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补充作业5
------物质的比热
炎热的夏日,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很烫脚,站在水中感觉凉爽,这是因为(▲)
A.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
B.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C.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D.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
【答案】A
【解析】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判断。
【分析】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可做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详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这样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沙子烫,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答案】D
【解析】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大小需要控制的变量包括: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加热的时间和加热的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及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大小实验的掌握程度。
【详解】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因为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吸热的多少、物质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方式,与酒精的多少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D
3.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答案】D
【解析】(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2)水和干沙子,谁温度升高的快,需要利用Q=cm△t来判断。
【分析】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学生要学会总结实验得到的结论。考查了利用吸收热量公式Q=cm△t的熟练应用,对实验说明的问题,学生要记住这个结论。
【详解】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A错误;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故B错误;
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据Q=cm△t,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D、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据Q=cm△t,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D正确。
故选:D
4.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一定吸收相等的热量
B.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水比沙子升温少
C.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小于铁放出的热量
D.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中数据,可看出各种物质比热的大小;Q=cmΔ根据Q=cmΔt分析判断各选项正误。
【分析】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量公式Q=cmΔt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题目,难度不大。
【详解】A、由Q=cmΔt可知,因为不确定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铁块和铝块吸收热量的多少,故A错误;
由于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由Q=cmΔt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水比沙子升温小,故B正确;
由图可知,沙子比铁的比热容大,由Q=cmΔt可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则降低相同的温度,根据放热公式Q=cmΔt可知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故D错误。
故选:B.
5.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四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根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水 200 20 28 8
2 水 100 20 28 4
3 煤油 200 20 28 4
4 煤油 200 20 24 2
(1)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2)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3)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 。
(4)物质吸热多少与 ▲ 有关。
【答案】(1)同种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
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温度升高多少有关;
质量相同的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
(4)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
【解析】本题为研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应当仔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把握条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分析】本题是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的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详解】(1)1杯的质量是200g,升高8℃用的时间是8分钟,2杯的质量是100g,升高8℃用的时间是4分钟,而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故说明: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即同种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
(2)3杯的质量是200g,升高8℃用的时间是4分钟,4杯的质量是200g,升高4℃用的时间是2分钟,而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说明: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也越多,即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温度升高多少有关;
(3)1杯的质量是200g,升高8℃用的时间是8分钟,3杯的质量是200g,升高8℃用的时间是4分钟,而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也不相同,即质量相同的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
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都有关系。
故答案为:(1)同种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
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温度升高多少有关;
质量相同的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
(4)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
6.如图甲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 来反映的(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多余的是 ▲ (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使用相同的烧杯
C.酒精灯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D.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基本相同
E.火焰与烧杯底的距离相等
(3)小明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做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 ▲ 的吸热本领更强,加热相同时间温度变化 ▲ (填“较小”或“较大”)。
(4)根据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可知,曲线C表示的是 ▲ (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气温变化曲线(c砂<c水)
【答案】(1)加热时间 (2)C (3)水 较小 (4)内陆
【解析】【分析】【详解】略
7.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 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5 40 13.5
煤油 200 25 40 6.5
2 水 200 25 40 12
煤油 200 25 40 5.5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像,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像是 ▲ (填字母)。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 。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 。
【答案】(1)秒表 加热时间长短
(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 水吸收的热量多 ) (3)C
(4)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5)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解析】(1)(2)(3)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4)从酒精灯的火焰大小考虑;
(5)从吸收热量相同比较。
