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并能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2. 在比较算术方法和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两种解法各自的特点,初步体会“化逆为顺”代数思想。
3. 经历观察线段图,并比对文字找寻等量关系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数学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4. 在利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并能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验借助图示,建立图与等量关系之间联系的过程,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设计】
【环节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初步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复习引入,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揭题。
【设计意图】:出示例题,通过出示“x+a = b”型的方程,帮助学生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结合图示,建立图与等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并利用关键句或图示找到等量关系,初步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二)情境引入,再次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情境引入,完成练习;
结合板书,汇报“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体验利用关键句或图示(线段图)找到等量关系的过程
辨析“2x=14”,“14÷x=2”,“x=14÷2”等不同方程背后所蕴含的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出示例题,通过解决“ax=b”型的方程,帮助学生回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同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严谨的验算习惯;结合图示,建立线段图与等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利用关键句或图示找到等量关系,体验数形结合思想;通过辨析“2x=14”,“14÷x=2”等不同方程背后所蕴含的等量关系,体会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也为后续“化逆为顺”的代数思想做铺垫。
【环节二】:教授新知
(一)初步体验方程的优越性
情境引入,学生完成练习;
借助树状算图展现算术方法的“逆向”思考过程;
借助树状算图或关键句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
比较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化逆为顺”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出示学生熟知的书本内容,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初步感受数学书本纵向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树状算图,辨析正误两种不同的逆推做法,体验算术做法的“逆向”思考过程;在从文字语言(语言顺序)中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中,感悟两者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借助图示,建立树状算图与等量关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比较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的不同思考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方法“化逆为顺”的优越性。
(二)体验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
阅读题目,根据题意,挑选合适的线段图;
根据所选线段图或关键句,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找出三种方程背后所蕴含的等量关系;
借助树状算图,辨析三种方程的思考过程。
统计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人数。
【设计意图】:经历数学阅读线段图,寻找文字与图形的联系,从关键句与图形语言中寻找等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借助树状算图,辨析三种方程的不同等量关系与思考过程,并通过统计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人数,直观地体会顺向思考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优越性,体验化逆为顺的代数思想。
【环节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并能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感悟数形结合思想和化逆为顺的代数思想。以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结合集体交流小结的形式实施,培养学生反思思辨及清晰的数学表达能力。
【环节四】: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借助“题包”的形式,结合此前所学习的梯形面积知识,要求学生联系图形寻找等量关系,计算图形中的未知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由于梯形面积公式较为复杂,学生采用算术方法解决此类问题时将会产生困难,而此时方程方法“化逆为顺”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就凸显了出来,因此在辨析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感悟到方程方法“化逆为顺”的优越性。
【环节五】: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总结,清晰表达。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并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认知学。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问题
关键句
找 小丁丁买的铅笔数×倍数=小巧买的铅笔数
图
设 解:设小丁丁的铅笔数为x支。
列 2x=14
解 x=14÷2
x=7
答 答:小丁丁买了7支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