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4~5节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4~5节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9 16:34: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4~5节测试卷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得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铁块和铜块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A.热量 B.比热容 C.体积 D.温度
【答案】D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
【详解】因为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如果两物体没发生热传递,肯定是具有相同的温度。
故选:D
2.炎热的夏天,课桌上的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略低于100℃的水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下列有关这种金属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的熔点高于100℃
B.该金属的熔点低于26℃
C.该金属的凝固点高于100℃
D.该金属的凝固点低于100℃
【答案】D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知道晶体温度高于熔点时处于液态,低于凝固点时处于固态。
【详解】金属是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有熔点。由于金属勺在开水(略低于100℃)中会熔化,且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会凝固。所以,该金属凝固点应高于26℃,低于100℃。故选:D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答案】A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物体变化是熔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物体变化是液化现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物体变化是凝华现象。
【分析】了解常见的六种物体变化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基础。
【详解】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夏天,露水晶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秋天,薄雾缥缈,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冬天,瑞雪纷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蜡、沥青、汞 B.食盐、玻璃、沥青
C.松香、蜂蜡、蜡 D.海波、铝、冰
【答案】D
【解析】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判断:
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海波、冰等。
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分析】(1)识记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详解】A、蜡和沥青是非晶体;汞是金属,所以汞是晶体.不符合题意;
B、食盐是晶体;玻璃和沥青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C、松香、蜂蜡、蜡都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D、铝是金属,所以海波、铝、冰都是晶体.符合题意;
故选:D
5.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答案】A
【解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是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
【分析】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要记住,特别是课本中实验出现的海波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更不要忘了。
【详解】松香是非晶体,故松香有熔化过程中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
故选:A
6.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的冰块多些,而乙盆的冰块少些,甲放在阳光下,乙放在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没有完全熔化,那么......(▲)
A.甲盆水温高,乙盆低
B.乙盆水温比甲盆高
C.两盆水温相同
D.不用温度计无法比较两盆水温高低
【答案】C
【解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
【分析】掌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详解】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说明两盆水里都是冰水混合物,不论质量大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盆水的温度相等。
故选:C
7.锡的熔点为232℃,那么233℃的锡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8.在一个烧杯和一支试管中分别装有0℃的碎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A.部分熔化 B.全部熔化 C.熔化一半 D.不会熔化
【答案】D
【解析】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分析试管中的冰的温度,并结合热传递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是有关晶体熔化的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晶体熔化的条件。
【详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故选:D
9.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热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比热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D.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无关
【答案】D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提醒学生记住,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
【详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大小、温度高低、温度变化、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所以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有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其原理是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易熔化和凝固的微胶囊物质。下列关于这种微胶囊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胶囊物质一定是晶体
B.微胶囊物质的比热一定越小越好
C.气温升高时,熔化吸热;气温降低时,凝固放热
D.熔化和凝固时,构成微胶囊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略
1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答案】C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中考常见的类型。
【详解】A、风雨送春归,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飞雪迎春到,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变成的,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
犹有花枝俏,花开香飘万里,属于分子运动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测量温度时,选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酒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17∽78℃;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9∽357℃。在很冷的地区,温度可能低于-39℃。这时水银就会凝固,水银温度计将不能使用,而酒精很难凝固,所以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故选:D
13.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①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②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
【分析】此题考查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详解】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是不变的。
故选:D
14.已知铜的比热比铝小,质量和初始温度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