【分析】本题比较不同物比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详解】(1)根据转换法,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故还需用到停表。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3)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B错误,由题表中数据及(2)知,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较低,故C正确,D错误。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5)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故答案为:(1)秒表 加热时间长短
(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 (3)C
(4)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5)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补充作业5
------物质的比热
炎热的夏日,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很烫脚,站在水中感觉凉爽,这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
B.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C.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D.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
2.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3.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4.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一定吸收相等的热量
B.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水比沙子升温少
C.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小于铁放出的热量
D.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5.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四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根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水 200 20 28 8
2 水 100 20 28 4
3 煤油 200 20 28 4
4 煤油 200 20 24 2
(1)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
(4)物质吸热多少与 有关。
6.如图甲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多余的是 (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使用相同的烧杯
C.酒精灯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D.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基本相同
E.火焰与烧杯底的距离相等
(3)小明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做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 的吸热本领更强,加热相同时间温度变化 (填“较小”或“较大”)。
(4)根据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可知,曲线C表示的是 (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气温变化曲线(c砂<c水)
7.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5 40 13.5
煤油 200 25 40 6.5
2 水 200 25 40 12
煤油 200 25 40 5.5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像,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像是 (填字母)。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补充作业6
------水的三态变化
1.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答案】C
【解析】掌握以下六种物态变化即可判断出正确的选项: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②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③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④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⑤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⑥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华。
【分析】【详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冰是水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答案】A
【解析】液态的物质可以发生两种变化:①吸热汽化,②放热凝固,所以液态物质究竟会发生哪种状态变化取决于它是吸热还是放热。
【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是一种热现象,在状态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同样是由于能量的变化影响到了物质的状态变化。
【详解】液态的氟利昂在冰箱冷冻室内吸收热量,所以发生的状态变化是汽化。
故选:A
3.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答案】A
【解析】①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
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③物体要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
④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发生条件和特点,属于热现象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详解】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此选项正确;
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此选项正确;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停止沸腾.此选项正确;
故选:A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答案】A
【解析】在此题中首先要确定白雾是什么,然后再对其形成追根溯源,即可突破此题。
【分析】在此题中,要注意题目中的“白雾”实际为小水滴。
【详解】白雾是小水滴,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在剧场内的每个地方都存在着水蒸气,为什么只有舞台这个地方的水蒸气会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因为喷洒的干冰迅速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而升华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周围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即为我们看到的“白雾”。
故选:A
5.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物质在AB段比CD段比热大 D.该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是0℃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 图像中的DE段水的沸腾过程,故A错误;
AB、CD段温度升高,肯定吸热;BC和DE段分别为熔化和沸腾过程,肯定也要吸热,故B错误;
AB段冰2min温度升高40℃,那么每分钟升高20℃;CD段水6分钟升高100℃,那么每分钟升高16. 7℃;因为AB段温度升高的快,所以AB段的比热比CD段比热小,故C错误;
该实验下,冰的熔点为0℃,所以水的凝固点也是0℃,故D正确。
故选:D
6.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铁---铜合金 B.镁---铁合金 C.钠---铝合金 D.铁--铝合金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说明两者可以同时处于液态。由表格知镁的沸点低于铁的熔点,因此镁和铁不能同为液态,故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铁镁合金。
故选:B
7.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的水溶液使其沸腾,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高温破坏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水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水溶液缩短沸腾的时间
C.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D.用高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答案】C
【解析】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分析】本题考查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做题时,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意去分析完成选项。
【详解】A、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在较低温度下提取药物,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不会被破坏,此方法是可行的;
D、用高沸点溶剂进行实验,温度太高,此方法是不可行的;
故选:C
8.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中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 ▲ (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答案】凝固 由高到低
【解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点指的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是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一样的。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有:凝固、熔点和凝固点。我们要学会使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详解】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逐渐的变为各种矿石,这种物态变化叫凝固;在岩浆流动的过程中,岩浆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先凝固的说明凝固点高,熔点高;后凝固的说明凝固点低,熔点低。
故答案为:凝固 由高到低
