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快速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快速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09 12: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 编写人:高江平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量程是个范围值:例如,我们用的学生直尺的量程是0-20cm。
2.最小刻度分度值:分度值:测量仪器所能读出的最小值。例学生直尺:(2-1)÷10=0.1cm。
3.准确估单是读数:读数=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例:铅笔长度=13.4cm+0.00cm=13.00cm。
4.分度下位估读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分度值0.1cm 估读值百分位0.00cm。
5.仪器方法生误差:仪器本身不精确、测量的方式方法有漏洞就会造成误差。
6.均精方法减误差:多测几次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的方法减小误差。
7.误不可避错能避:误差不能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8.测量方法多变化:测量长度的方法比较多。
9.曲直卡尺累积法:化曲为直、卡尺法、累积法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时位移: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
2.动静相对参照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例:小鸟飞行,以小鸟为参照物,大地在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运动快慢路比t:描述运动快慢用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匀速直线v神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很“神奇”。
3.不与 s t 成比:速度(v)不与路程成正比;速度(v)不与时间成反比。
4.路程时间成正比: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平速速度算法怪:物体平均速度的算法要记清楚。
2.总路程把总时踹: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木板坡小运时足: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木板要坡度小,小车运动时间才足够长。
4.金属挡板时间准:实验中金属挡板为了便于记时。
5.声加物程双倍路:回声问题中:一般声音走的总长度+车走的长度=声源和车之间的距离×2。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因振动而发声:物体因为振动而发声。(发生不等于声音)
2.振动停止停发声:振动停止物体也就停止发声。
3.固比液气传波快:声波得传播速度一般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空气中。
4.真空不能传播声: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音调高低看频率:音调的高低看频率,音调高物体振动频率就高。
2.短细紧高松粗低:相比之下,发声体越短、越细、绷的越紧音调就越高。
3.超声次声听不到:超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到。(因为人类听觉有频率范围。)
4.海豚大象却知道:海豚能听见超声波、大象能听见次声波。
5.响度大小看振幅:一般响度大小去看物体振动的幅度。
6.力度距离定响度: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力度越大振幅就越大。
7.材质结构音色固: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决定 音色。
第3节 声音的利用
1.声波可以传信息: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包含超声波、次声波、声音。
2.回声双耳方向明:回声定位,双耳效应可以知道声源的位置;体现声传信息。
3.声波可以传能量: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4.超声碎石清冼亮: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仪,都是声传能量的表现。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无规振动生噪声:物理学中;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被视为噪音。
2.音乐也可变噪声:环境学中:影响正常工作、学习、休息都被视为噪音。
3.九七五对护工休:保护听力不超90db、不影响工作不超70db、不影响休息不超50db。
4.源途耳处能降噪:在声源处、传播途径、人耳处可以降低噪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1.冷热程度看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2.热胀冷缩测温度:一般温度计原理是:物体的热胀冷缩。
3.冰水零度沸点百:冰水混合物0℃、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100℃。
4.测体温前必须甩:体温计使用时要将水银柱甩回液泡内。
5.细缩口和放大镜:体温计有个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侧边是利用放大镜原理便于读数
6.温计不准比例来:遇到不准的实验用温度计,用比例法轻松搞定。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固液气:物体的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2.固液熔化把热吸:固体变成液体叫熔化,这个过程吸热(制冷)。
3.液固凝固温暖你:液体变成固体叫凝固,放热(制热)。
4.熔点固定为晶体:有固定熔点的是晶体,注意:冰是晶体,水不是晶体。
5.晶体熔吸温不变: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固液共存水平线:在熔化和凝固的图表中,晶体有一段水平线代表固液共存。
汽化和液化
1.液气吸热叫汽化:液体变为气体叫汽化,汽化吸热。
2.蒸发沸腾是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3.蒸发制冷任表缓:蒸发是一个发生在液体表面、任何温度下、缓慢的过程、吸热制冷。
4.蒸发快慢各不同:不同情况下蒸发的快慢不同。
5.温度面积气流通:蒸发快慢与环境身温度、液体变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有关。
6.沸腾沸点内表烈:沸腾是发生在液体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液体内部表面剧烈的汽化现象。
7.温度不变蒸汽烈:沸腾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蒸气因要液化放热所以比同等温度的水更厉害。
8.气变液态叫液化:气体变为液体叫液化。
9.压缩降温可液化:压缩气体体积,降低温度都可使气体液化。
10.雨雾露水和白气:一般情况下:雨、白雾、春天的露水、白气
11.都是液化要牢记:都是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固气吸热叫升华:固体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
2.气固放热叫凝华:气体变为固态叫凝华。
3.霜雪凝华和冰花:霜、雪花、冰花、雾凇都是凝华现象。
4.干冰升华水凝华:干冰降雨:干冰发射在高空,干冰凝华,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货液化
5.熔汽升吸凝液放: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凝华、液化放热。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发光物体叫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描述光径用光线:描述光传播的路径用光线,箭头代表方向。
3.直线传播有条件:光沿着直线传播但是要满足条件。
4.同种介质需均匀: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影子小孔日月食: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6.还有激光能准直: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激光准直挖掘隧道,测绘等。
7.月亮本不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8.长度单位有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光走一年的距离。(光速=3×10的8次方)。
