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0 07: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的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里的“三大政策”是指(  )
①平均地权 ②扶助农工 ③联共 ④联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有首校歌唱道:“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该校首任校长是(  )
A. 孙中山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蒋介石
4.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个军官学校”是指黄埔军校
B. “这个军官学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C. 创造的“革命军”后来进行了北伐战争
D. 创造的“革命军”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6.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
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 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平型关大捷 D. 台儿庄战役
8.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 )
A. 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B. 贺胜桥------汀泗桥-----武昌
C. 汀泗桥------武昌--------贺胜桥 D. 武昌-------贺胜桥------汀泗桥
9.每当翻阅日历时,都能看到8月1日那页上写有“建军节”。下列选项与“建军节”有关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
10.下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 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 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 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 “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12.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的党的领导核心人物是( )
A. 陈独秀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朱德
13.中国曾爆发了一场“推翻军阀,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这场革命战争是( )
A. 北伐战争 B. 武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抗日战争
14.“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四军”指的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 红四方面军 C. 新四军 D. 八路军
1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累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
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
16.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7.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8.“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唯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A.推翻封建君主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败日本侵略者 D.创民国平均地权
19.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度难关。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在商量筹建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20.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二、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
材料二 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福州而雄踞祖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
材料三 ……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 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失败了,宁汉合流,他们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革命陷入了低潮。
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中的“黄埔军校”建立于何地?根据材料二,分析它的创建有何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概述材料四的影响。
22.片段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片段二 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和前进。
片段三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松,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上述五个片段分别描述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历史事件,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列举出来。
(2)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你能从材料中找出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4)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请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巴黎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的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就要亡国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出行到各国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主持公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
材料二:90多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征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展现的是哪次历史事件?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90多年前”指的是哪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星火燎原”中第一簇星星之火指的是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由此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4)材料三中的“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材料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的?
(2)材料二中的“行军”是指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行军”?此次“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这次行军中体现出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答案
1-5BDDDC 6-10DBABB 11-15ACAAC 16-20DABDB
(1)湖南、湖北。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广州。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骨干;北伐军官兵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在战斗中的模范作用;广大工人、农民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苏联的国际援助等。(任答两点即可)
(4)国民革命陷入低潮,最终失败。
22、(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
(3)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4)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3、(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3)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4、.(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
(2)红军长征。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3)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