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2.1 流水地貌 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 )
A. B.
C. D.
2.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布对应(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3.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主要是为了( )
A.方便取水 B.获取燃料
C.便于耕作 D.抵御洪灾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5.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河漫滩多分布在( )
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
A.改道逐渐西移 B.水流速度减慢 C.搬运作用增强 D.溯源侵蚀加剧
8.下列河段河漫滩平原发育较好的是( )
A.横断山区的怒江段 B.松嫩平原的松花江段
C.江南丘陵的湘江段 D.黄土高原晋陕间的黄河段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10.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9月,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见下图)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建成。FAST的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FAST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12.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下图中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 B.
C. D.
1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图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按河谷发育程度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5.从成因上看,与阶段④河岸边主要地貌类型相同的是(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三峡 C.海滩、沙嘴 D.风蚀沟槽
二、综合题
16.(2021·福建宁德·高二期中)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a地貌类型,并说明图a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2)结合图b和图c,分别指出图中河流的甲、乙、丙三段的河谷特征和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
17.(2018·河北安平中学高一期中)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乙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3)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4分)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地势特征。
(2)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请简要分析成因。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________作用形成,丙、丁处由________作用形成。
(3)甲、乙、戊中,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处,寻找油、气应在________处。
(4)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_处,请说明理由。________
(5)解释戊处地貌形成原因是________
(6)描述丙处地貌的特点________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材料二乙图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2.1 流水地貌 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 )
A. B.
C. D.
2.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布对应(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3.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主要是为了( )
A.方便取水 B.获取燃料
C.便于耕作 D.抵御洪灾
【答案】1.C 2.B 3.D
【分析】1.M地位于海拔5000m以上,可能分布有大面积的冰川地貌。图中A为峡谷,为流水侵蚀地貌;B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C为冰斗,属于冰川侵蚀地貌;D为海蚀柱,属于海水侵蚀地貌。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河谷较深,且泥沙淤积较少;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导致河谷淤积变浅。故O地河谷对应③处,P地河谷对应②处,Q地河谷对应①处。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O地位于河流上游,其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多洪涝灾害,故将聚落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临近河谷,方便取水,便于农耕;获取燃料并非主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河流地貌的特征为:河流上游落差大,下蚀和溯源侵蚀强烈,发育为“V”形河谷;河流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发育为“U”形河谷;河流下游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浅的U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5.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答案】4.A 5.C
【分析】4.读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地,河谷狭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因此以侵蚀为主;b位于河流中游,河谷较宽,河流以搬运为主;c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河谷宽,流速慢,河流以堆积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图中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和海水的顶托,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地形,是指河流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之地形。包括河蚀地形、河积地形、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河流侵蚀主要形成V形谷,瀑布等;河流堆积主要形成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河漫滩多分布在( )
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
A.改道逐渐西移 B.水流速度减慢 C.搬运作用增强 D.溯源侵蚀加剧
8.下列河段河漫滩平原发育较好的是( )
A.横断山区的怒江段 B.松嫩平原的松花江段
C.江南丘陵的湘江段 D.黄土高原晋陕间的黄河段
【答案】6.C 7.A 8.B
【分析】6.河漫滩由水下泥沙堆积体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较弱,难以发育河漫滩,①错误;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②正确;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③正确,④错误。C项的②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7.河流东岸发育河漫滩,说明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河道逐渐向西移动,可能导致东岸河漫滩被废弃,A正确;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发育规模更大,B错误;搬运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规模减小,而不是废弃,C错误;河流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上游及源头地区,而河漫滩主要发育在中下游,D错误。故选A。
8.丘陵、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堆积作用弱,不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A、C错误;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水流缓慢,有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B正确;黄土高原晋陕之间的黄河段穿行于峡谷中,不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10.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D 10.B
【分析】9.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故A、B错误;图中显示,距河1~2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故D正确;距河7—10km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故C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D。
10.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故①说法错误;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故②说法错误。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反映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故③说法正确;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故④说法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B。
【点睛】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河流、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等。人类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等。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9月,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见下图)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建成。FAST的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FAST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12.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下图中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 B.
