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2.关于化石和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地层都有化石的分布 B.种类相同的化石一定在同一地层里
C.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D.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
3.确定地层形成时代和顺序的依据是( )
A.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 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坚硬程度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M地层形成的地质时期是(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5.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M、N、O、L B.O、N、M、L
C.N、O、M、L D.L、M、N、O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时间(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分布图,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哺乳动物最早出现于(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在距今2.52亿年的沉积岩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有( )
A.哺乳类、鱼类、两栖类 B.鱼类、两栖类、鸟类
C.两栖类、鸟类、爬行类 D.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图1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种特殊砂岩地貌,这种绚丽的红层地貌遍布在天山山麓、西部山岭、盆地边缘甚至沙漠腹地。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①—⑦表示地质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8.构成图1中红层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成因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③ C.丙-⑤ D.丁-⑥
9.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甲主要经熔融作用形成 B.丁可能由喷出型花岗岩组成
C.火山熔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幔 D.因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使乙变成丙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和白头山天池浮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长白山地的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其周边“浮石”属于( )
A.①岩 B.②岩 C.③岩 D.④岩
11.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13.对岩石②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
C.地壳下降→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地壳上升→外力侵蚀→堆积作用
D.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泉眼海拔3530-3570m。该地甲、乙两区域温泉水温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曲戈河河谷地形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 B.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
C.石灰岩、卵石层、花岗岩 D.卵石层、石灰岩、花岗岩
15.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 )
A.低,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 B.低,岩石透水性的差异造成
C.高,离河远近的差异造成 D.高,离岩浆距离的差异造成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C层处于____的环境(填海洋或陆地),判断海平面的升降:从E层到F层海平面____,从F层到G层海平面____。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地区褶皱发生在____地层形成以后,____地层形成以前(填字母)。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____。
(3)根据该地层剖面,列举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表现(各写一种)。内力作用表现:____。外力作用表现:____。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①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⑤________
(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堆积作用而固结成岩。
(4)用图中数码填出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
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________B.大理岩的形成________
C.含煤的岩层的形成________ D.海底火山喷发________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2018年5月,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活动加剧,喷发次数多达20次以上,火山喷出的岩浆顺势而下,最终注入大海。
(1)据图说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指出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波及的地球内部圈层及判断依据。
(3)分别说出图中②④⑤⑧所属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4)图中哪些岩石可以被人类开采利用?请列举一例。
(5)如果没有地壳的物质循环运动,地球上的哪些现象、物质就难以形成了呢?请列举两例。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表的各种岩石和地貌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某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左图中甲:乙、丙、丁岩石类型的名称,并各举一例。
(2)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转化过程,说出左图中①~④地质作用的类型。
(3)根据“某地貌景观图”,指出该地理现象的多发地区,并简述成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2.关于化石和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地层都有化石的分布 B.种类相同的化石一定在同一地层里
C.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D.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
3.确定地层形成时代和顺序的依据是( )
A.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 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坚硬程度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答案】1.B 2.D 3.A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一般呈层理状,水平方向上沉积岩地层是不同的时期逐渐沉积而形成,其中较老的岩石应先沉积,应位于下方;较新的岩石后沉积,一般在上方,故应是下老上新,B正确,ACD均错误。本题应选B。
2.只有沉积岩中才有化石分布,A错误;由于化石的形成时间不同,种类相同的化石不一定在同一地层里,B错误;化石所处的岩层属于沉积岩,随着地球不同时期的地层变化,可能使化石出露地表,因此结构简单的化石不一定在地层深处,可能较浅层的区域也可以找到,C错误;不同年代的地层所处的地球环境不同,因此形成的化石可能不同,D正确。本题应选D。
3.因化石中常含有不同时期和种类的动植物的遗体或者遗迹,能够反应出地球的历史,常用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A正确;地层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可能会受到内、外力作用影响发生改变,确定地层形成时代和顺序准确性不高,B错误;岩石的坚硬程度不影响地层形成时代和顺序,C错误;仅凭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无法准确确定地层形成时代和顺序,且化石的埋深会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影响发生变化,D错误。本题应选A。
【点睛】岩层的形成顺序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前提下,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遵循两个规则:①下老上新: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②先形成后侵入:侵入岩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侵入岩新;③先形成后断裂:断裂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断层新。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M地层形成的地质时期是(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5.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M、N、O、L B.O、N、M、L
