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2: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代;
他是卓越的军事家 ,同时又是杰出的诗人;
他三分天下有其一;
他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
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
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
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
猜猜他是谁?
一、走近作者
曹操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不是“三国”,他是东汉末年汉室的权臣,自己并没有称王,他的儿子曹丕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即“魏文帝”。他被曹丕追尊为太祖武皇帝,即“魏武帝’
关于他的身份,教材首先提到的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然后才是“诗人”。咱们在读这首诗时,要注意到曹操“政治家”与“军事家”的身份。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一读:朗读
读准字音与节奏
二读:读重音
重音把握巧
选词用韵妙
官署机构,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来就叫“乐府诗” ,简称“乐府” 。
文体知识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 乐 府
汉代
乐曲
汉乐府:官署机构 ——一种诗歌体裁。
汉乐府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
汉乐府 ----古体诗
绝句、律诗、词、曲----近体诗
《观沧海》四言古体诗
概说诗歌
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
(内容、风格、体裁)
四言古诗、乐府诗
写景诗歌
质朴刚健的诗歌
……
沧海:大海。
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向东。
何:多么。
结合书下注释,说说诗意。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地荡漾,山岛高高地耸立。
树木繁多富有生机,各种草也很茂密。
萧瑟的秋风声传来,巨大的海浪在大海中翻滚。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从大海中出没。
银河星光灿烂,也像从大海里孕育而出。
幸运得很,好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地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
树木繁多富有生机,各种草也很茂密。
萧瑟的秋风声传来,巨大的海浪在大海中翻滚。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从大海中出没。
银河星光灿烂,也像从大海里孕育而出。
幸运得很,好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把握观海之景
观海之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诗人所观之景有什么特点?
大海:广阔无边;波涛汹涌。
山林:山岛高耸,生机勃勃。
想象诗人登山观海的情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风景。
小贴士:增加景物
细化场景
连贯画面
适当修饰
...
放眼望去,深青色的大海广阔而深邃。海水轻轻摇动,后面的水波紧随着前面的水波,一派静谧美好的景象。远处,水波轻轻拍打山岛的石岸。高峻的岛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富有生机。
秋风吹来,树木摇动,发出萧瑟之声。大海里也翻涌起波涛。那滚滚波涛,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奔涌而来。
实写景物高低结合、动静结合
清晨,一轮旭日从辽阔的大海中升起。傍晚,太阳将金色的余晖洒在广阔无垠的海面,海面像铺着一层金子。太阳疲乏了,缓缓回到大海的怀抱。圆圆的月亮又挣脱大海母亲的束缚,给人间带来皎洁的光辉。银河也像从大海中飞至夜空。星星们也登场了,有的闪烁着在夜空中,有的闪烁在辽阔的大海里。
欣赏、描绘想象之景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正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时代。建安年间,曹操消灭了他在北方的最大对手一一袁绍,平定冀州,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乌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安定北部边境,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七月出兵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九月胜利回师。归途中,曹操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临过的碣石山,之后写《观沧海》。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一节借曹操之口说道:“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读出了什么感情?
读出他对壮丽河山的热爱
读出他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
再读诗歌,读出韵味,读出豪情。
本诗表现手法有?
虚实结合
高低结合
动静结合
互相映衬
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