C. D.
【答案】11.D 12.C
【分析】11.题意表明,FAST的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部分被称为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等恒星天体系统,因此FAST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总星系,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2.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表明该处有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图A为华山西峰,属于断层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图B为三角洲地貌,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图C为桂林山水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图D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由此判断,与大窝凼地区地貌成因相同的是桂林山水,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1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图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根据图中纬度可知,图中两河流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结合地转偏向力在不同半球的影响不同,北半球堆积作用主要在左岸,最终小岛可能与①相连,南半球相反,小岛与④岸相连,A项正确。故选A。
【点睛】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按河谷发育程度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5.从成因上看,与阶段④河岸边主要地貌类型相同的是(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三峡 C.海滩、沙嘴 D.风蚀沟槽
【答案】14.C 15.A
【分析】本题考查河谷地貌的发育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4.据图,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根据四图可以看出③地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因此其发育最早。故选C。
15.据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阶段④河谷较宽,流速较慢,泥沙沉积明显,因此与阶段④河岸边主要地貌类型相同的是华北平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正确;长江三峡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海滩、沙嘴主要是海浪沉积作用形成,风蚀沟槽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B、C、D均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发育的三个阶段1、河谷发育的初期,以下蚀作用和向源侵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2、河谷发育的中期,以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等河道冲平后(V字形剖面),河流侵蚀凹进去的河岸,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旁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3、河谷发育的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当沟谷流水获得地下水稳定补给,至此沟谷成为河谷。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延长。
二、综合题
16.(2021·福建宁德·高二期中)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a地貌类型,并说明图a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2)结合图b和图c,分别指出图中河流的甲、乙、丙三段的河谷特征和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
【答案】(1)冲积扇;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山口前方。
(2)①甲:河谷呈深切的“V”形河谷;下蚀;②乙:河谷展宽,河床(河槽)依然呈现“V”形;下蚀和侧蚀;③丙:河谷宽广,呈“U”形槽谷;侧蚀。
【分析】本题以图片为材料,考查冲积扇、河谷地貌的成因,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
读图可知,a处地貌位于山前河流出山口处,所以为冲积扇。冲积扇为河流沉积地貌,沉积地貌的形成要从沉积物质来源和沉积条件两个方面分析,沉积物质来源: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条件: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2)
甲乙丙三处均为河谷,均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不同河段河流的侵蚀作用不同,甲处位于河流上游,下切侵蚀作用明显,形成V形谷;乙处河谷已经展宽,但依然呈V形,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同在;丙处位于河流中游,侧蚀作用明显,河谷展宽,呈U形。
【点睛】
17.(2018·河北安平中学高一期中)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乙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3)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4分)
【答案】(1)山地 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
(3)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这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
【分析】考查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板块消亡边界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详解】(1)读图,从地形上看,甲地是山地;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向斜。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
(2)读图,根据乙地放大图分析,乙地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或洪积扇。乙地位于山麓地区,河流的出山口,河流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3)图示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所以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
【点睛】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地势特征。
(2)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请简要分析成因。
【答案】(1)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坡陡流急;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等高线判读、区域定位、地质灾害成因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的许可素养。
(1)
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两个角度分析。主要地形类型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中图例可以判断:西部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地区海拔低,地势起伏小,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2)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因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从降水特征、地势起伏、地质、植被等因素分析。结合经纬度及地形、河流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与川西高原之间,属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岩层破碎;地势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因此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________作用形成,丙、丁处由________作用形成。
(3)甲、乙、戊中,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处,寻找油、气应在________处。
(4)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_处,请说明理由。________
(5)解释戊处地貌形成原因是________
(6)描述丙处地貌的特点________
【答案】(1) 向斜 断层 谷地 冲积扇
(2) 内力 流水堆积(或外力)
(3) 戊 甲
(4) 甲 甲处背斜,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5)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6)(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到薄;颗粒由粗变细。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构造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1)
从地质构造看,戊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岩层断裂,并且发生位移,为断层;从地貌类型看,甲地势低,为谷地,丙为山前冲积扇。
(2)
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内力作用挤压断裂形成,丙为山前冲积扇、丁处为河口三角洲,他们都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3)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所以甲、乙、戊中,寻找地下水应在戊处,寻找油气应在甲处。
(4)
背斜顶部天然拱形,支撑力强,地质构造稳定;不易积水,适合修建隧道,在甲、乙、丙、戊四处中只有甲处为背斜,故选址就应该在甲处。
(5)
戊处为向斜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到向下的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其两侧易被侵蚀,因此向斜处相应升高形成山岭。
(6)
丙处地貌为山前冲积扇,其形成原因是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形变得平坦开阔,泥沙易于沉积,在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越往下游地势越低,沉积物由厚到薄,颗粒物直径由粗到细。
【点睛】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材料二乙图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有“U”型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的河流的下蚀作用明显,形成“V”型河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难度一般。
(1)
根据材料,挪威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地势较洼,利于河流发育,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
(2)
自河流上游到下游,由于流水的冲刷及流水携带物质不断打磨,其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自河流上游到下游,随着流水速度的减缓,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加强,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