A.一定从铜传给铝 B.一定从铝传给铜
C.不会发生热传递 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
【答案】B
【解析】Q放相同,铜的比热容小于铝,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由Q放=cm△t可得出铜的△t与铝的△t的关系,得出哪个末温高。
【分析】热量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解题的关键是由热量公式确定出谁的末温高。
【详解】铜的比热容小于铝,质量和初温都相等,Q放相同,则由Q放=cm△t知,铜的△t比铝的△t小,即铜的末温低,故热量从铝传向铜。
故选:B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和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都相同。要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应选择的实验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16.两个物体的质量、体积及构成的物质都不相同,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相同,则(▲)
A.质量较大的比热较大 B.质量较小的比热较大
C.体积较大的比热较大 D.体积较小的比热较大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吸=cmΔt可知,物体的质量和比热容成反比,质量较小的比热较大。
故选:B
17.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它们吸收的热量Q吸与温度变化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比热容最大 B.乙的比热容最大
C.丙的比热容最大 D.三者的比热容相等
【答案】A
【解析】知道甲乙丙三物体质量相同,从图中读出升高温度与吸收热量的关系;利用吸热公式Q=cm△t求它们之间的比热容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明白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从图象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详解】由图象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最多,其次是乙,吸收热量最小的是丙;已知质量相等,根据公式Q=cm△t可知,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所以甲的比热容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丙。
故选:A
1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大于乙液体的比热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那么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答案】C
【解析】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在相同时间里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公式Q吸=cm△t,结合图象可以对每一个选项作出判断。
【分析】本题考查对公式Q吸=cm△t的理解和应用,找出两种液体的相同量和不同量,再进行有关量的比较,注意用同一热源加热的意义。
【详解】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c=可知,甲液体比热较小,故A错误;
B、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故B错误;
CD、由于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则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9.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A.A、B两物质都可能是晶体
B.物质B一定没有熔化
C.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40℃
D.在第9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D
【解析】(1)晶体和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象上,晶体熔化有一段图象是水平的,而非晶体是一直上升的。
(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分析】观察物质熔化的图象时,要学会分析关键的时间点和温度点,从而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进而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以及物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详解】A、由图象可知:A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热,但温度不变,为晶体。B物质从一开始加热,温度就不断地升高,是非晶体;故A错误;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因此非晶体物质B一边吸热升温、一边熔化;故B错误;
从图中可知,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20℃,不是40℃,故C错误;
从图中可知,A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完全熔化完,因此在第9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故D正确。
故选:D
20.在三支试管中分别装有三种固体甲、乙、丙,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甲的质量大于乙 B.甲的质量小于乙
C.乙的质量大于丙 D.乙的质量小于丙
【答案】B
【解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分析】由图象来辨别晶体非晶体,这也是晶体熔化图象中常见的问题,根据图象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详解】(1)晶体熔化图象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非晶体图象随时间增加温度不断上升;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都是晶体;
熔点相同可能是一种物质,甲乙熔点相同,可能是同种物质;
因为乙熔化的时间比甲长,所以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故A错误,B正确;
(2)乙丙熔点不同,物质种类不同,所以无法从图象中比较二则的质量关系,故C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21.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 ▲ 、 ▲ ,随温度的变化,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从 ▲ 变成 ▲ 的过程叫熔化。
【答案】液态 气态 固态 液态
【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对物质存在状态及熔化概念的掌握作答。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故答案为:液态 气态 固态 液态
22.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这个过程中:① ▲ 先升到40℃;②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 ▲ ;③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 ▲ 多;④升高相同的温度, ▲ 加热的时间较长。
【答案】①煤油 ②低 ③一样 ④水
【解析】【分析】【详解】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这个过程中:①升到40℃时,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煤油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少,需要的加热时间更少,即煤油先升到40℃;
②同一时刻,即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上升的温度更小,水的温度比煤油低;
③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④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水加热的时间较长。
故答案为:①煤油 ②低 ③一样 ④水
2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 和 ▲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 (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凝固 熔化 晶体
【解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根据上述知识来分析。
【分析】此题考查了凝固、熔化,以及晶体,是一道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我们要能够知道对联的含义。
【详解】“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
故答案为:凝固 熔化 晶体
2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 ▲ (填“晶体”或“非晶体”),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正确的是 ▲ (填“A”“B”或“C”),此时的示数为 ▲ ℃。
【答案】晶体 B 38
【解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上表面相平。
(3)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
