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能归纳课文讲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多次出现“中华不振”这个词语,查阅资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华不振”。
3、发挥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4、从读中感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华不振”。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志向,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同学们清晰而坚定地读——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请铿锵有力再读一次——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题目中的中华指 那崛起是什么意思?那题目的意思是: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
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件事,将这三件事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抓住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就弄清楚了课文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中华不振”
1、我们知道,周恩来在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时只有(十二三岁),他为什么会有如此远大的志向?请用文中四个字回答。(板书:中华不振)
2、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那段“中华不振”的历史。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1—16自然段,哪些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呢?用~~~画出来,并批注。
3、汇报交流: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中华不振?(生汇报,给予表扬)
让我们回到周恩来12岁那一年,少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东北奉安去上学,他一来到这个地方,伯父就千叮咛,万嘱咐
预设一: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课件出示)
1、谁来读一读?(抽生读)
2、师读。
3、这句话的占据是什么意思?
4、出示背景资料
这个地方本来是中国的领地,但是当时中国贫穷落后,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以租的名义,强行占领我们繁华的都市。他们在这里任意的吃、喝、玩、乐,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5、引读:正是因为中华不振——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正是因为中华不振——不要随便去玩,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有事也要绕着走,正因为中华不振——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6、此情此景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
预设二: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数是外国人。
1、抽生读。
2“热闹非凡”是怎样一种景象?(灯红酒绿、衣食无忧、花天酒地,尽情享受着特等人才能享受的生活)这么热闹非凡的地方,为什么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呢?
3“别处”指什么地方?
你们知道租界以外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吗?学生回答。(预设:住在低矮的破平房里,道路坑坑洼洼,穿着破破烂烂,生活非常困苦)
指导朗读:外国人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灯红酒绿、花天酒地,尽情享受着特等人才能享受的生活,而我们中国人饭都吃不饱,甚至在死亡线上挣扎。知道了这些,你心里是什么感受?(难过、心酸)带着我们的心情来读这段话。齐读。
小结:孩子们,中国的土地变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原因就是——(中华不振!)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还有哪里的描写也体现出“中华不振”?此时此刻就在这热闹非凡的大街上,就在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正发生着一件让所有中国人愤怒的事?
预设三: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筆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1、这个女人,她在人群中哭诉着,她在哭诉什么?(想象她哭诉的时候会说什么?有什么表情,还会做什么动作?谁来哭诉一下?)
2、这个可怜的女人失去的亲人可能是?
引读:也许轧死的是她的孩子,他心如刀绞,读——(指1人)也许轧死的是她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指1人)这样一个不幸的、可怜的中国女人,谁能不产生同情之心呢?孩子们,一起读——
3、巡警本是帮人(主持正义),可这里的巡警却成了外国人的帮凶,他会怎么训斥呢?
4、为什么他们不帮助自己的国人?此时,你内心充满了什么?(愤怒、同情)
5、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生:读。我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了一点点愤怒。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愤怒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孩子,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到了那份愤怒,不只是你们,文中的另一群人也同样感受到了愤怒,他们就是————围观的中国人。
读: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1、他们是怎么做的呢?(紧握拳头)(读)
2、你握紧拳头想干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惩处)我们都想?我们都想痛痛快快的?该不该惩处?敢不敢惩处?(因为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只能是劝慰那个不幸的女人。
3、这个可怜的女人,她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压死了,却无处说理,最根本的原因是——
巡警不能秉公执法,惩处这个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这是因为——
围观的人不敢伸张正义,只能紧握拳头是因为——
像这样被外国人欺凌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数不胜数。(出示图片)
战争让中国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海外滩公园只能让外国人去消遣玩乐,门口的标志牌上公然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日本兵把一个1岁多的小孩用刺刀挑起,狠狠地甩出去很远。日军把中国老百姓当成活靶子射杀。他们把中国瓜分得四分五裂,还让我们割地赔款。人们受尽了屈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4、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这个自然段。(配音乐)
5、女人无助的哭声,巡警无情的训斥,紧紧握住却没有伸出去的拳头……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你来答(抽生答)
7、请你们大家铿锵有力地回答——
8、魏校长听完周恩来的回答的反应是(为之一振、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9、只有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在留学时,写了一首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诗歌《大江歌罢浪头东》
三、扩展延伸
正因为有了像周恩来这样的领导人的努力,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帝国主义再也不敢欺凌我们,中国已经真正实现了崛起。(看视频)
四、总结全文
如今的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已经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如果有人问你你为什么读书,你会怎么回答?想一想,写一写,注意写清楚理由。
立志: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我会 地回答:“我为 而读书。”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