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六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吴玉章所说的话中提到的“战争”和“条约”分别指什么?
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时,我和哥哥痛哭不止。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更加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吞噬的目标。实际上,当1895年初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时,帝国主义者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 的声明。随后,“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在行动上“开始瓜分中国”。
1.根本原因: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材料二:在洋务运动中,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刺激作用,《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清政府也放松了民间办厂的条件,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而且,一些有志之士还提出“实业救国”,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民族工业。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材料三: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
2.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戊戌变法的兴起——公车上书
1.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4.代表人物
5.内容
6.结果
7.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失败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假如你是当时在京参加考试的举人,你会冒着“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在上书上签字吗?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戊戌变法的发展
1、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
3、开办学堂
强学会旧址
人物扫描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认为应该向西方学习什么?这与洋务派的观点有何不同?
1897年
德军进入青岛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1.背景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时间
3.地点
4.主要人物
5.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北京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7.内容
6.目的
变法图强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打击了旧官僚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治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和新式人才培养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8.结果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旭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谭嗣同就义时慷慨高呼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中的“贼”指的是什么?“无力回天”指的是什么?
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
无力回天
指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
贼
人物扫描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其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是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9.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1.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朝廷中大多数高级官员的位置都出自她(慈禧太后)的恩赐并效忠她……协助皇帝作出重要决策的高级官员大部分是皇太后的人。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狠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阅读—提取—概括)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2、袁世凯的出卖,维新派力量单薄
3、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材料五: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几年吃的东西不顾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5、变法操之过急,推行太快
4、变法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2.得到的启示
(阅读—提取—概括)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救中国,不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强,不能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救亡图存,单纯依靠腐朽的清政府自身进行政治改良已是不可能,中国的前途必将是武力推翻清政府,革命的雷声已在云层中隆隆作响!
五、戊戌变法的影响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小贴士
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戊戌变法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课堂小结
知识点回顾
1.“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
知识点回顾
2.维新派对中华民族的愚味落后深为忧虑,但却不为民愚而悲观失望。在他们看来,中国之所以人才乏绝,并不是“天之不生才也”,而是“教之道未尽也”。维新派这一思想( )。
A.直接导致了科举制的废除 B.有利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C.推动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 D.莫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B
知识点回顾
3.戊戌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袁世凯的出卖
B. 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