【分析】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正确读数,温度计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一定要熟练掌握。
【详解】(1)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2)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视线要和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B读数正确。
(3)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38℃。
故答案为:晶体 B 38
25.城市中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 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 ▲ (填“大”或“小”)的缘故。
【答案】比热容 小
【解析】修建人工湖,含水量增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可做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详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故答案为:比热容 小
26.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若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选择 ▲ 液体更好,你的理由是 ▲ 。
【答案】乙 乙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多
【解析】【分析】【详解】观察图象可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初温均为0℃,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乙液体加热所用的时间长,即甲升温快;
因为加热器材是两个相同的加热器,所以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Δt,得:c=,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越大,比热容越大,所以乙液体的比热容大;
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比热容较大的液体,这样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故选乙液体更好。
故答案为:乙 乙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多
27.如图甲是小明研究海波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
(2)图乙是小明绘制的海波熔化图像,图中 ▲ (用字母表示)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
【答案】(1)均匀受热 (2)BC 保持不变
【解析】【分析】【详解】(1)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所以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海波是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时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受热均匀 (2) BC 保持不变
28.学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
(2)图像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固态时的 ▲ 比处于液态时小。
(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 。
【答案】(1)0 (2)比热 (3)保持不变
【解析】(1)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图象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说明此晶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吸热能力不同,物体吸热能力的大小用比热容描述。
(3)物体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的温度特点从图象中可以直接得出。
【分析】此题主要通过图象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的熔点及熔化过程特点的掌握。一定要学会从图象中获得有关的信息。知道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这个温度则为其熔点。
【详解】(1)由图象知:前2min和后2min,物体温度都在升高,所以中间过程是熔化过程,此时对应的温度为0℃,所以熔点为0℃。
(2)前2min和后2min物体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前2min升高的温度大,由公式c=知前2min物体处于固态时比热容较小,后2min处于液态时比热容较大。
(3)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0℃不变。
故答案为:(1)0 (2)比热容 (3)保持不变
29.0℃的水和0℃的冰的冷热程度是 ▲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 。
【答案】相同 冰在熔化时要吸热
【解析】因为除了温度,还有导热率,冰的导热率比水高。就像摸0度的铁比摸0度的木头凉一样。
并且手摸到冰后,0摄氏度的冰还要化为0摄氏度的水还要吸热,保持时间温度比0摄氏度的水要长一些。
【分析】学习物理知识解答学生中常见问题,学以致用,使学的知识更加牢固更加灵活。
【详解】物体的冷热只与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0摄氏度的冰还要化为0摄氏度的水融化过程还要吸热,保持时间温度比0摄氏度的水要长一些。
故答案为:相同 冰在熔化时要吸热
30.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
物质 钨 铁 锡 铝 冰 固态煤油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3410 1535 232 660 0 -30 -117 -39
(1)-20℃的煤油处于 ▲ 态。
(2)白炽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成的理由是 ▲ 。
(3)能否用铁锅来熔化铝块? ▲ 。
【答案】(1)液 (2)钨的熔点高 (3)能
【解析】(1)煤油的凝固点是-30℃,-20℃高于煤油的凝固点,因此在-20℃时还没达到煤油的凝固点,处于液态。
(2)灯丝用熔点高的钨丝制成是为了防止高温时熔断;
(3)晶体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等于熔点,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分析】晶体在熔点和沸点之间是液态;高于沸点是气态;低于熔点是固态;等于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详解】(1)-20℃高于煤油的凝固点-30℃,故煤油处于液态;
(2)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钨丝的熔点高;
(3)铁的熔点是1535℃,铝的熔点是660℃,铁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所以铁锅能熔化铝,铝锅不能熔化铁。
故答案为:(1)液 (2)钨的熔点高 (3)能
三、科学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1分)
31.为了验证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质自身的特性有关,小明选取了水和煤油进行实验,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记录结果如下表),试分析:
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水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煤油的温度/℃ 25 28 31 34 37 40
(1)(2分)实验时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大小的方法有:
方法一: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 。
方法二: ▲ 。
(2)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5分钟后,煤油升高的温度高,煤油的比热容比水 ▲ (填“大”或“小”)一些。
(3)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使效果更加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
A.将两个烧杯均盖上相同的盖子
B.将装置移到通风良好处进行
C.减少水和煤油的质量
【答案】(1)升高的温度 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比较加热的时间
(2)小 (3)AC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公式Q=cmΔt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就相等,温度升高快的液体比热容小,即吸热本领小;升高的温度慢的液体比热容大,即吸热本领大。即可以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升高的温度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可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加热时间长)比热容大,即吸热本领大。即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比较加热的时间。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5分钟后,煤油升高的温度高,由c=可知,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减少水和煤油的质量、给烧杯盖上盖子,从而达到缩短时间的目的;而将装置移到通风良好处进行,会加快热量的散失,会延长实验时间,故A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升高的温度 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比较加热的时间
