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珠江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暑假学情反馈练习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珠江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暑假学情反馈练习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9 11: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海珠区珠江中学暑假学情反馈练习
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古代《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炀”是古代中国很差的谥号了。隋炀帝得到这个谥号主要是由于( )
A.设置进士科 B.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渡江灭陈,完成统一
2.三省六部制兴起于隋,巩固于唐。这一制度的实行 ( )
①强化了丞相的擅权专断 ②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
③造成了皇权的专制独裁 ④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表反映了东晋至北宋时期官僚群体中寒门士子所占的比例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财政收入的增加 B.科举制度的发展
C.宰相事权的分化 D.中央集权的强化
4.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这说明唐太宗(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积极进取和勤于政事
C.以民为本和轻徭薄赋 D.励精图治和注重文教
5.下图是某书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6.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其中,有助于当时耕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的生产工具是( )
7.《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的见闻:“他在西行的道路上,被高昌王阻留,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材料中的“他”是( )
A.鉴真 B.玄奘 C.吴道子 D.阿倍仲麻吕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中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 )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9.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建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高祖 C.宋太宗 D.宋太祖
10.南宋光宗时,出现了武官不习武艺,只学文章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行政效率低下 B.财政困难 C.边患已经消除 D.重文轻武
11.宋哲宗时,一位出使辽朝的官员回国后向朝廷报告说:“(辽与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绍兴和议 B.宋夏和议 C.宋辽已无矛盾 D.澶渊之盟
12.文物是历史的载体。观察下图两件文物“契丹货币”“西夏货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契丹人最早使用圆形方孔货币
B.契丹与西夏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C.契丹和西夏都受到汉文化影响
D.契丹与西夏都直接受北宋管辖
13.“有星的天旋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众百姓反了……互相攻打”。最后是谁结束了蒙古草原的这种局面( )
A.忽必烈 B.铁木真 C.阿保机 D.阿骨打
14.下图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1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时期民族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最主要的表现是( )
A.统一了全国 B.加强了皇权 C.回族形成 D.疆域最辽阔
16.右图所示,宋元时期我国就建立起这种官营的“物流”业务。《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说明了( )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科技发达 C.元朝交通便捷 D.元朝农业发展
17.中国古代经济在持续发展中,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其中,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主要表现( )
A.稻米、粟米广泛种植,越窑、邢窑瓷器全国闻名
B.经济重心南移,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C.驿站制度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D.从美洲引入玉米、甘薯,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商帮
18.戚继光练兵“用破格之号令,施极重之赏罚,严如霜雪,以立威信。”此举( )
A.造就能征善战的戚家军 B.导致军队内部矛盾重重
C.使军队对后金作战勇猛 D.成功驱逐沙俄侵略势力
19.元末明初,一些文人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都是在群众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再创造而完成的。这体现了( )
A.世俗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 B.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C.文化发展日趋平民化 D.小说的文学价值得到社会认同
20.兰茂是明代云南嵩明人,著名学者、药物学家。他编著的《滇南本草》是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包括民族药物在内的药物学著作。一百多年后,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
A.《伤寒杂病论》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21.在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里最壮丽的建筑群是( )
A.内城 B.紫禁城 C.外城 D.皇城
22.崇祯十七年(1644年)北京被攻陷,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自缢于紫禁城后的煤山,明朝灭亡。明朝灭亡和以下哪个事件有关( )
A.黄巢农民大起义 B.吴三桂攻破北京
C.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 D.清军入关攻占北京
23.下列各项中,属于努尔哈赤贡献的是( )
A.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B.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C.率清军攻入山海关,定都北京 D.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24.我国古代人口在明清时进入大增长时期,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②改进种植技术,粮食产量提高
③大量原始荒地森林被开垦 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下图是由中国发行的系列邮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邮票的设计题材源于(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二、材料题(共40分)
26.中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以稻米鱼类为食),或火耕而水耨(刀耕火种)……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摘编自张籍《永嘉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材料二::以下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示意图。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北方人民陆续南迁。
(1)根据材料一可知,从汉朝到宋朝我国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2)材料二中②阶段发生过哪一战乱导致人口向南方迁徙 (3分)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写出两点即可,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国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
材料二:
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个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件(2分),并说说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历史事件的历史影响 (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当时的对外政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在对外交往方面的启示。(2分)
28.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完善于隋朝,加强于宋元,空前强化于明朝,清朝时达到顶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地方贫弱,所以金兵内侵,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可是州郡财力雄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材料二::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请结合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作答。(4分)
(2)由材料二可知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除此之外,元朝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台湾地区和西南地区 (4分)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