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2 11: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中世纪(中古时期)是野蛮、专制、愚昧的黑暗时代
—布克哈特
没有哪个时代比中世纪(中古时期)更令人兴奋、惊叹。
—威廉.曼彻斯特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概念解释】
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的一个中间时期。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地理大发现)中。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世界史分期
上古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中古史
封建社会
近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史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
西罗马灭亡(476年)
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5世纪前后)
十月革命(1917年)
古代史
现今
人类产生
(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中古时期的欧洲
古代美洲与非洲
【空间观念】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特点。
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目录
(一)政治之变
(二)经济之变
拜占庭
俄罗斯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二、变化中的东欧文明
(三)文化之变
1、封君封臣制度
(1)原因:
(2) 目的
(3) 内容
封君:
封臣:
(4)特点:
(5)影响:
学习任务1:根据下面示意图结合教材15—16页,完成下列任务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一)政治之变
1.封君封臣制度
(1)原因:
(2) 目的
(3) 内容
封君:
封臣:
(4)特点:
(5)影响: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维护统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
封臣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土地为纽带;层次分封;
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统治阶级形成;
政治分裂割据。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一)政治之变
学习任务1:根据下面示意图结合教材15—16页,完成下列任务
【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相同点
不同点
①目的:
②内容:
③特点:
④结果:
①社会性质:
②维持形式不同:
【课堂探究1】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相同点
不同点
①目的:
②内容:
③特点:
④结果:
①社会性质:
②维持形式不同:
维护统治;
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力,承担义务;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
成地方割据。
西周:奴隶社会;西欧:封建社会;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不可越级统治。
14-16世纪的西欧国家
结合教材16-17页并观察两幅地图,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
5世纪末的西欧国家
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强大王权(有限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逐渐完成统一,王权加强。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2.王权不断强化,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政治之变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居民构成) 权利及义务
学习任务2:根据教材第16页,完成下列表格
1.庄园与农奴制度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二)经济之变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居民构成)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领主
自由农
农奴
⑴提供农民土地;
⑵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⑴交纳地租,服劳役;
⑵法律上自由
⑴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⑵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根据教材第16页,完成下列表格
1.庄园与农奴制度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二)经济之变
材料1: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2: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经济上:自给自足
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根据材料分析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相同点:
变 化:
不同点:
农奴比奴隶进步,也更有积极
性,有利于西欧生产发展
都不是自由人
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于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土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西方文明史》转引自《中外历史纲要》下20页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奴隶与农奴异同,说明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11世纪之后西欧的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出现了很多剩余可用于交换的商品......手工业在此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大量聚居手工业者的地区......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增加带来的需求增长,集市就逐渐向城市发展。 —陈晓律,任东来等《世界历史研究导引》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二)经济之变
2.城市自治
(1)原因:
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
②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③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④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二)经济之变
2.城市自治
(1)背景:
市民们!如果我当选市长,我会继续保证农奴“居住一年的自由”的政策!几十年以前,我们通过流血牺牲,换来了“特许状”!我向各位承诺,作为一座拥有“特许状”的自治城市,无论是皇帝陛下还是教皇大人都不能侵犯你们的私人财产!
(2)方式:
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材料一: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
促使大学兴起,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二)经济之变
——从庄园自给到城市兴起
【合作探究3】
据材料结合教材17页分析城市自治的影响?
①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②政治: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③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三)文化之变
学习任务3:根据教材第17页,找出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的表现
材料一: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材料二:13世纪末,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与教皇为争夺统治权及教会财产的斗争。腓力四世派军攻入教皇住所,将其凌辱殴打一顿,致使教皇几周后便死去。......这些教皇被为“阿维尼翁之囚”。
—从神权至上到世俗社会
王权的强化、教会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中世纪之问:
黑暗还是曙光??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经济
文化:基督教神权
王权加强
城市兴起
大学兴起
中世纪的西欧
社会转型
基本特征
目录
(一)政治之变
(二)经济之变
拜占庭
俄罗斯
一、变化中的西欧文明
二、变化中的东欧文明
(三)文化之变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帝国
395 6世纪 1453
9世纪 1462 16世纪初期 1547 17世纪末期
二、变化中的东欧文明
学习任务4:根据教材第18-19页,完成下面时间轴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帝国
395 6世纪 1453
9世纪 1462 16世纪初期 1547 17世纪末期
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国
地跨欧亚
罗马帝国分裂
查士丁尼
灭亡
统一国家
伊凡四世即位
中央集权
在中世纪晚期、现代早期的西方,《民法大全》支持王权专制的兴起,起到了与限制君权的观念相抗衡的作用。——《欧洲中世纪史》
二、变化中的东欧文明
材料一:中世纪晚期,西欧......主要表现为庄园制经济瓦解、农奴摆脱依附关系而获得人身自由,而同时,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将城乡间分割与对立的封建经济活动,纳入了资本主义统一民族大市场发展的快车道.....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衰落,另一方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发展趋向已势不可挡。
——姜守明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第71页
材料二:在王权和教权关系上,两者截然不同……拜占庭皇帝不仅是国家首脑,同时也是最高宗教领袖,有权颁布神学理论、钦定教会法规、召开宗教会议、任命高级神职人员;此外,皇帝甚至有权剥夺教产。
——武寅主编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第270页
根据材料结合本课所学,探究
中古欧洲文明的发展的多元性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东欧固守封建制度,因而也成为整个西方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合作探究3】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习近平
课堂小结
中古时期的欧洲
(5-15世纪)
变化中东欧
变化中西欧
庄园
王权
教会
城市
社会转型
拜占庭
俄罗斯
中央集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