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练习-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Word版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练习-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Word版附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9 16:5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综合练习
基础练:
考点1:聚落与环境
  读“日本合掌村”、“日本首都东京”图,回答1~2题:
1.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
A.气候和植被类型 B.日常饮食和服饰
C.建筑物和交通 D.语言和风俗习惯
2.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生产方式 ③经济收入 ④生活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图四种民居反映湿热环境特征的是(  )
考点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4.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5.有利于保护传统聚落的做法是(  )
A.传统聚落利用效率低,应拆掉建现代化建筑
B.可以将传统聚落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C.进行合理改造,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
D.保护传统聚落,不能进行任何改造
6.下列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正确的是(  )
A.中国丽江古城;中国平遥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城
B.中国丽江古城;上海浦东新区;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城
C.中国丽江古城;中国平遥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美国好莱坞
D.中国丽江古城;中国三峡大坝;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城
核心练: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回答1~2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
A.地表崎岖的山区 B.冰天雪地的高原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
3.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团块状,气候因素 B.团块状,地形因素
C.条带状,气候因素 D.条带状,河流因素
5.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传统民居与其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脚屋—凉爽、防潮 B.冰屋—御寒、防风
C.蒙古包—防晒又凉快 D.窑洞—冬暖夏凉
  读“不同地域民居图”,回答7~8题:
7.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民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②民居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是(  )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冰天雪地 D.高温多雨
9.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  )
A.防御风沙 B.防御台风
C.防御风雪 D.防御地震
10.古都西安有兵马俑、大雁塔等文物古迹,保护它们的意义在于(  )
A.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B.便于以后拆除仿建
C.修缮加固经商利用 D.传承民族文化和文明
11.同学们针对某地域简图(如下图)进行聚落的发展与形成的探究,探究如下: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   ,有利于   和   ,地形以   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   状。
(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原因是这里地形   ,水源   ,   便利;另外,   地也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这里处在   。
提升练:
  读“某村庄及周围土地利用简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利于聚落发展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乙地聚落与丁地聚落相比,一般而言,乙地聚落(  )
A.数量多 B.规模大 C.多条带状 D.多团状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综合练习
基础练:
考点1:聚落与环境
  读“日本合掌村”、“日本首都东京”图,回答1~2题:
1.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C )
A.气候和植被类型 B.日常饮食和服饰
C.建筑物和交通 D.语言和风俗习惯
2.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D )
①人口密度 ②生产方式 ③经济收入 ④生活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图四种民居反映湿热环境特征的是( B )
考点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4.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 )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5.有利于保护传统聚落的做法是( C )
A.传统聚落利用效率低,应拆掉建现代化建筑
B.可以将传统聚落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C.进行合理改造,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
D.保护传统聚落,不能进行任何改造
6.下列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正确的是( A )
A.中国丽江古城;中国平遥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城
B.中国丽江古城;上海浦东新区;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城
C.中国丽江古城;中国平遥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美国好莱坞
D.中国丽江古城;中国三峡大坝;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城
核心练: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回答1~2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B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D )
A.地表崎岖的山区 B.冰天雪地的高原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
3.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D )
  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D )
A.团块状,气候因素 B.团块状,地形因素
C.条带状,气候因素 D.条带状,河流因素
5.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6.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传统民居与其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高脚屋—凉爽、防潮 B.冰屋—御寒、防风
C.蒙古包—防晒又凉快 D.窑洞—冬暖夏凉
  读“不同地域民居图”,回答7~8题:
7.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民居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8.②民居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是( B )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冰天雪地 D.高温多雨
9.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 C )
A.防御风沙 B.防御台风
C.防御风雪 D.防御地震
10.古都西安有兵马俑、大雁塔等文物古迹,保护它们的意义在于( D )
A.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B.便于以后拆除仿建
C.修缮加固经商利用 D.传承民族文化和文明
11.同学们针对某地域简图(如下图)进行聚落的发展与形成的探究,探究如下: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 河流  ,有利于 运输  和 供水  ,地形以 平原 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 带 状。
(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B 。原因是这里地形 平坦 ,水源 充足 , 交通 便利;另外, D 地也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这里处在 两条公路干线的交会处 。
提升练:
  读“某村庄及周围土地利用简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利于聚落发展的是( D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乙地聚落与丁地聚落相比,一般而言,乙地聚落( C )
A.数量多 B.规模大 C.多条带状 D.多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