C.N、O、M、L D.L、M、N、O
【答案】4.B 5.C
【解析】4.读图可知,M地层之下为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且之间有侵蚀面,之上为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恐龙为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则M形成年代处于古生代早期与中生代之间,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5.图中M、N、L三个地层呈水平层状分布,应为沉积岩层,一般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这三个地层从先至后的形成顺序是N、M、L,图中O地层侵入至N地层之中,位于M地层之下,因此O地层形成于N地层之后、M地层之前,因此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N、O、M、L,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时间(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分布图,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哺乳动物最早出现于(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在距今2.52亿年的沉积岩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有( )
A.哺乳类、鱼类、两栖类 B.鱼类、两栖类、鸟类
C.两栖类、鸟类、爬行类 D.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答案】6.C 7.D
【解析】6.读图可知,哺乳动物最早出现在2.52亿年~6600万年之间,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读图可知,在距今2.52亿年的沉积岩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D正确;哺乳类动物出现时间晚于2.52亿年,鸟类出现时间在距今6600万年前后,因此在2.52亿年的沉积岩中,不可能发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化石,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 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变: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3、植物变化:前寒武纪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图1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种特殊砂岩地貌,这种绚丽的红层地貌遍布在天山山麓、西部山岭、盆地边缘甚至沙漠腹地。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①—⑦表示地质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8.构成图1中红层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成因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③ C.丙-⑤ D.丁-⑥
9.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甲主要经熔融作用形成 B.丁可能由喷出型花岗岩组成
C.火山熔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幔 D.因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使乙变成丙
【答案】8.D 9.D
【分析】8.由材料信息“图1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种特殊砂岩地貌”可知,砂岩属于沉积岩;据图可知,甲是岩浆喷出地表在①冷却凝固作用下形成的喷出岩,乙是岩浆侵入地表在③冷却凝固形成的为侵入岩,丁由沉积物在⑥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岩,丙是各类岩石在⑤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对应丁,形成丁的作用为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甲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喷出岩,A错误;丁是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B错误;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熔岩的物质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所以火山熔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C错误;如果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可能使乙侵入岩变质形成丙变质岩,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和白头山天池浮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长白山地的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其周边“浮石”属于( )
A.①岩 B.②岩 C.③岩 D.④岩
11.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答案】10.A 11.D
【分析】10.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其周边“浮石”黑色、多气孔,应该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因此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读图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浮石指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后形成的一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质地软,比重小能浮于水面,故称浮石。火山分布区都有浮石矿产分布,以北方地区为多。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13.对岩石②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
C.地壳下降→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地壳上升→外力侵蚀→堆积作用
D.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
【答案】12.D 13.C
【分析】12.岩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据图可知,岩层③在岩层①、②的下面,所以岩层③最早形成,①曾经是个火山口,被后来形成的②层覆盖(注意①将②切穿,但未切穿③),故形成顺序为③→①→②,故选D。
13.据图可知,②上面有很厚的沉积物,说明其形成后曾经历过地壳下沉,沉积物沉积,后来地壳上升加上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后来由于堆积作用,形成了松散的沉积物,所以岩石②形成后,区域经历了地壳下降→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地壳上升→外力侵蚀→堆积作用等过程,故选C。
【点睛】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一般方法:
(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不同生物化石形成的年代不同)。
(2)其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侵入岩侵入的岩层来判断(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②根据断层来判断(若断层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则断层的时间晚于其岩层的形成时间)。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泉眼海拔3530-3570m。该地甲、乙两区域温泉水温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曲戈河河谷地形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 B.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
C.石灰岩、卵石层、花岗岩 D.卵石层、石灰岩、花岗岩
15.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 )
A.低,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 B.低,岩石透水性的差异造成
C.高,离河远近的差异造成 D.高,离岩浆距离的差异造成
【答案】14.A 15.B
【解析】14.由图可知,花岗岩侵入石灰岩,故花岗岩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故卵石层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较花岗岩晚,故选A。
15.卵石层孔隙大,地表冷水易下渗,石灰岩透水性好,利于地下冷水渗入温泉,乙区域为花岗岩,透水性差,使得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低,B正确,C、D错误;甲乙海拔差异较小,且温泉为地下水喷出,海拔对水温影响较小,A错误。故选B。
【点睛】沉积岩形成的顺序一般是下面的形成较早,上面的形成较晚。石灰岩地区易形成岩溶地貌,地表水易下渗。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C层处于____的环境(填海洋或陆地),判断海平面的升降:从E层到F层海平面____,从F层到G层海平面____。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地区褶皱发生在____地层形成以后,____地层形成以前(填字母)。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____。