9.传光最快数真空:光在真空中最快。
10.两秒之内到月宫:光从地球到月球约1.26秒。
第2节 光的反射
1.反光可以万物见: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光或反光进入到人眼。
2.三线共面入法反:入射光线、发现、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
3.入反位于法两侧: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发线两侧。
4.反入角以相等见:反射角=入射角。(不要写反有因果关系在里面)。
5.光路可逆互相看:光路可逆。例:人在镜子里看见狗,狗也能通过这个镜子看见你。
6.镜面反射晃刺闪:镜面反射语句中的特点一般是:晃眼、刺眼、闪闪。
7.漫反清晰四方看:我们看清物体全靠漫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镜面反射成虚像:镜面反射能够成像,并且像是虚像。
2.像物同大都一样: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体同样的大小。
3.像距物距一样长: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连线垂直镜中央: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镜面。
5.凹面镜能会聚光: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6.凸面镜使视野广: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而能够扩大视野。
7.实像光聚虚反长:实像是真实的光会聚而成,虚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8.茶色玻璃好观像:茶色玻璃板可以很好观察像与物体的特点。
第4节 光的折射
1.空射入水偏向法: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2.水射入空远离法: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3.蜃楼朝阳池水浅: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朝阳人眼可直接看到、水池很浅。
4.叉鱼下方鱼生难:因为光的折射原因,叉鱼时插鱼的下方可以插中。
5.入角曾大折角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6.垂直入射光不变:光如果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光传播的路径不变。
第5节 光的色散
1.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虹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2.白光色散彩虹姿:白光是复合光,色散之后就是彩虹。
3.物此颜色反此光:什么颜色的物体就要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对不上色黑铛铛:假设蓝色的衣服,一束红光照射,没有对上颜色,看起来黑的。
5.三光混合出万色:光的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很多色光。
6. R G B 三原色:red红、green绿、blue蓝是光的三原色。
7.热辐夜视红外光:红外线热辐射作用,夜视仪就是应用。
8.荧光生理紫外伤:紫外线生理作用强(可灭菌,也会伤人),还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9.红外紫外看不见:红外线、紫外线人类看不见。(不在人类可视范围内)。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不管凸透凹透镜: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2.对光都有折射性:对光都有一定的折射性。
3.光过光心不变向:过凸透镜、凹透镜光心的光,光路不发生偏折。
4.凸聚凹散要分清: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光束穿透镜: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穿过凸透镜。
6.通过焦点是一定:出射光线一定会过焦点。
7.折射光线可逆行:折射现象中,光依然是可逆的。
8.焦点出发必平行:焦点发出的光如果照射到凸透镜,那么出射光线也会平行主光轴。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是倒小实: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实像。
2.二焦之外才合适:照相机中物距处于2倍焦距以外。
3.投影仪是倒大实: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实像。
4.二一之间才合适:投影仪中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5.放大镜是正大虚: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虚像。
6.一焦之内像是虚:放大镜中物距处于一杯焦距之内。
第3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一倍焦距分虚实:一倍焦距区分成实像还是虚像。
2.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区分像的大小关系。
3.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距变小,像距就变大,像就变得越大。
4.像儿跟着物体跑:像跟着物体跑。例:物体往左移动,像也要向左移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晶厚折强形近眼:晶状体厚,折光能力强,就形成近视眼。(也有可能先天遗传)。
2.近视像落视网前: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面。
3.凹透矫正近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4.晶薄折弱形远眼:比晶状体薄折光能力弱,形成远视眼。(也有可能先天遗传)。
5.远视像落视网后: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后面。
6.凸透矫正光明现:凸透镜(老花镜)矫正。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目镜放大镜:显微镜目镜是放大镜原理。
2.显微物镜投影仪:显微镜物镜是投影仪原理。
3.望远目镜放大镜:望远镜目镜是放大镜原理。
4.望远物镜照相机:望远镜物镜是照相机原理。
5.视角越大越清晰: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晰。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1.物质多少叫质量: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物态位型不影响:质量是本身属性,与物体状态、所处位置、物体形状等均无关。
天平使用歌
3.一 放 平二调零:一放在水平台、二调零。
4.三转螺母成水平:通过旋转平衡螺母来调零。
5.指针偏哪哪边重:例:指针偏右说明右边重。
6.反向螺母高处动:例:指针偏右说明右边重。应该向左旋动平衡螺母。
7.左物右码镊子夹:左盘放置物体,右边放置砝码。
8.读数等于码加砝:读数=砝码示数+游码示数。
第2节 密度
M 比 v 是密度: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就是密度。
2.本身属性要记住:密度是物质的本身属性。
3.不与m v 成比:密度不与质量成正比;也不与体积成反比。
4.物态不同ρ不同:物态变化可以影响物质的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液体密度 先 m:测量液体密度先测量液体质量。
2.倒水用筒 再 m:把水倒进量筒,再测出剩余烧杯内水的质量。
3.两次质量大减小:两次的质量相减,得到量筒里面水的质量。
4.m 比 v 就是 ρ:质量必上量筒上的体积,得到密度是多少。
5. 固体密度先 m:测量固体的密度先测物体的质量。
6.测v排水用量筒:用排水法测体积。
7.两次体积要相减:排水法中,两次体积相减得到物体体积。
8. m 比 v 就是ρ:质量与体积之比就是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热气ρ小往上跑:热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往上方跑。
2.形成风儿吹的好:上文就是大自然中的风产生的原因。
3.凝固成冰v变大:水凝固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4.密度较小水上漂:密度变小,所以冰飘在水面上。
5.实心密度刚刚好:实心的物体算出密度,刚好等于这种物质的密度。
6.空心密度一定小:如果物体是空心,那么测出来的密度就比这种物质的密度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