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习题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习题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9 15: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022版课标 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 政治: 实施 “推恩令” 背景 __________势力强大,地方上的____________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 (1)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建议,王国依次递封,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随后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镇压叛乱。(2)建立________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____________、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易混易错: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官员,而刺史是地方监察官员)
作用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诸侯王
豪强地主
推恩
刺史
地方官吏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措施 思想: 罢黜百 家,尊 崇儒术 措施 (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________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__________政权的精神支柱。(2)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作用 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儒家
大一统
太学
儒学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措施 经济: 盐铁 专卖 措施 (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易混易错:秦朝统一的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____________、专卖。(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_______
五铢钱
盐铁官营
经济基础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措施 军事: 北击 匈奴 背景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__________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战役 公元前119年的____________,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派卫青、__________出击匈奴,大胜而归
影响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________时期 汉武帝
漠北战役
霍去病
大一统
鼎盛
1.【历史解释】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态度的比较。

项目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不同点 方式 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 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结果 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其灭亡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西汉的兴盛
项目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相同点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实质 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2.【唯物史观】对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评价。
(1)一方面,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另一方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钳制了其他各派思想的交流与发展,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已不存在。
某中学开展“人文陕西”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研学考察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材料一 在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8000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100余辆木质战车。……一号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秦兵马俑至少有朱红、枣红、紫红、粉红、深绿、粉绿、粉紫、粉蓝、中黄、桔黄、黑、白等十几种颜色
(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价值、军事价值、文化艺术价值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看法。
历史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朝强大的国力以及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军事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朝的军队结构和作战实力。文化艺术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朝高超的陶俑工艺和丰富的绘画色彩。(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
研学考察 【茂陵博物馆】 材料二 霍去病因功被封为大司马 骠骑将军、冠军侯,去世时年仅24 岁。为了纪念霍去病,汉武帝特为 他修建了外形如祁连山的墓,命霍 去病墓陪葬茂陵(汉武帝陵墓),并 在神道两侧安置许多大型石刻,其中尤以“马踏匈奴”最为著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重视霍去病的原因。




马踏匈奴
霍去病北击匈奴,功勋卓著,受到汉武帝的重视。
研学考察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件文物(“汉代鎏金铜蚕”除外),仿照示例,加以介绍。(全国视野)
示例:汉代鎏金铜蚕反映出当时政府对养蚕业的重视,这为丝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为丝织品远销欧洲奠定了基础。
【示例一】秦朝虎符反映出当时军事管理的规范,是皇帝掌握军事权力的体现。
【示例二】“汉并天下”瓦当反映出汉高祖统一全国,建立汉朝的史实。
【示例三】五铢钱印证了汉武帝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
钱,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一:“推恩令”的实施
1.(教材素材)下图数据反映出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是 (  )