(3)根据该地层剖面,列举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表现(各写一种)。内力作用表现:____。外力作用表现:____。
【答案】 陆地 下降 上升 K地层形成后 N地层形成前 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 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点。
【详解】(1)根据图例,可判断C层为砂岩,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因此所处环境为陆地环境。E层为石灰岩,形成于深海,F层为砂岩,形成于陆地环境,说明从E层到F层发生了下降运动;G层为页岩,形成于浅海环境,说明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2)图中B—K底层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和弯曲,褶皱一定是这些地层形成之后产生的,即K地层(最年轻)形成之后;N、O、P地层位于最上层,且呈水平分布,是形成最晚和没有发生倾斜、弯曲的地层,褶皱一定在这三地层形成之前,即N地层(三层中最早)形成之前。地层O发生了断裂,说明地层O形成发生在断层M之前。
(3)图示信息显示该地区地层发生了升降运动,形成了褶皱、断层,褶皱的顶部被外力侵蚀,使得断层左侧地层缺失。这些运动中,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沉积岩的形成、地层被侵蚀甚至缺失属于外力作用的表现。
【点睛】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①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⑤________
(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堆积作用而固结成岩。
(4)用图中数码填出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
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________B.大理岩的形成________
C.含煤的岩层的形成________ D.海底火山喷发________
【答案】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外力作用)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③ ⑤ ④ ①
【分析】本题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考查了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地质作用。由题干可知岩石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地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详解】(1)C类岩石由岩浆形成,因此为岩浆岩;A类岩石是由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应为沉积岩,则B为变质岩。
(2)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的岩石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然后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3)考查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即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4)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a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外力的侵蚀环节,应为③;b大理岩为变质岩,因此对应⑤;c含煤的岩层属沉积岩,因此为④;d海底火山喷发属岩浆活动,应为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循环过程和地质作用。通过对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分析,可知C为岩浆岩,因为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A为沉积岩,岩浆岩等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物沉积而形成沉积岩。通过分析可知B为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被埋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2018年5月,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活动加剧,喷发次数多达20次以上,火山喷出的岩浆顺势而下,最终注入大海。
(1)据图说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指出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波及的地球内部圈层及判断依据。
(3)分别说出图中②④⑤⑧所属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4)图中哪些岩石可以被人类开采利用?请列举一例。
(5)如果没有地壳的物质循环运动,地球上的哪些现象、物质就难以形成了呢?请列举两例。
【答案】(1)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被破坏成碎屑物质后由风力、流水等搬运至低处,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2)此次火山喷发波及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幔和地壳,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岩浆从莫霍界面以下喷出,判断依据是莫霍界面。
(3)②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地壳运动,⑧为风化、侵蚀作用。
(4)图中的侵入岩可作为装饰材料,玄武岩可用来做假山、盆景等。(答出一点即可)
(5)矿产资源、火山喷发、河口三角洲等。(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详解】(1)从图中可看出,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为破坏、搬运、堆积,可知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的破坏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2)火山喷发的物质为岩浆,岩浆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由材料“火山喷出的岩浆顺势而下,最终注入大海”可知,岩浆喷出地壳,可判断出该火山喷发波及的地球内部圈层为地幔和地壳。
(3)从图中可读出,②由岩浆岩指向变质岩,为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④由变质岩指向岩浆,为重熔再生,属于内力作用。⑤由沉积岩指向地表,为地壳抬升,属于内力作用。⑧为破坏,指的是风化和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4)图中的侵入岩,如花岗岩,质地坚硬,可作用装饰材料。玄武岩多气孔,可做假山、盆景的上水石。
(5)没有地壳物质循环运动,就没有岩浆冷却凝固,就没有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也没有矿产资源。没有流水搬运和堆积作用,就形不成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表的各种岩石和地貌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某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左图中甲:乙、丙、丁岩石类型的名称,并各举一例。
(2)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转化过程,说出左图中①~④地质作用的类型。
(3)根据“某地貌景观图”,指出该地理现象的多发地区,并简述成因。
【答案】(1)甲是岩浆岩(喷出岩),如玄武岩;乙是岩浆岩(侵入岩),如花岗岩;丙是变质岩,如大理岩;丁是沉积岩,如石灰岩。
(2)①是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外力作用),②是变质作用,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是岩浆冷却凝固作用。
(3)该地理现象为火山活动,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地带。成因: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岩浆容易在此地喷发,形成火山活动。
【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火山
【详解】(1)从图中看,甲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为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乙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图中只有丙能形成岩浆,可判断出丙为变质岩,如大理岩。丁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如页岩。
(2)图中①指向沉积物,为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②由沉积岩指向变质岩,为变质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岩浆,为重熔再生。④由岩浆指出,为岩浆冷却凝固。
(3)从“某地貌景观图”中可读出,该地理现象为火山喷发,多发生在地壳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成因是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岩浆容易在地壳活跃地带喷发形成火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