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新课标核心素养
视频导入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2022年课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列强群殴,彻底沦陷
义和团廊坊阻击战
日军绘八国联军进攻中国
1.立足时空观念,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认识列强的侵华暴行,感悟民族英雄的悲壮事迹。(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3.立足唯物史观分析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认识近代中国的沉沦,树立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义和团运动 背景
口号
结果
性质
影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扶清灭洋”
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反帝爱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之气”。
义和团——19世纪末,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等组织发展起来的反帝斗争组织。
扶清: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但又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运动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立足史料实证,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影响。
史料实证
然传教之士贤否不齐,习教之民善良绝少。入其教者往往借势欺凌乡里,鱼肉平民,诈人钱财,占人田产,无所不至。……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
——《山东泰安县知县秦应逵禀》
义和团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传教士活动猖獗
义和团——19世纪末,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起来的反帝斗争组织。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
◇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在各地胡作非为,引起人民大众的激烈反抗。
史料实证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原因
缺陷
斗争对象
扶清灭洋
2.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口号
史料实证
材料一: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歌谣
材料二:(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经清政府考察后,义和团)团民就更加疯狂……公开表演这种所谓的刀枪不入法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刀枪不入,真的就拿火枪往身上打……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灭洋”
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让群众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
盲目排外,迷信色彩,具有落后性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
农民阶级局限性
唯物史观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
3.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清政府以“招抚”代替“剿灭”,利用义和团,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1900年,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史料实证
根据课本知识梳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经过与结果
战斗
结果
大沽之战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
东交民巷使馆区)
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
并炮轰紫竹林租借
天津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
各国联军舰队攻占大沽炮台,
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慈禧对外宣战
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
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廊坊阻击战
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
第一次打败西方军队,粉碎了“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
并请八国联军“助剿”
4.义和团运动经过与失败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时空观念
义和团运
动的发展
清政府
的态度
镇压
招抚
(1898-1899)
山东的兴起
直隶、京津的发展
(1900)
北京的失败
(1900.8)
剿杀
“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 1899年11月28日
义和团运动危及其统治
“近日京城内外,拳匪仇教,与洋人为敌,教堂教民,连日焚杀,蔓延太甚,剿抚两难。”
——《上谕》 1900年6月20日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乃各督抚奏称,信其邪术以保固,亦不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矣。”——《上谕》1900年6月26日
义和团难以剿灭,且可以利用义和团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上谕》
1900年9月7日
讨好八国联军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5.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历史解释
瓦德西:“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所谓“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日]佐原笃介《八国联军志》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6.义和团运动败因及影响
材料1:1900年8月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并无耻请求列强“助剿”义和团。
材料2:此外,义和团在北京前门焚烧洋行,结果火势蔓延,烧毁前门商户一千多家。凡是与洋人有关的如:电灯、电话、电线杆、火车、教堂等都在义和团毁坏之列。
——《义和团档案史料》
①主观因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与影响?
史料实证
原因
时间
参与国
经过
结果
占领北京的有两次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英,美,俄,日,意,法,德,奥
廊坊狙击战→攻占大沽炮台→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攻陷北京
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经八国联军及列强驻天津领事授权,于1900年6月10日凌晨,率2000兵力自塘沽下舰,对中国不宣而战。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立足史料实证,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史料实证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一:《拳事杂记》记载:“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尽驱诸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许多人不甘侮辱,含冤自尽。户部尚书崇绮(同治皇后的父亲)的妻子女儿被拘押到天坛,遭到八国联军数十人轮奸,归来后全家自尽。崇绮也服毒自杀。
材料二:《庚子大事记》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记载: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数十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尸横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区的情况亦皆如此。于是,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史料实证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材料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瓦德西
材料四: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庚辛纪事》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史料实证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1901年,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图为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kuāng)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78岁的李鸿章,签完后,大口吐血,三个月后病逝…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史料实证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经济更凋敝。
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体现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这种转变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北京东交民巷驻扎的外国士兵
今天北京的外国使馆区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史料实证
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东江米巷改名Le(使馆街),其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中则正式更名为东交民巷。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图示
德国使馆大门
德国兵营
德国马场
德国邮局
“国中之国”
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史料实证
【拓展延伸】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方式
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④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趋势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想一想: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X
Y
O
沧桑回眸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历史解释
义和团运动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的签订
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重
态度:剿灭——招抚——剿灭
口号:“扶清灭洋”
背景:镇压义和团
过程: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攻陷北京城等
结果:中国战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的签订
板书设计
史料实证
知识拓展
侵略者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当时在一份报告中写下的这段话,发人深省:
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而且数世纪以来,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甚至于宫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其在皇室方面,则又似乎不能再行产出振作有为之人物。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此外更有一事,亦复不应忘去者,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课堂练习
1.(2021·山东青岛)“联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实际上,抢劫持续了八天。而后,联军以搜查义和团为名,进行多种多样的抢劫活动。”这些“抢劫活动”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2021年湖南怀化)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下列选项与材料无关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D
D
课堂反馈
课堂练习
3.(2022年广西贵港)《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4.(2022年青海)晚清时期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变迁,是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D
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