(2)小 (3)AC
32.盐水的凝固点通常比纯水低,那么浓度多大的盐水凝固点最低呢?为此,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做了测量不同浓度盐水凝固点的实验。
(1)在选择器材时,小毛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应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是考虑到 ▲ 。
(2)实验时,每隔5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连线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图像反映盐水 ▲ (填“有”或“没有”)凝固点;但小毛通过查阅资料获知盐水凝固后是晶体,上述实验中的不当之处可能
是 ▲ 。
(3)小毛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浓度/% 0 6 12 18 21 24 27 30
凝固点/℃ 0 -4.1 -8 -15 -18 -17 -1.8 -0.5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
(4)小毛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并说明。 ▲ 。
【答案】(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0℃
(2)没有 两次读取温度间隔时间太长
(3)先降低后升高
(4)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盐水浓度为18%∽24%之间的盐水的凝固点
【解析】【分析】【详解】(1)测量温度时应先估计被测物的温度,再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由于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0℃,所以应选择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
图线表示温度一直在下降,故判断盐水没有凝固点;但查阅资料获知盐水凝固后是晶体,即盐水是有凝固点的,则造成此误判的原因可能是每隔5分钟读数一次的间隔过长,两次读数分别在凝固前后,故两个温度的连线呈下降趋势;
由表中数据可得,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最低的凝固点可能比-18℃更低,出现在盐水浓度为21%的前后附近,故小毛的判断不准确,应以1%浓度为间隔,进一步探究盐水浓度为18%∽24%之间的盐水的凝固点,而且间隔设置越小越准确。
故答案为:(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0℃
(2)没有 两次读取温度间隔时间太长
(3)先降低后升高
(4)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盐水浓度为18%∽24%之间的盐水的凝固点
33.在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质量/千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0.1 20 30 2
2 0.2 20 30 4
3 0.3 20 30 6
4 0.3 20 40 12
5 0.3 20 50 18
(1)该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有什么意义? ▲ 。
(2)第 ▲ 这三次实验,是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
(3)探究结论:水吸收的热量与 ▲ 和 ▲ 有关。
【答案】(1)能反映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2)1、2、3
(3)水的质量 水升高的温度
【解析】(1)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到,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间接反应,加热时间越长,水吸收的热量越多;
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时,其基本思路是先找出相同(保持不变)的实验条件,然后再找出不同的实验条件,最后观察实验结果跟变化的实验条件之间的关系,据此分析;
第三次实验数据中温度的变化值与第1、2次实验相同,水的质量与第4、5次实验的相同,便于控制变量;
(4)分析第1、2、3次实验(温度升高相同、改变水的质量,水吸收的热量变化)和第4、5、6次实验(水的质量相同、改变水温度的升高值,水吸收的热量变化)得出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实验探究题,有难度。
【详解】(1)在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长短,反应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2)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的质量越大,需要的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
(3)由第1、2、3次实验可以看出,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的质量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多;由第4、5、6次实验可以看出,当水的质量相同,水升高的温度越多,水吸收的热量越多,由此得出的结论: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能反映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2)1、2、3
(3)水的质量 水升高的温度
34.小华和小国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1分)冰属于 ▲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图像中BC阶段的物质处于 ▲ (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像,你认为图 ▲ (填“乙”或“丙”)的CD段数据有问题,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
【答案】(1)晶体 (2)固液共存
(3)丙 水的比热比较大,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比较慢
【解析】(1)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
(3)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在质量一定时,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冰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应更长一些。
【分析】此题考查了对冰的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我们应该学会区分。
【详解】(1)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2)由图象知,BC段为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观察图象可知,AB段是冰的升温过程,CD段是水的升温过程,AB段升高的温度与CD段升高的温度都是10℃,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质量一定的冰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冰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应更长,所以图丙的CD数据有问题。
故答案为:(1)晶体 (2)固液共存
(3)丙 水的比热比较大,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比较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4~5节测试卷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得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铁块和铜块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热量 B.比热容 C.体积 D.温度
2.炎热的夏天,课桌上的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略低于100℃的水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下列有关这种金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的熔点高于100℃
B.该金属的熔点低于26℃
C.该金属的凝固点高于100℃
D.该金属的凝固点低于100℃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4.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蜡、沥青、汞 B.食盐、玻璃、沥青
C.松香、蜂蜡、蜡 D.海波、铝、冰
5.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6.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的冰块多些,而乙盆的冰块少些,甲放在阳光下,乙放在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没有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温高,乙盆低
B.乙盆水温比甲盆高
C.两盆水温相同
D.不用温度计无法比较两盆水温高低
7.锡的熔点为232℃,那么233℃的锡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8.在一个烧杯和一支试管中分别装有0℃的碎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A.部分熔化 B.全部熔化 C.熔化一半 D.不会熔化
