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1.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2.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及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含义,掌握百家争鸣局面中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3.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影响,认识这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理解和应用各派学说的观点,
3.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通过史料实证比较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表格归纳法——通过表格呈现诸子百家的创始人、代表人物、时期主要思想等重要历史信息。
2.故事学习法——可以通过对相关小故事的了解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通过“塞翁失马”可以了解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想。
3.材料分析法——对于孔子的学习,结合《论语》来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
老子
1.简介:春秋后期楚国人, 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 《 》 )一书中。
2.思想主张: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3.政治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相关著作:《 》成为道家经典。
孔子和儒家学说
1.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 ”,他提出 “ ”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 。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 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 和方法。
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一书。
5.历史影响:
(1)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 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他所提出的一些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
2.学派:
学派 代表 主要主张
墨家 主张“ ”“ ”,提出要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 老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老子著有《老子》一书,该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子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探究 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例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解析:此题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识记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直接认定法。回顾教材有关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他还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种思想体现了分析事物的辩证观点。因此,答案是A项。当然,如果不能直接认定,也可采用排除法。回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再进行比较分析,便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A
跟踪训练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老子》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材料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作《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撰而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约与孔子同时代,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
探究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例2】下列人物的思想观点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的是()。
①老子 ②孔子 ③孟子 ④韩非 ⑤孙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是所列各位人物的思想观点的内容。在熟悉思想内容的情况下,再分析哪些人物反对或主张放松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
跟踪训练
3.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 )
A.韩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4.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治的代表人物是( )
A.庄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
5.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是( )
A.“性善论”思想 B.“性恶论”思想 C.教育能改变人的本性 D.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1)历史条件
(2)影响
王国维,初名国帧,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溢忠虑,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过:“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惟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锆人们的思想
列表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派别 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儒家 孔子 春秋 以德治国,“仁”的学说,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论语》
孟子 战国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思想;春秋无义战 《孟子》
荀子 战国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老子 春秋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道德经》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庄子》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墨子》
法家 韩非 战国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为政以德,仁政治国”“互助互爱,反对战争”“提倡法制,强化集权”下列流派与上述治世方案对应准确的是( )
A.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B.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C.墨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D.法家 墨家 道家 儒家
1.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属于他的思想的是( )
A.“仁政” B.“无为而治” C.“兼爱” D.法治
2.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其所创建学派的核心思想。孔子学派的学说,从战国开始,成为天下之品学而发挥重要作用。从西汉到明清,基本处于独尊地位。而且,久而久之,这一学派的一些思想观点不断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孔子创建的学派是( )
A.儒家学派 B.墨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3.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韩非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4.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百家争鸣出现 C.地方书院兴起 D.儒家学派形成
5.观察下图所示的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2)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该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3)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1.在某市中小学生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将自己的心得概括为:“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仁爱。”他的班级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 )
A.儒家 法家 B.道家 兵家 C.道家 儒家 D.墨家 儒家
2.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①
3.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选项中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 )
A.“兼爱”“非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4.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的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的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的结论
D 查阅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
5.七年级某班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家解读】
材料一 某教授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学说的?