A.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经济衰败,人口锐减
C.经济恢复,人口增长
D.中央集权,国力鼎盛
答案:A
2.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官营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
A
3.刺史在西汉时期是十分有权势的官员。下图的西汉“扬州刺史印”印证了西汉 (  )
A.儒学地位的提高
B.财政权力的集中
C.监察制度的加强
D.诸侯权力的削弱
C
★知识点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4.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地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  )
A.实施“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5.(教材素材)下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砖《汉代讲经图》,反映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场景。“经”是指 (  )
A.《道德经》
B.《诗经》
C.儒家经典
D.佛教经典
C
6.下表是依据《汉书·艺文志》统计的西汉某一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据此可见,当时 (  )
A. 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B.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C.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D.统治思想较为复杂
派别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C
★知识点三:盐铁专卖
7.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D
8.(史料实证)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 (  )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建立刺史制度
B
9.桑弘羊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通过下表信息可知,桑弘羊辅佐汉武帝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
时间 官职 主要作为
公元前120年 侍中 参与盐铁官营规划
公元前115年 大农丞(大农令副手) 参与铸五铢钱、西北屯田事务
公元前110年 治粟都尉,代理大农令 推行盐铁官营制度和均输法
A. 构建大一统王朝的精神支柱 B.创新体制消除地方分裂势力
C.奠定文治武功的物质基础 D.开疆拓土增强边疆军事力量
C
★知识点四:北击匈奴
10.(唯物史观)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对匈奴主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政策。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汉初统治者软弱无能
B.汉武帝雄才大略
C.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D.汉武帝任用贤才
C
11.“封狼居胥”指的是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霍去病的主要功绩是 (  )
A.出使西域
B.出任西域都护府长官
C.平定七国之乱
D.北击匈奴,屡立奇功
D
12.(史料实证)玉衣是汉朝皇帝和贵族死后的殓服。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下图所示的金缕玉衣出土于汉初中山靖王刘胜墓,以下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A. 汉初非常富庶,金缕玉衣成为贵族普遍的陪葬品
B.汉初诸侯王势力膨胀,甚至僭越礼制
C.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聚敛财富
D.汉朝初年皇帝不作为,导致社会礼制混乱
B
13.(时空观念)下面是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表中信息说明 (  )
A.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B.诸侯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C.中央行政体制成熟
D.诸侯国的势力逐渐膨胀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祖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
14.李斯说:“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禁之便。”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这说明两人都主张 (  )
A.改造儒家思想以维系统治
B.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
C.厚今薄古以加强君主专制
D.实行德治以实现长治久安
B
15.(历史解释)据《史记》记载:“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汉武帝)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借)。……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表明,当时 (  )
A.社会经济凋敝 B.经济政策亟需调整
C.侯国势力强大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16.(2021北京)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公元前 141年 公元前 136年 公元前 129年 公元前 127年 公元前 118年 公元前
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D
17.(家国情怀)即便是在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之下,“华夏必定走向统一”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这是秦汉时期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据此可知,秦汉以后 (  )
A.中国版图保持不变
B.实现了国家持续统一
C.诸侯退出历史舞台
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D
18.(10分)小楚同学参加了以“秦亡与汉兴”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材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 历史上,秦始皇被人们认为是暴君,而汉武帝则被认为是雄才大略的有为之君。然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认为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司马光的这一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材料 汉武帝的“亡秦之失”表现在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等许多方面。汉武帝的这些过失给汉朝统治带来了严重危机,几乎把汉朝带向了崩溃的边缘
材料 然而汉武帝不是秦始皇,他没有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到了晚年,他深刻反省了自己以往的过失,发布轮台罪己诏,调整统治政策,安排好接班人选和辅佐班子,重新回到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道路上来,为后来的“昭宣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所以能够避免“亡秦之祸”的原因,在于汉初几十年的无为而治,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增强了汉朝的国力;以儒家为主的统治思想为调整统治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秦始皇相比,汉武帝更能够重用各种人才,听取不同意见;汉武帝借鉴了秦朝速亡的教训,能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统治政策
材料 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致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而汉武帝则采用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如节用裕民、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宽猛相济等
材料 儒家的“藏富于民”、德主刑辅等思想在汉武帝晚年面临严重社会危机时,为其调整统治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曾对卫青说:“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这种以史为鉴的态度是汉武帝在晚年能够及时转变政策并最终免于“亡秦之祸”的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 汉武帝的“亡秦之失”表现在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等许多方面。汉武帝的这些过失给汉朝统治带来了严重危机,几乎把汉朝带向了崩溃的边缘
——摘编自白岩《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探讨》
通过研读材料,有的同学看到了治乱兴衰与以史为鉴的关系,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有的同学看到民生问题与国家长治久安的关系等。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新考法·观点论述)


【示例】论题:关注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1分)
论述:秦朝推行法家思想,刑罚残酷,赋税和徭役繁重,二世而亡。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深得民心。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增强了国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8分)
结论:综上所述,民生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关注民生,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确保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