东渐: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
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四、 科 技
课 堂 总 结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西学东渐:利玛窦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