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2: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爱上一首诗,
如此简单
爱上一首诗,
如此简单
爱上一首诗,
如此简单
爱上一首诗,
如此简单
爱上一首诗,
如此简单
李商隐
无题
目录
文学常识
诗歌原文
诗歌大意3
诗句赏析
思想感情
走近作者
文学常识: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
走近作者
生活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走近作者
生平遭遇: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于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的生活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写作背景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思想内容
李商隐虽然长期做幕僚,以写骈文为主,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迭、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特别是通过对诗人自己身世的讴吟,深刻表现出中下层士子的苦闷和悲愤,从而使人们感到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近的时代气氛。
李商隐诗歌的表现内容,主要有这几类:
社会政治诗
咏怀咏史诗
无题爱情诗
关于“无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诗歌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歌大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难①困难;难② :痛苦;东风:春风;残:凋零。
相见时困难,离别时也更加痛苦,又兼暮春时节,春风无力,百花凋零。
诗歌大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与“思”谐音,暗喻相思之意。方:才;始:才;泪:暗喻相思之泪
春蚕只有到死的时候才会停止吐丝,蜡烛只有化成灰时才会没有了泪水。
诗歌大意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早晨。镜:名词作动词,这里是照镜子。云鬓:如云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寒:寒气袭人
妻子早晨照镜子,只担心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容颜逐渐消失。男子夜晚读书时,应该感觉到清冷的月光寒气袭人。
诗歌大意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指信使。探看:探寻、察看
(好在)蓬莱山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可以让青鸟一样的信使热情而周到地为我探寻、察看,传递消息。
诗句赏析
1.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中两个“难”字及“残”的表达效果。
两个“难”字:第一个是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离别时及离别后二人心境的痛苦难堪,写出了重聚之难和离别之苦,表现了的离愁别绪和难舍难分的伤感之情。
“残”,是“凋零”的意思,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诗句赏析
2.从景物描写角度赏析诗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诗用了景物描写,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渲染了离别的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别离伤感之情。
诗句赏析
3.从修辞角度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用了比喻、双关、谐音手法,“丝方尽”喻指“思方尽”,烛泪喻指相思之泪,比喻新奇巧妙,曲折丰富,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难舍难分,至死不渝的感情。
积累拓展
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拿莲子的“莲”代替怜爱的“怜”,拿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 “偶”。南朝民歌《七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
诗句赏析
4.试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应”和“寒”的表达效果。
“应”是估计、料想的意思,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表现了思念之深。
“寒”是寒冷、凄凉之意,一语双关,渲染了凄清寒冷的环境,烘托出了悲凉伤感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深沉感伤和悲凉凄楚的思想感情。
诗句赏析
5.从抒情方式角度分析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伤和悲凉凄楚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句赏析
6.从写法角度分析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人用了典故的手法,用“蓬山”代指女子住处,“青鸟”代指信使。寄希望于青鸟寄信,透露出恋人间无法经常见面,只能依靠书信传情的无奈。
思想情感
通过写离别相思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
重点解析
1.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⑴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重点解析
2.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重点解析
3.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重点解析
4.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颈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重点解析
5.“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艺术特色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拓展延伸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红豆》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课堂随练
理解性默写:
1.《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写出了相聚的不易,别离的辛酸。
2.《无题》中“东风无力百花残”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借暮春景色,进一步表达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3.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4.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和九死不悔的爱情追求。
课堂随练
理解性默写:
6.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
8.《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运用青鸟,蓬山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情深意长。
9.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