9.如图是小桂家的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的热水管和冷水管,小桂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却没有水珠,仔细观察这些水珠并不是溅上去的,这些水珠的形成是属于 ▲ 现象,该现象是 ▲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由此可知左水管是 ▲ (填“冷”或“热”)水管。
【答案】液化 放热 冷
【解析】用电器是利用电能工作,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根据液化的定义分析水管外壁水的来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的用电器都是电能转化为其它什么形式的能的了解和掌握,还考查了液化的现象,重点是分析现象形成的过程,然后确定物态变化。
【详解】这些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只有当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才能发生液化现象,因此左水管为冷水管。
10.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 ▲ (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小亮组通过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8℃,他想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但在与其他组交流时发现,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于是否定了自己刚才的想法,小亮否定自己刚才想法的理由是 ▲ 。
(3)小亮重新审视并确认自己小组的操作没有问题后,猜想可能是自己组使用的温度计有问题导致了较大的误差。请你帮助小亮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 。
【答案】(1)铁圈
(2)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就不会都是100℃;
(3)用自己组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
【解析】(1)因为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
(2)根据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进行讨论,在相同的空间气压应是相同的;
(3)要判断是否是自己的温度计出现了问题,可用自己的温度计与其它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
【分析】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实验装置的组装、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同时考查了对实验器材准确性的判断。
【详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2)若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其它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应都低于100℃;
(3)要想判断是否自己的温度计出了问题,应该用自己组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1)铁圈
(2)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就不会都是100℃;
(3)用自己组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
11.最新的卫星数据显示,在火星南极冰层之下隐藏着一大片充满液态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层下面水温低至-74℃但水仍保持着液态,对于这个问题意大利科学家解释是可能是火星岩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钠盐等盐类物质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点。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吗?某研究小组以常见的调料品食盐为溶质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①利用食盐、蒸馏水分别配制纯水、淡盐水、浓盐水;
②取三个相同烧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③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液体状态的变化,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
④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①纯水;②淡盐水;③浓盐水)。
温度/℃
(1)实验中,淡盐水的凝固点是 ▲ 。
(2)分析实验曲线可得出的结论: ▲ 。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根据该研究小组的研究结论,请你对火星的液体环境做出合理的猜测: ▲ 。
【答案】(1)-5℃ (2)盐溶液可降低水的凝固点,盐溶液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
(3)变多 (4)火星液体环境中盐溶液浓度可能很高
【解析】【分析】【详解】略
1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如图甲所示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点是:持续吸热, ▲ 。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 ▲ 。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 ▲ (填“能”或“不能”)沸腾。由图乙可知 ▲ 肯定是晶体。(填“蜂蜡”“冰”或“蜂蜡和冰”)。
【答案】(1)-4 (2)温度保持不变 水的比热比冰的比热大 (3)不能 冰
【解析】(1)温度计示数向下递增,为零下温度。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冰和水的比热不同,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冰的多。
(3)水的沸腾条件有:温度到达沸点,吸收热量;当与外界温度相同时,不能再吸收热量。
【分析】【详解】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补充作业6
------水的三态变化
1.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2.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3.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5.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物质在AB段比CD段比热大 D.该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是0℃
6.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铁---铜合金 B.镁---铁合金 C.钠---铝合金 D.铁--铝合金
7.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的水溶液使其沸腾,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高温破坏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水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水溶液缩短沸腾的时间
C.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D.用高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8.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中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 (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9.如图是小桂家的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的热水管和冷水管,小桂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却没有水珠,仔细观察这些水珠并不是溅上去的,这些水珠的形成是属于 现象,该现象是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由此可知左水管是 (填“冷”或“热”)水管。
10.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 (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小亮组通过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8℃,他想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但在与其他组交流时发现,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于是否定了自己刚才的想法,小亮否定自己刚才想法的理由是 。
(3)小亮重新审视并确认自己小组的操作没有问题后,猜想可能是自己组使用的温度计有问题导致了较大的误差。请你帮助小亮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
11.最新的卫星数据显示,在火星南极冰层之下隐藏着一大片充满液态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层下面水温低至-74℃但水仍保持着液态,对于这个问题意大利科学家解释是可能是火星岩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钠盐等盐类物质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点。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吗?某研究小组以常见的调料品食盐为溶质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①利用食盐、蒸馏水分别配制纯水、淡盐水、浓盐水;
②取三个相同烧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③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液体状态的变化,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
④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①纯水;②淡盐水;③浓盐水)。
温度/℃
(1)实验中,淡盐水的凝固点是 。
(2)分析实验曲线可得出的结论: 。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根据该研究小组的研究结论,请你对火星的液体环境做出合理的猜测: 。
1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如图甲所示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点是:持续吸热, 。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 。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由图乙可知 肯定是晶体。(填“蜂蜡”“冰”或“蜂蜡和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