【思辨论坛】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频发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生活之窗】
(5)“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1.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2.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及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含义,掌握百家争鸣局面中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3.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影响,认识这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理解和应用各派学说的观点,
3.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通过史料实证比较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表格归纳法——通过表格呈现诸子百家的创始人、代表人物、时期主要思想等重要历史信息。
2.故事学习法——可以通过对相关小故事的了解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通过“塞翁失马”可以了解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想。
3.材料分析法——对于孔子的学习,结合《论语》来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
老子
1.简介: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 《 道德经 》 )一书中。
2.思想主张: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 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 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3.政治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相关著作:《 道德经 》成为道家经典。
孔子和儒家学说
1.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 仁 ”,他提出 “仁者爱人”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 道德教育 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 教学原则 和方法。
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论语 》一书。
5.历史影响:
(1)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 文化 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他所提出的一些 道德规范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
2.学派:
学派 代表 主要主张
墨家 墨子 主张“ 兼爱 ”“ 非攻 ”,提出要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 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依法治国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 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 老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老子著有《老子》一书,该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子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探究 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提示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例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解析:此题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识记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直接认定法。回顾教材有关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他还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种思想体现了分析事物的辩证观点。因此,答案是A项。当然,如果不能直接认定,也可采用排除法。回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再进行比较分析,便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A
跟踪训练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老子》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材料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作《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撰而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约与孔子同时代,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
探究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3)政治状况: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4)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5)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6)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押击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例2】下列人物的思想观点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的是()。
①老子 ②孔子 ③孟子 ④韩非 ⑤孙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是所列各位人物的思想观点的内容。在熟悉思想内容的情况下,再分析哪些人物反对或主张放松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
跟踪训练
3.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 )
A.韩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4.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治的代表人物是( )
A.庄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
5.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是( )
A.“性善论”思想 B.“性恶论”思想 C.教育能改变人的本性 D.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1)历史条件
①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及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了提高,与自然斗争的力量有所增强,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②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逐步取代奴隶主阶级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和军事家。
③不同派别的学者或思想家,对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等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相互辩论。于是,在思想和学术领域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影响
①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立场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
②在斗争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王国维,初名国帧,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溢忠虑,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过:“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由材料“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这主要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原因,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
D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惟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锆人们的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C
列表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派别 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儒家 孔子 春秋 以德治国,“仁”的学说,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论语》
孟子 战国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思想;春秋无义战 《孟子》
荀子 战国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老子 春秋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道德经》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庄子》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墨子》
法家 韩非 战国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为政以德,仁政治国”“互助互爱,反对战争”“提倡法制,强化集权”下列流派与上述治世方案对应准确的是( )
A.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B.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C.墨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D.法家 墨家 道家 儒家
联系所学可知,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墨家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
1.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属于他的思想的是( )
A.“仁政” B.“无为而治” C.“兼爱” D.法治
2.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其所创建学派的核心思想。孔子学派的学说,从战国开始,成为天下之品学而发挥重要作用。从西汉到明清,基本处于独尊地位。而且,久而久之,这一学派的一些思想观点不断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孔子创建的学派是( )
A.儒家学派 B.墨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3.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韩非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4.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百家争鸣出现 C.地方书院兴起 D.儒家学派形成
5.观察下图所示的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2)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该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3)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1.在某市中小学生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将自己的心得概括为:“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仁爱。”他的班级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 )
A.儒家 法家 B.道家 兵家 C.道家 儒家 D.墨家 儒家
2.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①
3.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选项中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 )
A.“兼爱”“非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4.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的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的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的结论
D 查阅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
5.七年级某班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家解读】
材料一 某教授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学说的?
【思辨论坛】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频发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生活之窗】
(5)“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基础通关
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A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C项是墨家学派的主张;D项是法家学派的主张。故选B。
2.A【解析】春秋晚期,孔子创建了儒家学派。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不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项不符合题意;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A【解析】孔子提倡“仁”,认为“苛政猛于虎”,主张“仁政”的是孟子,B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项错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D项错误。韩非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A项正确。
4.B【解析】观察明信片可知,图中人物孔子、孟子、墨子、韩非都是百家争鸣时期的重要人物,孔子、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百家争鸣出现。
5.(1)图1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学说;图2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学说;图3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学说。
(2)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3)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
1.C【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老子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仁爱”“德育教育”是儒家的主张。C项符合题意。
2.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的提升。“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与题干无关,故含有④的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A。
3.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与题干无关,故A项不合题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属于兵家思想主张,故B项不合题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反映的是道家思想,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与题干保护环境的主张相似,故D项符合题意。
4.C【解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项不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不正确;孙武是兵家鼻祖,D项不正确。故选C项。
5.(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妥惜民力体农民音,反对苛政,为政以德。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3)因材施教。
(4)墨家(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儒家(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5)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可以说服教育。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应严厉惩罚。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相结合,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