9.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比热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D.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无关
10.有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其原理是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易熔化和凝固的微胶囊物质。下列关于这种微胶囊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胶囊物质一定是晶体
B.微胶囊物质的比热一定越小越好
C.气温升高时,熔化吸热;气温降低时,凝固放热
D.熔化和凝固时,构成微胶囊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
1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12.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测量温度时,选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13.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保持不变
14.已知铜的比热比铝小,质量和初始温度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 )
A.一定从铜传给铝 B.一定从铝传给铜
C.不会发生热传递 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和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都相同。要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应选择的实验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16.两个物体的质量、体积及构成的物质都不相同,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相同,则( )
A.质量较大的比热较大 B.质量较小的比热较大
C.体积较大的比热较大 D.体积较小的比热较大
17.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它们吸收的热量Q吸与温度变化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最大 B.乙的比热容最大
C.丙的比热容最大 D.三者的比热容相等
1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大于乙液体的比热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那么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19.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
A.A、B两物质都可能是晶体
B.物质B一定没有熔化
C.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40℃
D.在第9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0.在三支试管中分别装有三种固体甲、乙、丙,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大于乙 B.甲的质量小于乙
C.乙的质量大于丙 D.乙的质量小于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21.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 、 ,随温度的变化,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
22.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这个过程中:① 先升到40℃;②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 ;③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 多;④升高相同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较长。
2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
2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正确的是 (填“A”“B”或“C”),此时的示数为 ℃。
25.城市中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 (填“大”或“小”)的缘故。
26.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若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选择 液体更好,你的理由是 。
27.如图甲是小明研究海波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图乙是小明绘制的海波熔化图像,图中 (用字母表示)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28.学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图像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固态时的 比处于液态时小。
(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
29.0℃的水和0℃的冰的冷热程度是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
30.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
物质 钨 铁 锡 铝 冰 固态煤油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3410 1535 232 660 0 -30 -117 -39
(1)-20℃的煤油处于 态。
(2)白炽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成的理由是 。
(3)能否用铁锅来熔化铝块? 。
三、科学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1分)
31.为了验证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质自身的特性有关,小明选取了水和煤油进行实验,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记录结果如下表),试分析:
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水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煤油的温度/℃ 25 28 31 34 37 40
(1)(2分)实验时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大小的方法有:
方法一: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
方法二: 。
(2)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5分钟后,煤油升高的温度高,煤油的比热容比水 (填“大”或“小”)一些。
(3)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使效果更加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A.将两个烧杯均盖上相同的盖子
B.将装置移到通风良好处进行
C.减少水和煤油的质量
32.盐水的凝固点通常比纯水低,那么浓度多大的盐水凝固点最低呢?为此,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做了测量不同浓度盐水凝固点的实验。
(1)在选择器材时,小毛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应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是考虑到 。
(2)实验时,每隔5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连线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图像反映盐水 (填“有”或“没有”)凝固点;但小毛通过查阅资料获知盐水凝固后是晶体,上述实验中的不当之处可能是 。
(3)小毛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浓度/% 0 6 12 18 21 24 27 30
凝固点/℃ 0 -4.1 -8 -15 -18 -17 -1.8 -0.5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4)小毛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并说明。 。
33.在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质量/千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0.1 20 30 2
2 0.2 20 30 4
3 0.3 20 30 6
4 0.3 20 40 12
5 0.3 20 50 18
(1)该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有什么意义? 。
(2)第 这三次实验,是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
(3)探究结论:水吸收的热量与 和 有关。
34.小华和小国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1分)冰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图像中BC阶段的物质处于 (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像,你认为图 (填“乙”或“丙”)的CD段数据有问题,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