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训练1--科学观察和测量 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训练1--科学观察和测量 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9 23:4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阶段训练1--科学观察和测量
类型一 科学观察
1.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室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B.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脑记
C.观察就是仔细看一看 D.观察一定要借助仪器
2.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观察的是( )
A.用温度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地观察小鸟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内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皮尺测量某同学的身高
3.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图,则小科采用的
记录方法是( )
A.图形记录法 B.表格记录法 C.文字描述法 D.以上都不是
类型二 长度的测量
4.经过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是300米,在这个测量过程中,公认的标准量是( )
A.1米 B.300米 C.测量工具 D.操场
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7.宇航员王亚萍进入空间站六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
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六个月她长高了( )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8.某同学用刻度尺正确测量铅笔长度,结果为16.34cm.由此可知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9.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度,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小
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
C.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D.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10.下列测量圆柱周长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把一张纸条包在圆柱上,在纸条重叠处用针扎一个小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
两孔间的距离,即圆柱的周长
B.在圆柱上某一点涂上颜色,让圆柱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点之间的距
离,即圆柱的周长
C.用细线在圆柱上绕一圈,并做上记号,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的橡皮筋的长度即可
11.测量一枚一角硬币直径,在图中正确的方案是(  )
A. B. C. D.
类型三 体积的测量
12.做某实验量取45mL的水应选用的量筒是(  )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13.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如图所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都可以
14.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面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所需量的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15.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16.在一次测量盐水体积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雨良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
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杨鸣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了数
据表格中,分别是40 mL和42 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39 mL B.40 mL C.41 mL D.42 mL
17.小金测量木塞的体积,按正确的方法读数并记录,如图所示。如果在步骤乙中俯视读数,
则测得木塞的体积是( )
A.小于6cm3 B.大于6cm3 C.等于10cm3 D.大于10cm3
18.学习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量筒放平稳,平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液
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_______8mL(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2)测量石块体积时,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使水完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
积V1,再取出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这种方法会导致
测量结果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
类型四 温度的测量
19.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适当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
20.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房间中的一盆沸水的温度,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
一刻度时,温度计读数表示的是(  )
A.沸水的温度 B.房间内空气的温度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2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8℃的是( )
A. B. C. D.
23.有甲、乙两支温度计,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而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甲内径比乙的
粗,把它们插入同一热水中,测量温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温度计液柱升得高,示数较大 B.甲、乙两支温度计液柱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C.乙温度计液柱升得高,示数较大 D.乙温度计液柱升得高,甲、乙示数相同
24.如图所示是一支家庭常用的体温计.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 B.它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图中该病人的体温一定是37.8℃ D.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25.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把它插入
1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数为35℃,则此液体的实
际温度为( )
A.17℃ B.25℃ C.32℃ D.37℃
2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
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
的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 ,B处的温度比A处 (填“高”
或“低”)。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答出2点)
答: ; 。
参考答案及部分解析
1.A
【解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也可以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A正确;B观察不仅用眼看,用脑记,还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等,故错误;C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故错误;D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也可以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故错误。
2.C
【解析】AD.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仪器,有时还需要测量,用温度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故AD不符合题意;B.仔细地观察小鸟的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属于观察,故B不符合题意;C.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察看活动,故在校园内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不属于观察,故C符合题意。
3.A
4.答案是A,因为一米是国际标准测量的量,那么公认的标准量就是一米。
5.C
【解析】A图中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图中铅笔没有水平紧贴刻度线,故B错误;
C图中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
D图中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
6.B
【解析】
A、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是身高的一半,在80cm即0.8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只铅笔的长度在20cm左右.此选项符合题意;
C、一张试卷的厚度在70u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所以小明身高约1.68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左端示数167.0cm对齐,右端示数为172.0cm对齐,长高了。
8.D
【解析】在测量读数时,需要进行估读,所以最后的一位数字是估读得到的,所以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即精确到毫米,所以最小刻度是毫米,所以D正确.
9.C
【解析】小红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m=122.8cm,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都是1cm,故B错、C正确;
两人的准确程度是一样的,故A错误;
两人的结果不一样,只是估读的数字可能不同,都是正确的.故D错误.
10.D
[解析]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有很多种,A、B、C这三种办法都能用,只是有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D这种办法不能用,因为拉紧在圆柱上绕一圈,松开后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测量结果要比真实值小很多。
11.C
【解析】A、此方法不能保证刻度尺的刻线与硬币直径对齐.此选项错误;
B、0刻度线没有与硬币最下端对齐.此选项错误;
C、测量方法正确.此选项正确;
D、此方法不能保证刻度尺的刻线与硬币直径对齐.此选项错误.
12.C
【解析】用量筒量取25mL液体,应选择略大于25mL的量程.用10mL和20mL的量筒需要多次量取,会有误差;用100mL的量筒量取,会因刻度不精确而有误差.所以应选择50mL的量筒.
13.B
【解析】读取示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相平,此题量筒内液面是凹面,所以与凹液面底部相平,故乙的使用方法是正确的,甲和丙的使用方法会造成读数偏大。
14.A
【解析】ABD、使用量筒时应尽量选择可以一次性完成量取的量程最小的量筒,量筒读数时将量筒放置在平稳桌面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把量筒举起,故A错误,BD正确;
C、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当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以免过量,故C正确。
故选A。
15.D
【解析】
石块形状不规则,不能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再计算体积,所以借助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石块必须全部浸没在水中,同时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16.B
【解析】进行量筒读数时,应注意视线与液面的凹底相平。
由题意知,雨良同学按照要求读数,读数正确,杨鸣同学站在他身后,则读数时是俯视状态,所以读数偏大,未按照读数要求,是错误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A
【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或俯视读数都会造成量取的错误,量取的数值不准确,要根据具体做法去分析。【详解】按正确的方法读数可知,木塞的体积60mL-54mL=6mL,乙中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即读数比54mL大,则测得木塞的体积小于6cm 。故选A。
18.(1)大于
(2)偏大,原因是石块表面沾附了一定质量的水,导致剩余水的体积减小,测量石块体积增大.
【解析】石块表面沾附了一定质量的水,导致剩余水的体积减小,测量石块体积增大
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量取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小,即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少于
11mL,所以这位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大于8mL.
(2)测量石块体积时,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使水完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1,再取出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这种方法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原因是石块表面沾附了一定质量的水,导致剩余水的体积减小,测量石块体积增大.
19.C
20.C
【解析】室温为25℃,所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沸水之前,示数为25℃,由于水的温度高,玻璃泡中水银的温度低,所以水银吸收热量,体积膨胀,液柱上升,当温度计的水银柱液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说明此时水银的温度是28℃.
故选C.
21.D
【解析】A、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垂直,故A错误;
B、玻璃泡触及容器底,故B错误;
C、玻璃泡触及容器壁,故C错误;
D、中玻璃泡在液体中,没有触及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与温度计垂直,故D正确.
22.D
23.D
【解析】两支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是相同的,放在热水中,吸热后体积膨胀大小是相同的,但甲温度计内径粗些,因此升高得少些,乙管液柱升高得多些,但测量的是同一热水的温度,所以示数应相同。
24.C
【解析】A、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有缩口),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A正确;
B、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B正确;
C、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图中液面位置可知温度为37.8℃,但在使用前要甩几下,故C错误;
D、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1℃,这就是分度值,故D正确。故选C。
25.B
【解析】(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00℃/(95-15) =10/8 ℃;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5℃时,液体的实际温度10/8℃×(35-15)=25℃.
故选B
26.(1)气体的热胀冷缩;(2)0℃;低;(3)弯管变细;烧瓶变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