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案
课标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课标解读: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诵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古风”和”近体诗”两种诗歌体裁的基础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为学生领会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接触诗歌赏析,对于具体的方法还很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同时,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多角度朗读很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是学生从进入初中之后的一节利用多媒体进行词曲教学的尝试,古典诗文教学需要情境引导、调动。学生对词曲不太熟悉,古诗文欣赏水平不高,需要及时利用各种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读成诵并默写课文,积累描写“乡愁”的诗文。
(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并通过反复吟咏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乡愁;
(2)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及对祖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4、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品读景物描写——品秋景
5、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并通过反复吟咏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6、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师创设氛围,布设“情感场”,为引入诗歌情境做好铺垫,同时为研究性学习和迁移运用奠定基础,引起学生对曲的学习兴趣。 解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清楚小令的曲牌名和题目,以题目为抓手,师生共同研讨小令蕴含的情感。 作者名片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设计意图:出示作者相关信息及人生经历,既积累了文学常识,也为下面学生理解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做铺垫,避免学生对蕴含在文中的深意做生搬硬套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诵读体会 师:这首短短的小令虽不足30字,但却容纳着丰富无比的内容,显现出参差错落的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这篇小令名作,读的时候要做到顿挫有致,并且最好带几分悲凉色彩。 师播放范读。 师:听完范读,相信大家都会产生一种悲伤之情,那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悲伤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学习文章内容吧。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指导,要让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朗读古诗的水平;同时也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中的情感。 五、文本研读 1. 枯藤老树昏鸦 枯:枯萎; 老:光秃秃的; 这两个词都象征着迟暮。 昏:说明时间,点明作者当时低落的精神状态; 鸦:乌鸦,它是凄凉、哀怨、不详的象征,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不解之缘。 详解:首句写秋末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现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2.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详解:这既是作者途中所见之景,也是他内心所憧憬的家园,这一句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副优雅恬静的画面,与上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以乐景反衬哀情,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 3.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暗指作者坎坷的人生道路) 西风:指秋风; 瘦马:表面上写马瘦,实际上写人。 详解: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侧面写出了游子在旅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 以上三句,作者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伤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点明时间,与前文“昏”呼应。 断肠:极度悲伤。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断肠”一词点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的情感也在这个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谓是点睛之笔。 详解:太阳渐渐落下,天空逐渐惨淡,昏黄天地间满是迟暮苍凉的氛围,而我仍然漂泊在外,心里有说不尽的悲伤和苦闷,“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再次补充介绍作者的相关人生经历)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解文中所描写的意象,从意象特点及含义入手,一步步体会作者蕴含在句中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悟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寄情于静,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六、小结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篇小令语言精炼,用简单的九种景物加以巧妙的组合,形成鲜明对比,寄情于静,情景交融,既把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又把悲凉凄苦的心情烘托得深入人心。“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题,直抒胸臆,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悲凉寂苦、思念家乡的情感。真是催人泪下,不愧是“秋思之祖”。 板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情景交融 秋景——秋思——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