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2:3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导 入
诗如画、画如诗,诗画本就是一体,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读一首好诗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便有很强的画面感。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唐代诗人王湾所作的《次北固山下》。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晴根据老师的朗读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分析诗歌具体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画面。
3.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停宿
停宿在北固山下所作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唐代诗人
王湾
背景:王湾游历江南时,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大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吟成了这首诗。凭此诗他立于唐人优秀诗人之列。
五言律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an韵
音韵美,节奏感、朗朗上口。
课文解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于绿水之中。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首句点题,以对偶句发端,起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
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旅人前行的路
北固山
课文解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齐平
开阔
悬挂
课文解读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海上升起
的红日
升起来
夜将尽未尽之时
进入
残夜未尽,旭日已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课文解读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念故乡的
书信
到,送到
北归的大雁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诗歌鉴赏
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劳苦之意。
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抒发了漂泊、孤独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2、(炼字)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和“悬”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译: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阔”写出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顺风、和风,帆才能够“悬”,“悬”字写出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一个小小的帆影高高悬立,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
诗歌鉴赏
3、(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译:残夜未尽,旭日已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哲理):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主题归纳
这首五言律诗,诗人借景抒情,细致描绘了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当堂检测
1、诗歌中直接表达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是:
3、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4、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总结
王湾以一首《次北固山下》立于唐代优秀诗人之列,这首诗的魅力何在?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句所写的景象壮阔。“平”、“正”、“阔”、“悬”炼字精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传神写景,富含哲理。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一句所抒发的乡愁打动人心。
4.对偶联用词精妙: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