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学设计
课题 4.1天气和天气预报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而言,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从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章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面所学的地球、地图等知识在本章得到适当的综合,同时它也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根据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的编写没有面面俱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地理科学的发展及未来社会需要出发,选取对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加以介绍。本章教材从生活中的问题“天气与生活”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阅读、图表、数据和绘制图表等训练,着重教会学生如何在众多的信息当中提取出最有用的地理信息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使用图表的能力,运用气温、降水等基础知识解释世界气候类型及特点的能力,同时加强保护大气环境的观念。
学习目标 1、区域认知:了解天气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基本方法,根据污染指数判断空气质量状况。2、综合思维:能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和预知天气现象的能力。3、地理实践力:通过介绍我国制造的气象卫星以及其它先进技术的事实;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4、人地协调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培养爱护地球环境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重点 1.掌握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2.熟习天气预报图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难点 熟习天气预报图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图片展示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风出现,与周瑜共同拟订了借助东南风火攻曹操船队的战斗方案,结果大获全胜。在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天气和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欣赏图片,进入情境,学生踊跃发言。 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课堂。
新课讲授 一、天气与生活师:天气状况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知天气变化,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图片展示某地未来五天天气预报观察图片得出结论未来五天,本地区阴雨天气较多,市民外出请带好雨具。“天气”与“气候”含义的差别1.图片展示 2011年国庆期间北京天气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段内的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大气状态。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2.图片展示 1951—2011年北京市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气候是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和大气活动的综合状况。“气候”的特点:长时间、少变化、相对稳定小组活动探究判断下列诗句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依次是气候、天气、天气、气候思考: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探测系统→卫星云图→数据处理→气象服务)二、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气象专家通过对各种途径获取的大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对未来天气所作出的预测,一般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图上有特定的天气预报符号。图片展示卫星云图拓展延伸: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什么?1.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2.绿色表示陆地。3.蓝色表示海洋。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图片展示思考:知道这些符号代表什么天气变化吗?多云转晴小到中雨大到暴雨多云转雷阵雨拓展延伸:这些符号代表什么天气吗? 图片展示风力东北风四级西北风六级北风八级风杆、风尾包含内容讲解P56活动2:模拟电台天气预报。三、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心每天空气质量的状况。拓展延伸:空气质量与城市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即空气质量指数)有关。污染物含量低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清新舒适,有利于人体健康;污染物含量高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会刺激人体呼吸系统,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对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与预报。图片展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等级表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空气中的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浮尘)、细颗粒物(PM2.5)及有害气体等含量增加,空气质量变坏。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了雾霾天气。完成P58活动1:了解人类破坏空气质量的行为。拓展延伸:什么是“PM2.5”PM2.5,正式中文名为“细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细颗粒物中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师:某一地区的空气污染不仅会影响本地区的大气,还会通过地球上空气流运动而扩散到其他区域,造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各国政府都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图片展示雾霾让埃菲尔铁塔消失“绿色奥运”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之一。北京夏季细颗粒和臭氧物质浓度往往超出健康标准。为改善北京奥运会期间城市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重要措施。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如:建设郊区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城市中心区绿化、美化工程,并与周边的省、市、区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这些举措使北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图片展示2007—2010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表小组活动保护大气环境誓词我是绿色环保小卫士,我愿意为保护大气环境尽以下义务:1. 宣传大气环境保护的意义;2. 为保护当地的大气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3. 少开空调;4. 建议周围的人使用无氟冰箱;5. 节约用电;6. 爱护树木和草地;7. 参加义务植树;8. 不燃放烟花爆竹;9. 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宣誓人: (签名)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燃烧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氟利昂。 读图,了解基础的知识点。区分天气与气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拓展资料。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观点。学习风向标完成活动,学以致用阅读教材资料,小组合作,总结观点。认识不当的行为,反省自身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分析思考。了解我们往后应该如何做小组讨论,谈谈想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养成读图思考的,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进入下部分的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卫星云图并思考天气预报的符号表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天气符号的含义。学会认识风向标,会利用风向标判断风向和风力等级学以致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重要性,鼓励学生爱护环境,尝试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空气保护的刻不容缓,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的大气环境。
课堂练习 1.下列诗句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2.假如看到明天天气预报中出现“ ”天气符号,明天早上出门应该准备A.带雨伞防下雨 B.添衣保暖C.戴口罩防沙尘D.戴太阳帽防晒3.小明关注到这几天合肥空气质量不是很好,决定写下一些倡议向市民宣传。下列倡议对改善空气质量有效的是①多乘公共交通出行 ②不乱扔垃圾 ③农民伯伯不要燃烧秸 ④洗菜的水冲马桶或浇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读长沙市2021年1月18一22日空气质量指数与天气状况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4.长沙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是A.1月19日 B.1月20日 C.1月21日 D.1月22日5.对长沙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A. B. C. D. 景谷县城区共享电单车出行模式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更倡导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据此回答下面题:6.思丹和哥哥计划骑电单车环游城区威远江畔生态走廊,最有利于出行的天气是A. B. C. D. 7.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A.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B.城区交通拥堵加剧C.城市长途客流减少D.汽油的需求量剧增8.阅读图所示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对地球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2)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的叙述: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参考答案:1. B 2.B 3.A 4.A 5.B 6.D 7.A 8.(1)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2)D
课堂小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学生小组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完成本节知识建构。
板书 天气和天气预报天气与生活“天气”与“气候”天气预报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